![]()
曾經有很長的一段時間,「火車」只存在遙遠的記憶裡,隨著台灣經濟的起飛,高速路網如蜘蛛絲般鋪蓋台灣後,火車已從許多人的交通選項中自動剔除,變成一種青澀的浮光綠影。去年,開始利用鐵路+鐵馬的雙鐵單車旅行,鐵道又開始回到我的生活中,這時才發覺,除了環島的鐵路網之外,台灣還有許多美麗的支線。但,很不幸的,許多美麗的支線就在我們投向汽車的懷抱時,也默默的離我們而去了。 深澳線就是這麼一條在我們忽略中消失的鐵路,行經東北角壯麗的海岸,是全台唯一的濱海支線。除此之外,深澳線還有許多第一:因為所處的位置,它是台灣最北的支線;深澳線的最大坡度超越舊山線,是台鐵最陡的一條鐵路;深澳線也擁有最大的曲度,是台鐵最彎曲的一條鐵路;深澳線的八斗子站更是臨海最近的支線車站。 深澳線的前身是水湳洞到基隆八尺門的金瓜石線,這條軌距762公厘的輕便鐵路就是俗稱的五分仔車,五分仔車在台灣主要作為糖業、鹽業、與礦業用途。日據時期,日本礦業株式會社在金瓜石山區開採金礦與銅礦,在礦區中建立了運輸鐵道與伏地索道,為了方便礦砂運回日本處理,1935年開始又在礦山下的水湳洞(今日鍊銅場遺址旁)興建金瓜石線銜接礦場鐵路,1936年開通到八尺門的礦砂裝船工廠,完成礦砂輸出的最後一哩路。金瓜石線於光復後改隸台灣金屬礦業公司,在那個公路不發達的時代,曾經是金瓜石居民往返基隆的重要交通工具,一直到1962年才廢止。 深澳火力發電廠於1960年開始運轉,因為運輸燃煤的需要,台鐵決定興建1067公厘軌距的深澳線,以瑞芳為起點往北行,在八斗子附近做了135度的大轉彎,改往東南走,沿著海岸邊到達深澳電廠,1965年通車。後來,台鐵又運用金瓜石線的舊路基,將深澳線延長至濂洞(水湳洞),沿途設立深澳、瑞濱、海濱等站,於1967年開通,兼辦客貨運。深澳線的客運狀況一直不佳,1977年時為配合北部濱海公路興建,海濱、濂洞兩站首先停止營運,到了1989年全線停駛客運,僅留瑞芳到深澳電廠的貨運,2007年,深澳電廠停機改建,深澳線終告全線停駛。 很幸運的,深澳線起死回生的機會來的,籌備中的國立海洋科技博物館就坐落在八斗子舊北火電廠的宿舍區,深澳線剛好位在其南側,所以在建館之初即規劃利用深澳線來運輸遊客,瑞芳到海科館間確定要復駛,台鐵已經完成瑞芳到海科館間大部分的路線改善工程,等到正式開館就可恢復客運了(根據海科館的網站,目前最新的計畫是2012年開館)。 2011年4月實地探查,深澳線目前只有瑞芳到深澳電廠間的路基還在,瑞芳到科博館間是新改善的路段,科博館過了第一隧道後就呈現2007年停駛後荒廢的狀態,八斗子站及月台還完整保留著,過了深澳電廠後,軌道已拆除,但還可依稀辨別原路基改建的痕跡,瑞濱段因為濱海公路的興建已無法辨識,但到了海濱里,中油海濱加油站後方的磅磅子地區又可發現深澳線路基的蹤跡,海濱里中也保留著完整的海濱車站與月台。 雖然深澳線目前是停駛的狀態,在102縣道的平交道上也掛著「暫停使用」的標示,但是之前也有網友拍到工程車進入施工的照片,如果要進入瑞芳到八斗子間探查,千萬要注意安全喔,這段路線幾乎與調和街平行,最好是用調和街來取代!另外,八斗子站到深澳電廠間雖然目前是呈荒廢狀態,但說不定哪天又會有新計畫,出發前務必先查詢清楚。 瑞芳站,瑞芳雖然是個小鎮,但瑞芳站卻是個擁有三個月台的大站,照片中停靠的月台是主要月台,供北宜線使用,照片左邊是供平溪線使用的月台,右邊則是深澳線使用的月台,因為深澳線是單線鐵道,所以月台也只有單側。 深澳線月台幾乎已經整建完成,里程碑上就只差站名了。 車站的地下道,經過細心的整建,配合兩旁的老照片,整體呈現出懷舊的氛圍,是蠻成功的改建案。 從地下道出後站,這裡就是以前深澳線的售票處,經過了二十多年,很快又將再度啟用了。 瑞芳後站的老街,這棟空心磚牆的時代建築見證了後站的興衰。北部的朋友看到這棟建築應該有蠻熟悉的感覺,回想起來了嗎?是否有中華商場的影子! 瑞芳到深澳電廠間一共有三個平交道,這是第一個平交道,位於102線道往台北聖城的叉路上,平交道有一個大大的「暫停使用」告示牌(白色,原來是水平的,有一邊固定處已脫落,成垂直狀)。 瑞芳到科博館間是新改善的路段 瑞澳隧道,隧道的一邊還保留著原先的美麗石拱牆。 深澳線在八斗子附近做了135度的大轉彎,改往東南走,遇到唯一的一座陸橋,這裡就是海洋科技博物館了。 海洋科技博物館就坐落在八斗子舊北火電廠的宿舍區,這排榕樹是否很熟悉呢? 沒錯,這裡是環島電影「練習曲」的一個場景。 除了大景外,這裡斑駁石牆與交錯的榕樹根也是值得一看的小景。 一號隧道緊鄰海科館。 出了一號隧道就是深澳線最壯麗的山海景色 廢棄的八斗子站,也是深澳山的一個登山口。 再往前騎一點... 八斗子月台 月台旁的鐵軌上開滿了紫色的花朵,大自然以最美的風景回報這段還給他的鐵道。 遙想當年在深澳線的列車上,經過這段鐵道時會是何等的壯麗! 過了新建的咖啡館後,路況變得更糟了。先前有網友紀錄,這邊堆滿雜物,現在看來已經整理過了。 雜草已漫過鐵軌 二號隧道 從二號隧道口回望最壯麗的一段鐵道 二號隧道有轉彎,所以中間很黑。 二號隧道另一邊出口被人棄置了大量的枯樹。 好不容易通過了枯樹路段,再往前這一段已經完全看不到鐵軌了,鐵軌淹沒在大片的芒草中,沿著芒草間似有若無的單軌路徑前進,還要小心避開鐵軌,以免被絆倒。 到了廢棄的煤礦場 最後一段單軌路徑 深澳電廠旁的平交道,右邊道路通到電廠宿舍,是深澳山及深澳林道的登山口。這裡也是深澳線與電廠支線分歧點,直行是電廠支線,往左邊的道路是原來的深澳線。 直行就會進入電廠,目前電廠正在拆除中。 推測眼前這塊空地是深澳站舊址 過了深澳站舊址,原來的深澳線是沿著電廠圍牆邊前進 過了電廠後,台二線省道旁的人行道也是原來深澳線的路基。 瑞濱段因為濱海公路的興建已無法辨識,但到了海濱里,中油海濱加油站後方的磅磅子地區又可發現深澳線路基的蹤跡 海濱里中也保留著完整的海濱車站與月台,與三年前網友拍的照片相對照,月台已經整建過了,令人鼻酸的是,這整建似乎是失敗的,嶄新的月台完全無法與舊車站建築相容。同樣的公共工程,瑞芳站地下道做得到,海濱站月台應該也做得到啊! 在些許失落中結束了深澳線的探查,唯有旁邊的這棟老木屋可讓人遙思舊時景象了。為了擺脫這低氣壓,我把相機收回背包中,努力的抽車回到海邊,大口呼吸略帶鹹味的空氣,在陽光中迎向下一個目標:深澳山、深澳湖、與深澳林道。
GPS航跡檔、軌跡檔(GPX格式) (請在左側連結按右鍵,選擇「另存目標」,副檔名為.gpx) Facebook 留言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