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度的低溫下回到停車場,雙手幾乎已經凍僵,四周一片白濛濛的雲霧,剛剛連續下坡,以時速三十五公里下滑,速度加上濕度,體感溫度已在冰點以下,雖然帶著長手套,但完全感覺不到它的存在。很遲鈍地拆車上架,進到車內還是不斷發抖,遲遲不敢開車。車窗很快就起霧了,只好先搖下車窗,平衡室內外的溫度,打排檔,慢慢開上路。一路開著暖氣回到三星,下車買蔥油餅,雙腳還是不聽使喚的抖著,直到蔥油餅下肚後,情況終於緩解。雖然身體遭遇到急凍的溫度考驗,但是我始終感覺到內心的火熱亢奮,這是一種接近天堂的感覺,天堂在翠峰湖開了一個口,讓我在寧靜中漫遊了一圈,深深地體驗了大自然的力量與美好。大地之母為我充滿了電力,所以身體外表雖然快冰凍了,內心卻一直放射出極大的能量,這能量穿越了時空,一直持續到現在,最後還輻射到你的螢幕前。 翠峰湖是台灣最大的高山湖泊,位於太平山與大元山之間,由山區雨水匯集而成,湖的東側有頁岩滲水層,湖水不易蓄滿。9月至11月為滿水期,湖深近7公尺,枯水期在1至4月,大片水草地露出,湖面變成一大一小葫蘆狀。翠峰湖海拔1840公尺,兼有亞熱帶及寒帶氣侯,針葉樹林生長旺盛,隨著四季的變化,變色植物也為翠峰湖妝點出不同的風情。湖區內有多種哺乳類動物,如台灣獼猴、鼬鼠、松鼠等,鳥類更是豐富,常見的有藪鳥、樹鶯、棕面鶯、冠羽畫眉、白耳畫眉、金翼白眉、烏鴉、及鴛鴦等,其中的鴛鴦最具意義,翠峰湖是鴛鴦所分佈的最南限。 翠峰景觀道路,從太平山檢查哨到翠峰湖,全長16.5公里,全程柏油路面,視野開闊、展望極佳,有一段海拔兩百多公尺的上坡,沿途盡是珍貴的檜木林、鐵杉林、扁柏、柳杉等針葉林,林相豐富多變化,因為是無尾路,沿途又無農業開發與住家,所以車輛稀少,路況佳,安全性高,堪稱全省最優的中高海拔景觀道路。單程約需1.5小時。 台灣山毛櫸國家步道,起點在翠峰景觀道路終點、翠峰山屋旁,全長約3.85公里,因為擁有廣大的台灣山毛櫸原始林而得名。大部分的山毛櫸屬植物分布在北半球溫帶大陸氣候型的地方,潮濕悶熱的亞熱帶台灣,可以形成大面積的台灣山毛櫸純林,算是冰河時期遺留給台灣的禮物。台灣山毛櫸又稱台灣水青岡,春夏一片青綠、秋天轉為金黃、冬天則有繁華落盡後的寂寥之美。台灣山毛櫸國家步道路面以土石為主,加上棧橋與階梯,前段2.4公里大約百分之九十可騎,後段較地形破碎,步行為佳。如果體力有限,或時間不足,只能選擇翠峰湖附近的一條步道騎,那麼台灣山毛櫸國家步道絕對是首選。如果你從未嘗試過offroad,台灣山毛櫸國家步道絕對會讓你上手,而且一試就上癮!往返約需3.5 至 4小時。 翠峰湖環山步道,是環繞翠峰湖的環形步道,整條步道幾乎都在生態保護區內,起點在翠峰景觀道路15.5公里處,全長3.9公里,許多路段是昔日運材軌道路線整建而成,空靈的景觀與精彩的生態絕對值會票價。環山步道北邊路段是生態最豐富的地方,但也最崎嶇,而且生態脆弱,最好步行進入,或在解說展示站折回翠峰景觀道路,再由翠峰湖環山步道東口進入。單程約需2小時。 平元自然步道,其實是平元林道的一部份,起點在翠峰湖環山步道東口1公里處。太平山與大元山以翠峰湖為交界,平元林道在伐木時期是運材軌道,西元1979年改闢為林道,因連結太平山與大元山,所以命名為平元,由翠峰湖至古魯,全長約26公里。禁伐後平元林道使用率低,林務局不再維護,終至全段廢棄,目前古魯段約有兩、三公里可行,而翠峰湖段有0.85公里整建為平元自然步道,土石路面為主,坡度平緩,全程可騎。往返約需1小時。 要在一天內完整拜訪太平山是不可能的,就算天候許可而勉強為之,也不能盡興,建議依照自己的興趣規劃適當的路線組合。 我們分別在2010/12/09 與 2012/12/14 兩次拜訪太平山,第一次的重點在翠峰景觀道路、翠峰湖環山步道、與平元自然步道,第二次的重點在翠峰景觀道路、與台灣山毛櫸國家步道,這篇遊記是兩次騎讀翠峰湖的綜合記錄。 在第二次拜訪前,我特別向Nikon總代理商借剛上市的全片幅單眼相機D600(我是Nikon攝影學校 Nikon School 的講師,小小使用一下特權),除了找回底片時代的視角、體驗全幅機的威力,也期許藉此神器傳神地記錄下這人間仙境的美麗。 白色聖稜線 翠峰景觀道路 五度西下出發,路旁陰暗處還遺留著前一晚大自然的裝飾,潮濕的雲霧經過這片山林,急凍下產生的霧淞,行前期望要看到的第二個美景。 騎了一段,在一個轉彎處,有一個回望太平山莊絕佳展望點 第二次,同樣的地點,我們到達前的一個小時,連續數天的大雨才剛停,左方的瀑布水量明顯大多了,而太平山莊也有些許改變。 大雨過後雖然路面潮溼,但空氣清新,能見度絕佳。 往思源啞口方向的山巒 從翠峰景觀道路往西南邊眺望,最左邊的突出山頭是麻眉山,又名馬比杉山,往右邊是南湖大山東南峰,再右邊那片較平坦的是南湖大山東峰,南湖大山主峰及圈谷就在東峰後面。 沿途盡是珍貴的檜木林、鐵杉林、扁柏、柳杉等針葉林 視野廣闊,林相豐富多變化,沿途無農業開發與住家,所以車輛稀少,路況佳,安全性高,堪稱全省最優的中高海拔景觀道路。 大約11.5公里處是翠峰景觀道路的高點,與起點相較,大約有海拔兩百多公尺的落差,因為地處中高海拔,這兩百公尺的爬升不若平地輕鬆。 台灣山毛櫸國家步道 第二次來訪,我們直取台灣山毛櫸國家步道。從15.5公里處到終點翠峰山屋前,道路兩旁擋土牆上佈滿的青苔宛如兩道直立的綠色地毯,一定會讓你停車下來拍個過癮。 翠峰景觀道路終點,翠峰山屋旁,台灣山毛櫸國家步道的起點。 台灣山毛櫸是冰河時期殘留台灣的孓遺植物,又稱台灣水青岡,春夏一片青綠、秋天轉為金黃、冬天則有繁華落盡後的寂寥之美。 斜射的陽光把草皮染成金黃,騎在平坦的山徑享受大自然的賜予。 前面一公里有水管,這是唯一的美中不足! 我們五點出門,開了三個小時的車,就是為了這完美的林道! 這一塊塊突起的鑄鐵圖騰排成的踩踏點是台灣山毛櫸國家步道的特色之一,觀察設置地點的地形與土質,應該是較易積水的路段,利用這墊高的踩踏點讓旅人通行。 絕色光影,在林道中最喜歡的遊戲。 愛駒與台灣山毛櫸國家步道的鑄鐵圖騰 如果體力有限,或時間不足,只能選擇翠峰湖附近的一條步道騎,那麼台灣山毛櫸國家步道絕對是首選。如果你從未嘗試過offroad,台灣山毛櫸國家步道絕對會讓你上手,而且一試就上癮! 大約2K以後,比較常需要小扛或小牽一番,但在這麼優美的氛圍中,扛車也是幸福的。 真希望這麼美好的林道可以一直騎下去 光線變亮了,我們來到森林的邊緣 如果在大雨過後,有可能在這裡遇到絕佳的大景。 整個中央山脈最北邊的群山羅列在前,低矮處是南澳北溪上游的溪谷,群山後方是蘭陽平原,五十公里外的龜山島也清晰可見。 2.4公里處是個天然的休息站,這裡可以見到早年運材台車的軌道,這條步道是以舊台車軌道為基礎修建的,所以坡度平緩。 轉轍器,當年是以手來扳動轉轍器以改變行車方向。 意外成了最後一批訪客 大約2.8公里處,遇到舊坍塌,新修的步道改下切繞過,在坍塌處旁邊,可以俯視南澳北溪上游溪谷與望洋山。 我們不拼記錄,也不拼快,只會拼著拍照!君子無所爭,必也「攝」乎! 前進到3.1公里處,發現一處新的坍塌,應該是最近連續的大雨造成的,步道整個陷落,只剩大約雙腳的寬度。 過了坍塌處後,步道從中間裂開,潛藏有更大塊山頭崩落的危險。 從3.2K到終點3.8K是山毛櫸分布最密集的地方,大部分的山毛櫸屬植物分布在北半球溫帶大陸氣候型的地方,潮濕悶熱的亞熱帶台灣,可以形成大面積的台灣山毛櫸純林,算是冰河時期遺留給台灣的禮物。台灣山毛櫸又稱台灣水青岡,春夏一片青綠、秋天轉為金黃、冬天則有繁華落盡後的寂寥之美。 回到2.4公里處午餐,雖然只是乾糧,但配上咖啡與茶,再佐以群山的光影與山嵐的音符,這份滿足與感動,絕非都市中五星級的餐飲所能比擬! 雲霧中漫射的光線讓對比變柔了,這段鑄鐵圖騰步道呈現出另一種味道。 接近入口處的山徑,真不愧為國家級的步道!心動了嗎?你的旅程,你來決定! 回到步道口,工作人員已經拉起了封鎖線,我們成了2012年最後一批拜訪的旅人,如果您也計畫一遊,記得先查詢步道修復的狀況。 翠峰湖環山步道、平元自然步道的行程 請見 太平山與翠峰湖 (下集)。
坡度分析圖 GPS航跡檔、軌跡檔(GPX格式) (請在左側連結按右鍵,選擇「另存目標」,副檔名為.gpx) Facebook 留言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