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蓮兩潭-偷心的雙驚嘆號
美崙溪自行車道 兩潭自行車道 七星潭
初英自行車道 鯉魚潭 鯉魚潭自行車道

休閒路線 (花蓮縣)

里程 45km, 總爬升 131m
旅行日期 2017/6/30
旅行時間 7:00
留言與討論

  



近岸的海面涌動著浪漫的地中海藍,
漸漸滲透轉換成大海的深邃藍,
遠方的大山如刀劍般從海平面破水矗立,
藏青的山體直入雲霄,
那山、那海、那天, 夢幻漸層的蔚藍,
海天一色,明淨又不失層次,
有一股神秘的力量勾攝人心,
默默地與海天共鳴。




帶一群不常騎車的健士童軍團夥伴,進行四天三夜的單車探索,我規劃了這趟花東深度旅行。希望用東部的大山大海在旅者的記憶中烙下印痕,用豐富的人文史蹟開啟旅者多元的視角,用精實的騎行鍛鍊旅者的堅忍與毅力。

第一天是花蓮的兩潭路線,繞行花蓮南北兩處驚嘆號,約45公里的中程距離,最適合當作為半天的暖身行程。七星潭的壯麗在旅程的前段就提升戰力,瞬間飆高的腎上腺素完全彌補一早趕車的睡眠不足,伴著浪濤聲,在海風中賞景用餐,是最愜意的享受。

帶著飽足上路,循著花蓮西北側的山麓南下,穿越金黃的田區,緩緩的進入日治時期花東地區的第一個官營移民村吉野,現稱吉安的這座移民村裡,還留下一座日式的佛寺慶修院,日本四國地區的禮佛巡禮(四國遍路)被濃縮在慶修院的88尊佛像,撫慰遠離故鄉的日本移民,經過歲月的洗鍊,更成了台灣多元文化的一部份。

轉入初英自行車道,沿著中央山脈南下,穿梭在阡陌金黃間,享受寬闊的田野風光。後段是親水線,緊臨吉安大圳前行,流水潺潺,松林青翠,夏日格外清涼。吉安圳舊稱吉野圳,是吉野移民村重要的水利設施,騎在流水湍急的遺跡旁,百年的浮光掠影似乎就觸手可及。

從北側進入鯉魚潭,沿著潭邊的林間道路前行,樹蔭濃密,空氣中充滿清新的芬多精,潭面波光粼粼,不時吹來沁心的涼風,真是消暑的好路線。我最喜歡夏日雨後的鯉魚潭,山嵐飄渺,遠山隱隱,潭面倒映著青山,如仙境空靈,住在潭邊,享受一個晨昏的仙人生活。

一大早30多人浩浩蕩蕩的終於趕上了火車,整節車廂洋溢著出征前的緊繃氣氛,緊張中還交雜著興奮的心情。踏出車站,烈日當頭,晴空萬裡,在汗水中整備車輛,九時三刻,我們滑出站前廣場,直接切入美崙溪右岸自行車道,花蓮市區的綠帶,寬廣的視野讓我們用的另一種角度看見花蓮。

菁華橋,一座橫跨美崙溪的紅色美麗拱橋,日治時期這裡曾經是一座吊橋稱為朝日橋因為靠近美崙溪口是觀賞日出的好地方。

仰望橋後方,美崙山麓上有建於1943年的松園別館,老松林立、環境隱密清幽,具有制高點優勢,曾做為花蓮港兵事部辦公室,是日軍在花蓮重要的軍事指揮中心。二戰末期,日本成立神風特攻隊,以自殺攻擊模式,企圖挽救頹勢,傳言由花蓮出發的神風特攻隊,在出征前都會在松園接受天皇賞賜的御前酒。

再往前推進到美崙溪口,這裡有一座景觀橋-曙光橋,原來是日治時期臨港線鐵道的鐵道橋-米崙溪橋,北迴鐵路完成後,花蓮火車站西遷,臨港線鐵道廢棄,這座橋也跟著走入歷史。直到自行車的休閒風潮後,因為建造自行車道,米崙溪橋又一次轉身!

過橋後,筆直向前,穿梭在綠蔭中,這段自行車道就是利用臨港線鐵道的路基改建的。

途中有一座木製涼亭,藍底白字的木牌寫著「米崙」,那感覺似曾相似!有伙伴說,好像與鐵路站名的書寫方式類似耶!沒錯,這裡就是原來臨港線鐵道的米崙站。

再往前不遠,請大夥兒在一座鳥居前停下來,進入鳥居後是一座江口紀念碑。這是為了紀念江口良三郎,日治時期第五任的花蓮港廳廳長,花蓮港最重要的催生者。築港前的花蓮港,輪船須停泊在離岸數百公尺外的海中,再由小船來回接駁。江口上任後提出築港計畫,但因經費太大經濟效益不足而被駁回。江口改推花蓮港風光的歌謠,對日本本土宣傳;又讓阿美族青年組成能高團棒球隊到日本比賽,利用各種機會爭取建港。

二戰後,紀念碑的文字曾遭到磨除,直到大環境改變後,才又復刻上去。

1932年時,攝影師毛利之俊也為這座紀念碑留下記錄,剛好可以對照這八十多年的變化。

瞭解了建港的艱辛,再度騎回自行車道上,看著右側的港區,希望小夥伴們都能感恩一切來之不易,這就是童軍活動最重視的機會教育。

花蓮港景觀橋

橋上可見花蓮港線鐵道與花蓮港站,過橋後滑向花蓮港親水遊憩區。

舊廠房搖身一變,多了文青氛圍與休閒慵懶。

出了港區,騎行的環境丕變,大型卡車與工業建築讓人從放鬆的氛圍一下轉變成壓力的警覺。幸好這段路不長,又有自行車專用道,一個轉彎就騎到了太平洋岸邊的小徑,瞬間從地獄升到天堂,無涯的天際,蔚藍的海洋,心情大好,貼近海岸遨翔,用汗水換得盛夏的心景。

壯麗的山水在眼前展開,腎上腺素瞬間飆升,可惜的是,怎麼會有汽車開到這單車道上!

騎在這絕色的景觀中,環視太平洋,遠眺北邊太魯閣隆起的山脈,讓人不自主的放慢速度,許多人都停下單車,用所有的細胞與天地交流。

可惜的是,美麗與哀愁總是同時出現,壯麗常伴隨著垃圾,天祐台灣,用單車轉動向上的力量!

騎上高地,繞過花蓮環保公園。

前面的伙伴都順著自行車道往北噴去,喊也喊不回,我帶著家人轉進泥石路,騎上環保公園,這是奇萊鼻燈塔南端海岬角,一般遊客很少到達的秘境。

好喜歡這孤傲的秘境,近岸的海面涌動著浪漫的地中海藍,漸漸滲透到大海深邃的藍,遠方的大山如刀劍般從海平面破水矗立,藏青的山體直插雲霄,那山那海那天,夢幻漸層的蔚藍,海天一色,明淨又不失層次,有一股神秘的力量勾攝人心,默默的與海天共鳴。

陽光下的女王最動人,踩踏來的風景最美麗。

四八高地的自行車道災損尚在修復中,直接進入七星潭,優美的新月型海灣,高聳的清水斷崖,純白的礫石沙灘,如此壯麗的畫面怎不令人陶醉!

流浪,就為了這山海的邂逅!

找處陰涼,伴著浪濤與海風用餐、賞景,是最愜意的享受。飽足後上路,先來張七星潭邊的團體照。

出發,騎向陽光下最偉大的航道。

循著花蓮市西北側的山麓南下,穿越金黃的田區。

陽光、汗水、稻香、金黃,盛夏的滋味。

緩緩的進入日治時期花東地區的第一個官營移民村吉野,現稱吉安的這座移民村裡,還留下一座日式的佛寺慶修院,主建物是宝形造的日式傳統建築,流露著濃濃的江戶風格。

慶修院建於1917年,川端滿二在此募建「吉野布教所」,利用宗教的力量,安定移民的心。為了撫慰思鄉之情,日本四國地區的禮佛巡禮,四國遍路八十八箇所,被濃縮在慶修院的88尊佛像,方便日本移民就近參拜。

吉野布教所屬於日本佛教真言宗系統,真言宗的開山祖師為弘法大師,曾至中國學習唐密,成為中國密宗第八祖。四國地區有八十八所與弘法大師有淵源的寺廟,被通稱為四國八十八箇所,後來也成為日本佛教徒的朝聖地點。

手水舍,淨身也也淨心,與漢傳佛教類似,寺院內的器物充滿教育的隱喻。

歷經歲月更疊,寺院內的神龕、不動明王石刻、百度石、石佛等重要文物都還保存良好,整座寺院成了台灣多元文化的一部份。

轉入初英自行車道,沿?中央山脈南下,穿梭在阡陌金黃間,享受寬闊的田野風光。

後段是親水線,一開始就是一座大型水車,還在運轉的水車讓這群台北俗見識到老祖先農耕的智慧。

初英親水自行車道緊臨吉安大圳前行,流水潺潺,松林青翠,夏日格外清涼。

吉安大圳舊稱吉野圳,在木瓜溪左岸設置閘門引水,是吉野移民村重要的水利設施。

二戰後改稱吉安圳,擴建水道,改引台電初英發電廠的尾水入圳,騎在流水湍急的遺跡旁,百年的浮光掠影似乎就觸手可及。

穿越在臨圳的小路上,涼爽愜意、別有洞天,這裡真是花蓮隱藏版的桃花源!

進台九丙,繞經文蘭村往鯉魚潭,在仁壽橋上遭午後雷陣雨襲擊,收相機後索性淋雨,暑氣全消!

從北側進入鯉魚潭,先騎到潭邊瞭望,湖光山色,清幽怡人。

還有花蓮最萌的紅面鴨。

沿著潭邊的林間道路前行,樹蔭濃密,空氣中充滿清新的芬多精,潭面波光粼粼,不時吹來沁心的涼風,真是消暑的好路線。

夏日雨後,山嵐飄渺,
遠山隱隱,潭映青山,
純淨空靈,如入仙境。

生命就該停留在美好的事物上,所以,我們選擇住在鯉魚潭邊的民宿潭心閣,好好享受鯉魚潭的黃昏與清晨。

一進大廳,就看到魚草共生的系統,充分反映潭心閣的環保特色,也讓民宿的環境與周遭的土地完全融合在一起。

趁著管家在為我們介紹環境時,孩子們早以把這裡當作自己的家,民宿自製的飲料與小點心是他們的最愛,可以補充運動流失的水分與能量。飽足後才慢慢品味主人用心的布置,不時的發出驚嘆,女兒拿了好幾張明信片,當場就寫了起來,寫完交給管家,他們會貼心的幫我們寄出去。

我們住的是日式家庭房,客廳有大片的木地板,很有家的感覺。如果有較小的孩子,可以當作玩耍的空間。比較多人時,也方便加床。

臥室溫馨舒適,床組軟硬適中,臥室與客廳間有木格拉門,拉上就隔出兩個空間,單車旅行時,女王都很早睡,我跟孩子會在客廳活動,不會干擾到女王。

客廳的桌上很窩心地擺了四個蘋果,可以補充旅行時水果攝取的不足。 另外,還有四碗泡麵,晚上臨時肚子餓也不怕。不要笑,我們家那位還在長的高中生,當晚就嗑了一碗! 管家看我們是騎單車旅行,所以帶我們看完房間後,又回頭拿了兩大罐的礦泉水來,真是貼心!

單車就放在房門外,裝備保養方便,我們還借用洗衣機,隔天就有乾淨的車衣穿了。

一夜好眠後,早餐是最令人期待的。

主食是厚實的現做三明治,內餡有火腿、肉鬆、水煮蛋、番茄、生菜,多層次的口感,充分的飽足感。最可愛的是鯛魚燒,外酥內軟,濃厚的奶味,吃到一半時,還有驚喜,淡淡的酸味從甜中提出,有葡萄乾耶。 還有,天然的百香果凍,酸味跟甜味有絕佳的平衡,還吃得到果粒。桑葚汁是一定要推的,自家桑葚製作,自然清爽,果肉粒粒分明,初入口是果汁的酸味,果粒入口後帶出微甜的口感,喝出自然食材的感動。

美味、驚喜又飽足的一份早餐,開啟了一天的美好,也提供下一段行程的騎行原力。

地圖、路線、軌跡、航跡及拍照地點(地圖上的加減號可放大縮小,在地圖中持續按著滑鼠左鍵再移動滑鼠可以捲動地圖,點擊圖上的相機可以秀出照片的圖示,再點擊照片的圖示可以秀出照片)

GPS航跡檔、軌跡檔(GPX格式) (請在左側連結按右鍵,選擇「另存目標」,副檔名為.gpx)

  

Facebook 留言板
[回首頁]         [ 留言與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