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盛夏,我們騎進羅山林道,遠離塵囂,溶入森林的清涼,找尋心中那片失落的荒野。
四季皆宜的羅山 羅山林道分為上、下線,車友慣稱上線為北線,下線為南線。羅山林道位於新竹縣五峰鄉,一般多從竹東走122縣道進入五峰地區,到五峰大橋轉羅山道路(竹63),經花園部落,過明隧道後,在竹63線10.7k處左轉,此處為羅山林道下線起點,前行約1公里處叉路,左側道路為羅山林道上線起點,右側道路則是羅山林道下線。 羅山林道北線是熱門又易親近的路線,根據林務局的資料,北線全長約15公里,因為林業的需要,前段道路有基本的維護,甚至部份鋪上水泥,目前可通車路段約10公里,10公里後路幅漸縮,最後成為單軌山徑,山徑路況不佳,多處坍方,單車約可越野到12公里處。 相對於北線,羅山林道南線是比較原始的路線,南線全長19.6公里,可經霞山,一路挺進至霞喀羅古道的田村台警官駐在所,但如此壯闊的林道勝景只能在零星的老照片中拼湊了,目前南線已經回歸山林,只有山友、車友、與原住民在利用,3.1公里處有大坍塌,單車越野多在此處折返。 越野初體驗的天堂 從南北線叉路口往北線,大約0.7公里處有一座林務局的工作站,正式名稱為「林務局羅山分站」,一般簡稱羅山工作站,志在越野的車友可以此為起點,附近的林道稍寬,約可停十餘輛車,南線在叉路口後方有新坍塌,目前也只能由工作站旁的便道進入。健腳者可以從五峰大橋開始騎,橋前有停車場,也可以從花園部落踩上踏板,花園派出所前50公尺有停車場。 羅山道路前段,從五峰大橋到花園部落,基本上是沿著花園溪緩升而上,可算是暖身路段。在花園派出所辦完入山證後,右轉進入陡升路段,用汗水換取海拔高度,也換來絕佳的視野,轉瞬間,美麗的花園部落山谷已經在腳下,幾個髮夾彎後車道縮小,迎面而來的是大片竹林建構的綠隧道,這段靜謐的隧道是羅山道路最美的路段。 觸動旅人的心 出陡坡後有展望,可以清楚的瞭望鵝公髻山及五指山,雲海如皎龍在山谷間翻騰,千變萬化。這個角度看五指山,山如期名,像極了手臂上的指關節。接著,期待的泥土路面也跟著出現,也許因為重機具行駛的關係,現在的羅山北線感覺比以前泥濘,也好,登山車就是愛這種土味,一開始還有車友盡量選擇閃避路線,但知道無法避免飛濺的泥水後,就整個玩開了,泥巴最終還是讓人徹底的解放。 2.7K處(為便於估算,本文以下所提到的里程皆以工作站為起點)遇到一個伐木作業區,林道兩側路肩已拓寬,較低一邊山坡上的杉木被砍伐了數百公尺,路肩上經過初步處理的原木堆得比人還高,對於大多數沒有進過伐木現場的車友,這絕對是超級的震撼。 尋覓獵人與巡山員的足跡 巨變中的林道 從林務局的資料可以瞭解林道的歷史與現況,1982年停止伐木後就不再開闢林道。原有林道140條,總長達2,639.9公里,後來依林業經營需要選擇性地保留重要林道,其餘封閉、回歸大地。根據2006年的統計,現有林道共83條,1,699公里,林務局依重要性區分為「優先林道」、「次優先林道」以及「一般林道」。森林遊樂區及造林中心區的聯外道路為優先林道(如大鹿林道本線),共16條,約306公里。一般造林地及林地管理需要者列為次優先林道(羅山林道即屬此類),共39條,約987.48公里。其餘林班巡視等需要保持暢通者為一般林道(如水田林道),共28條,約405公里。 荒野的呼喚 4K開始一片濃蔭的杉木林,很慶幸還被保留著,幾次到訪都在這裡留下許多紀錄,這段路稍有起伏,很適合表現林道騎乘的FU,林間的光影與雲霧的屏蔽視覺也是目光的焦點,蜿蜒的路面配上滿地的落葉,強力地傳達著季節的氛圍。 巨石是這片密林的特色,車友騎經巨石,微小的身影與巨大的岩塊形成強烈的對比,細心的旅者更會體驗到人生苦短,與巨石的恆常相比,人生真如蜉蝣啊!在一些杉木上發現紅色的標示牌,「林務局森林永久樣區」,也許這標示牌可以讓這片密林一直留在羅山林道北線上。 7.5K再度出現零星的集木場,集木場中的每一根原木都被打上了編號。接著在林中有簡易的工寮,工寮是用便宜的藍白帆布搭建天幕,四周無遮蔽,用幾根原木架成椅子,只有簡單的鍋具、用沒有經濟價值的枝幹直火炊煮,另有調味料、急救箱、及幾件禦寒衣物,2013年曾在附近遇到疏林的工班,可以推測這工寮是供伐木工人使用的。 迷霧森林 雖然雙腳重回越野的艱辛,但全身享受著重回原始的感動,蟲鳴回到林間,空氣中充滿芬多精,時而薄霧嬝嬝,迷霧森林,時而陽光燦爛,點點金黃。路幅漸縮,最後成為單軌山徑,新鮮人最好在此折返,有經驗的登山車友可再往前推進一些。進入單軌後坡度稍變大,兩旁盡是超過人高的野草,路面顛頗,途中有小坍方及小溪床,需扛車越過,大約進入單軌一公里,我們決定折返。 北線回程很過癮,長達10公里的下坡,加上還算寬的林道,讓人不自覺的放鬆注意力,加快速度,因此常發生翻車的意外!停下來拍照吧,不必急於回到起點,慢慢回顧享受沿途精彩的景觀,下坡的樂趣一點也不會少的。 羅山北線適合初學者,所以可以親子共騎,讓不常接觸越野的女王與孩子體驗山林的樂趣。中午回到工作站,安排每家一道菜,車友聚集一堂,在森林中享受野宴,也讓家人更喜歡林道的騎行。 神來一筆 進入杉木林,痕亙的折木妝點出森林的原始樸實,寄生蕨類滿滿地攀附數棵粗大的樹幹,靜謐的氛圍中默默地進行著森林演替的戲碼。道法自然,偉大的哲思常常源自於山林。騎進回歸原始的森林,不自覺地就想到「湖濱散記」,梭羅說:「我到森林去,因為我希望用心的過生活,只去面對生活的必要部分,看我是否能夠學取它的教導,而不要在我死的時候發現我沒有活過。」 穿過森林邊緣闊葉植物枝椏建構的綠隧道,遇到巨大的倒木,如果是在北線,這麼有價值的原木應該早被運走了,重機具無法進入南線,所以才會就地腐朽。 接著是一段蠻長的半開闊地,一側有視野,偶有前人留下的火堆餘燼。再度進入一片杉木林,遇折返的先鋒部隊,果然,在杉木林邊緣遇到大崩塌,這裡距離工作站約3.1K,合眾人之力應可下切通過,但覺天將再降甘霖,南線的美已經體驗夠了,不必再往前進,就折返吧。 回程是最過癮的緩下坡,快速在單軌山徑下滑是林道最棒的享受,兩旁的植披提供緩衝與安全感,軟Q的泥土路面是巧克力胎最好的朋友。天籟再度響起,雨絲點點灑落,清涼暢快,經過一塊巨大的飛來石旁,我不由得發出讚嘆,梭羅說「瓦爾登湖是神的一滴」,那羅山林道不就是「神來一筆」。 地圖、路線、軌跡、航跡及拍照地點(地圖上的加減號可放大縮小,在地圖中持續按著滑鼠左鍵再移動滑鼠可以捲動地圖,點擊圖上的相機可以秀出照片的圖示,再點擊照片的圖示可以秀出照片) 坡度分析圖 GPS航跡檔、軌跡檔(GPX格式) (請在左側連結按右鍵,選擇「另存目標」,副檔名為.gpx) Facebook 留言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