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來一筆 羅山林道
羅山林道北線-羅山林道南線
進階路線 (新竹縣)

里程 26km, 總爬升 378 m
旅行日期 2014/07/19
旅行時間 3:00
留言與討論

  

盛夏,我們騎進羅山林道,遠離塵囂,溶入森林的清涼,找尋心中那片失落的荒野。
深秋,再度返回羅山林道,遠離浮誇,溶入季節的顏色,找尋內心那片永恆的繽紛。






四季皆宜的羅山
羅山林道是一條優質的登山車入門路線,也是北部車友體驗越野與享受林道常規劃的行程。羅山地處雲霧帶,氣像多變,時而薄霧嬝嬝,如迷霧森林,尤抱琵琶半遮面;時而陽光燦爛,林間點點金黃,如熱戀的美少女。京劇變臉在羅山,瞬間春夏秋冬,讓人又驚又喜。

羅山林道分為上、下線,車友慣稱上線為北線,下線為南線。羅山林道位於新竹縣五峰鄉,一般多從竹東走122縣道進入五峰地區,到五峰大橋轉羅山道路(竹63),經花園部落,過明隧道後,在竹63線10.7k處左轉,此處為羅山林道下線起點,前行約1公里處叉路,左側道路為羅山林道上線起點,右側道路則是羅山林道下線。

羅山林道北線是熱門又易親近的路線,根據林務局的資料,北線全長約15公里,因為林業的需要,前段道路有基本的維護,甚至部份鋪上水泥,目前可通車路段約10公里,10公里後路幅漸縮,最後成為單軌山徑,山徑路況不佳,多處坍方,單車約可越野到12公里處。

相對於北線,羅山林道南線是比較原始的路線,南線全長19.6公里,可經霞山,一路挺進至霞喀羅古道的田村台警官駐在所,但如此壯闊的林道勝景只能在零星的老照片中拼湊了,目前南線已經回歸山林,只有山友、車友、與原住民在利用,3.1公里處有大坍塌,單車越野多在此處折返。

越野初體驗的天堂
杉木林是北線最美的景觀,雖然當地設有「五峰羅山杉木生態保護區」,但疏林與伐木仍然持續進行,所以北線的景觀持續改變,現在前段有兩處較大的伐木作業區,後段還維持著植林的生態。南線因為停止林業使用,林道被山野收復,只維持單軌的步徑,沿途的林相優美,生態豐富,鳥囀蟬鳴不絕,雖然略具挑戰性,但稍具經驗的越野車友都可勝任,尤其回程是緩下坡,更是巧克力胎的天堂。

從南北線叉路口往北線,大約0.7公里處有一座林務局的工作站,正式名稱為「林務局羅山分站」,一般簡稱羅山工作站,志在越野的車友可以此為起點,附近的林道稍寬,約可停十餘輛車,南線在叉路口後方有新坍塌,目前也只能由工作站旁的便道進入。健腳者可以從五峰大橋開始騎,橋前有停車場,也可以從花園部落踩上踏板,花園派出所前50公尺有停車場。

羅山道路前段,從五峰大橋到花園部落,基本上是沿著花園溪緩升而上,可算是暖身路段。在花園派出所辦完入山證後,右轉進入陡升路段,用汗水換取海拔高度,也換來絕佳的視野,轉瞬間,美麗的花園部落山谷已經在腳下,幾個髮夾彎後車道縮小,迎面而來的是大片竹林建構的綠隧道,這段靜謐的隧道是羅山道路最美的路段。

過谷亮緣營區後視野變?闊,竹林村的明隧道後有三岔路,直行進竹林村,有羅山派出所。左轉就是羅山林道,進入林道後是緩升坡,可以稍稍喘息,再行1.7公里即是工作站。

觸動旅人的心
從工作站轉動齒輪,巧克力胎雖然無法在水泥路面留下胎痕,但兩旁高聳直挺的衫木與路面上堆積的落葉還是深深觸動旅行者的心,有一股回歸大地母親的感動。接著是北線的見面大禮,希望這段陡坡不會讓你打退堂鼓,其實這是北線虛張聲勢,過了這一段就全程平緩,甚至不覺有坡呢。

出陡坡後有展望,可以清楚的瞭望鵝公髻山及五指山,雲海如皎龍在山谷間翻騰,千變萬化。這個角度看五指山,山如期名,像極了手臂上的指關節。接著,期待的泥土路面也跟著出現,也許因為重機具行駛的關係,現在的羅山北線感覺比以前泥濘,也好,登山車就是愛這種土味,一開始還有車友盡量選擇閃避路線,但知道無法避免飛濺的泥水後,就整個玩開了,泥巴最終還是讓人徹底的解放。


2.7K處(為便於估算,本文以下所提到的里程皆以工作站為起點)遇到一個伐木作業區,林道兩側路肩已拓寬,較低一邊山坡上的杉木被砍伐了數百公尺,路肩上經過初步處理的原木堆得比人還高,對於大多數沒有進過伐木現場的車友,這絕對是超級的震撼。



尋覓獵人與巡山員的足跡
因為伐木作業,羅山瞭望台登山口的布條連同杉木一起被剷除,無法用目視辨識出登山口位置,幸好事前在GPS上規劃了航線,也標示了登山口的航點,憑藉著衛星定位找到大略位置,再根據等高線圖及現場地形,辨識出往羅山瞭望台的行進路線。



往稜線上走,越過一段伐木的工作區塊後,找到路跡,稍放心,但從沿途的蜘蛛網分布、及兩旁野草往中央襲奪的狀況判斷,似乎有一段時間無人使用了。小心地往上走了一段,驚訝地發現路中央有處陷阱,定睛觀察陷阱結構,應該是補抓中小型動物用的,即使有人誤觸,也不會造成傷害。大多數的車友都是第一次見到獵人設置的捕獸陷阱,十分好奇,順手取根樹枝觸發陷阱,模擬啟動後的機關動作,排出路障,也滿足大夥兒的好奇心,直呼是意外的收穫。


穿過樹林,接近山頭時,前方的芒草已經超過身高,只能視芒草的疏密程度自行開路,在一片咬人的植物區中勉強開出一條隧道,到達山頭上的紅色瞭望台。這是一棟兩層樓的鐵皮建物,早期是用來監看附近森林的狀況,是台灣林業發展的歷史見證,許多林區的瞭望台都已廢棄傾頹,但這一座保存良好,所以帶著大家上來,實地感受林業發展的軌跡,體驗以前林務工作人員的艱辛。


巨變中的林道
再度跨上單車,踩進泥巴與水坑中,依稀記得以前這段是水泥鋪面,兩旁是數十年的杉木林,現在左側卻是剛剛砍伐過的樹木墳場,心情很複雜,感性的一面當然希望這美麗的森林可以一直保留下去(雖然這是數十年前砍伐原生樹種後摘植的),但理性的一面卻也告訴自己,這是合法的商業運作(租造林地皆伐作業),而且是我們還能騎羅山林道的重要原因。

從林務局的資料可以瞭解林道的歷史與現況,1982年停止伐木後就不再開闢林道。原有林道140條,總長達2,639.9公里,後來依林業經營需要選擇性地保留重要林道,其餘封閉、回歸大地。根據2006年的統計,現有林道共83條,1,699公里,林務局依重要性區分為「優先林道」、「次優先林道」以及「一般林道」。森林遊樂區及造林中心區的聯外道路為優先林道(如大鹿林道本線),共16條,約306公里。一般造林地及林地管理需要者列為次優先林道(羅山林道即屬此類),共39條,約987.48公里。其餘林班巡視等需要保持暢通者為一般林道(如水田林道),共28條,約405公里。

荒野的呼喚
3.8K處的瀑布約兩個人高,是北線上最顯著的地標,瀑布下方的潭水清澈冰涼,夏天騎到這裡總會讓潭水淋得一身清涼,秋冬拜訪就取水煮茶,用山泉的甘甜泡出茶的韻味,享受一季的芬芳。

4K開始一片濃蔭的杉木林,很慶幸還被保留著,幾次到訪都在這裡留下許多紀錄,這段路稍有起伏,很適合表現林道騎乘的FU,林間的光影與雲霧的屏蔽視覺也是目光的焦點,蜿蜒的路面配上滿地的落葉,強力地傳達著季節的氛圍。



5.9K處原有大面積展望,但雲霧完全籠罩,轉彎處的車友在白色雲霧背景下形成美麗的剪影,頗有大山懸崖的氣氛,大家紛紛停車,留下難得的紀錄。再度進入密林,森林下層蕈類的生態豐富,路面上,石縫間,常可見到各種顏色鮮豔的小雨傘,旺盛的生命力讓人讚嘆。

巨石是這片密林的特色,車友騎經巨石,微小的身影與巨大的岩塊形成強烈的對比,細心的旅者更會體驗到人生苦短,與巨石的恆常相比,人生真如蜉蝣啊!在一些杉木上發現紅色的標示牌,「林務局森林永久樣區」,也許這標示牌可以讓這片密林一直留在羅山林道北線上。


7.5K再度出現零星的集木場,集木場中的每一根原木都被打上了編號。接著在林中有簡易的工寮,工寮是用便宜的藍白帆布搭建天幕,四周無遮蔽,用幾根原木架成椅子,只有簡單的鍋具、用沒有經濟價值的枝幹直火炊煮,另有調味料、急救箱、及幾件禦寒衣物,2013年曾在附近遇到疏林的工班,可以推測這工寮是供伐木工人使用的。




迷霧森林
8.5K處是北線最大的集木場,一堆堆的原木擺放路肩,綿延達百公尺。這處集木場應該是目前伐木作業的終點,之後的路面回歸原始,沒有重車的林道不再泥濘,但夾雜泥石的路面也長出了青苔,崎嶇濕滑的路況需要小心操控。




雖然雙腳重回越野的艱辛,但全身享受著重回原始的感動,蟲鳴回到林間,空氣中充滿芬多精,時而薄霧嬝嬝,迷霧森林,時而陽光燦爛,點點金黃。路幅漸縮,最後成為單軌山徑,新鮮人最好在此折返,有經驗的登山車友可再往前推進一些。進入單軌後坡度稍變大,兩旁盡是超過人高的野草,路面顛頗,途中有小坍方及小溪床,需扛車越過,大約進入單軌一公里,我們決定折返。


北線回程很過癮,長達10公里的下坡,加上還算寬的林道,讓人不自覺的放鬆注意力,加快速度,因此常發生翻車的意外!停下來拍照吧,不必急於回到起點,慢慢回顧享受沿途精彩的景觀,下坡的樂趣一點也不會少的。

羅山北線適合初學者,所以可以親子共騎,讓不常接觸越野的女王與孩子體驗山林的樂趣。中午回到工作站,安排每家一道菜,車友聚集一堂,在森林中享受野宴,也讓家人更喜歡林道的騎行。

神來一筆
餐後,新手先徒步進入羅山林道南線,老鳥收拾午餐場地,喝杯現磨咖啡後,直接躍下工作站旁的陡坡,進入南線。迎接我們的是倒木滿地的翠綠單軌山徑,姑婆芋、芭蕉、各式的蕨類與灌木爭著佔領林道路面,隱約可以辨識出林道原來的規模,不同種類的鳥叫聲從四方傳來,與震耳欲聾的蟬鳴演出荒野的五重奏,巧克力胎揚起深埋在泥土下的熱血,山林的天籟演奏著登山車的進行曲。


進入杉木林,痕亙的折木妝點出森林的原始樸實,寄生蕨類滿滿地攀附數棵粗大的樹幹,靜謐的氛圍中默默地進行著森林演替的戲碼。道法自然,偉大的哲思常常源自於山林。騎進回歸原始的森林,不自覺地就想到「湖濱散記」,梭羅說:「我到森林去,因為我希望用心的過生活,只去面對生活的必要部分,看我是否能夠學取它的教導,而不要在我死的時候發現我沒有活過。」

穿過森林邊緣闊葉植物枝椏建構的綠隧道,遇到巨大的倒木,如果是在北線,這麼有價值的原木應該早被運走了,重機具無法進入南線,所以才會就地腐朽。

接著是一段蠻長的半開闊地,一側有視野,偶有前人留下的火堆餘燼。再度進入一片杉木林,遇折返的先鋒部隊,果然,在杉木林邊緣遇到大崩塌,這裡距離工作站約3.1K,合眾人之力應可下切通過,但覺天將再降甘霖,南線的美已經體驗夠了,不必再往前進,就折返吧。



回程是最過癮的緩下坡,快速在單軌山徑下滑是林道最棒的享受,兩旁的植披提供緩衝與安全感,軟Q的泥土路面是巧克力胎最好的朋友。天籟再度響起,雨絲點點灑落,清涼暢快,經過一塊巨大的飛來石旁,我不由得發出讚嘆,梭羅說「瓦爾登湖是神的一滴」,那羅山林道不就是「神來一筆」。


地圖、路線、軌跡、航跡及拍照地點(地圖上的加減號可放大縮小,在地圖中持續按著滑鼠左鍵再移動滑鼠可以捲動地圖,點擊圖上的相機可以秀出照片的圖示,再點擊照片的圖示可以秀出照片)

坡度分析圖



GPS航跡檔、軌跡檔(GPX格式) (請在左側連結按右鍵,選擇「另存目標」,副檔名為.gpx)

  

Facebook 留言板
[回首頁]         [ 留言與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