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六月的嘉南平原,總是散發著富饒的浪漫,聞著喜悅的稻香騎行,溶入接天的碧海裡,在細雨中吟詠芙蓉搖灩、靜觀翠荷弄珠。綠隧道果香四溢,飽滿的芒果讓人垂涎欲滴。落幕後的木棉道回歸寧靜,翠綠新葉與赭黃青草交錯出脫俗的孤寂,阿勃勒站上季節的舞台,為翠綠的仲夏披上黃衫,低垂的珠簾掀開南國的浪漫。騎進似曾相識的街道,木造街屋散發著暖暖的家鄉味,冰果室的情人座冰凍著青春浮光,老農熱情的招呼,眼中流洩出被遺忘的老台灣。 追尋黃金雨的感動 照例,集合後先拍團體照,接著,在旅客的注目下騎進細雨中,一旦在雨中踏出第一步,雨就不再是牽絆的因素了。一路往南,利用湖子內路出市區,接中義路轉168縣道往西至番子寮,再往南過溪洲子後就進入台南市白河區的詔安厝,迎接我們的是阿勃勒盛開的黃金隧道。 串串的金黃在雨中嬌豔欲滴,灑落遍地的花瓣更似黃金雨,緩緩地騎進這夢幻的隧道中,舉手輕撫日夜思念的黃金青絲,在隧道上激起圈圈的漣漪,巧克力胎揚起弧形的水珠,也揚起了片片黃金的激情。 生命就該浪費在美好的事物上,我們完全迷失在串串的黃金葡萄中,脫下雨衣,來回取景,大家直呼,不枉費雨中來這一趟。
過了四十九欉,轉入田間小路探索,綠意襲人,蜿蜒的農路讓人對每一個轉彎都充滿期待,一下是碧波萬頃的蓮園,一下是稻穗飽滿的黃金良田,經過一處玉米田,雨水沖刷的泥沙掩蓋了路面,巧克力胎如魚得水,一躍而過,光頭胎謹慎操控,享受泥上滑冰的樂趣。Anny抵擋不了泥巴的吸引力,下車牽行,Alan取笑她踩了一腳大便,笑過了頭,反而自己「落鍊」,只好下車採進大便中。一段外地人不會拜訪的農路,卻帶給單車旅者這麼多的體驗與歡樂。 詔安厝巷弄中的一位阿伯讓前進的隊伍停了下來,阿伯正在修理一部拆下前輪的怪車,看似電動腳踏車,但又像機車。阿伯很自豪的跟我們解釋,這是一台已經用了四十多年的機車,當時的機車有曲柄與腳踏板,騎到沒油時還可以踩踏前進。阿伯很熱情地邀請大家下次再來,他樂意借這台古董車,讓大家用古早的機踏車探索古意的白河。鄉村的純樸與熱情再再讓人感動,這也是台灣最美的地方。
車隊進入南側,遊客頻頻探詢,也有人直呼下次要騎鐵馬遊蓮鄉。如預期,南側有展示巨大的蓮花,大王蓮上站著小孩,為農家帶來收入,也讓我們有緣見到這傳說中的巨大蓮花。 往南到玉豐,過玉豐國小後往東,這段往竹門的鄉道兩側是成排的芒果樹,茂盛的枝葉在道路上空形成一道綠色的天然屏障,這是單車人最愛的玉豐綠隧道。一開始是暗綠的基調,漸漸的片片翠綠冒出了頭,終至各種綠色繽紛,並交雜著赭紅的火花,宛如一場低空的煙火。盛夏騎行,綠蔭遮天,暑氣全消,但看著飽滿的芒果,心裡一直想者,如果能來一碗芒果冰沙多好! 折回林初埤,豔紅落幕後的木棉道回歸原有的寧靜,翠綠新葉與赭黃青草勾畫出孤寂的脫俗美感,在人潮散去後,我們得以悠閒地感受木棉道較不為人知的一面。脫下雨衣,騎進清新的綠蔭大道,細雨滴在身上、也滴進了心底,肌膚感受著自由的風,心享受著與自然相映的清涼。
小南海南側的土溝社區因為成功的社區營造,漸漸成為單車客與背包客拜訪的亮點。土溝與菁寮同屬後壁區,都是老農村,經過社區營造後,兩者有截然不同的呈現。土溝有藝術家進駐,道路兩旁的裝置藝術超吸睛,整個社區有一股古老傳統與現代前衛的衝突,宛如時空的地震讓兩個時代的斷層交疊在一起。
烏樹林車站位於烏樹林老糖廠中,糖廠建於1909年,初由東洋製糖株式會社設廠,1927年轉售明治製糖株式會社。據說當時的明治牛奶糖〔森永牛奶糖前身〕原料就是烏樹林糖廠供應的。1944年,台灣總督府核准明治製糖株式會社申請的新營至東山客運線,烏樹林的鐵道正式開業,兩年後(1946年)烏樹林車站正式落成,也就是今日我們所見的日式木造車站。 客運開通後,五分車軌道上跑著有別於縱貫線的專用客車廂,烏樹林車站也成了白河、東山往返新營間的樞紐。在搖晃的五分車上,聞著甘蔗香進城或返鄉,就成了老一輩居民共同的時代記憶。 1979年客運停駛,烏樹林車站跟著走入歷史,2001年,台糖將烏樹林園區改做休閒遊憩用途,烏樹林車站重新開放,車站內懷舊的鐵道文物讓人駐足流連,軌道上的五分車載人駛入那個空氣中飄著糖香的年代。 意外的驚喜 後壁車站東南方的後壁黃家古厝占地約兩甲,前有水池園林,後有果園,進入古厝前是一段幽深的椰林大道。1926年建成的閩洋混合建築,建材來自閩南,工匠也多從唐山聘請而來。建物格局屬於傳統的四合院二進左右護龍,寬闊的外埕,開敞的廊間,洗石子的廊門,精美的彩繪雕飾,紅牆、紅瓦配上灰色的廊柱,不只古色古香,整體的氣度更是讓人折服。 後壁車站是1941年嘉南大地震後重建的,主建物有架高的洗石子基座,木造白色牆體搭配魚鱗板的灰色屋瓦,流露著濃濃的日式風味,候車室內的長條木椅,更是將人帶回電影中的舊日場景,這是台鐵西部幹線南部路段僅存的幾座木造車站了。 浪漫指數破表 女王最愛 天主堂對面的菁寮國小是大多數菁寮人的母校,老校有當然有老建築,進校門右側就是建於1951年的禮堂,藍白色,木造灰瓦,與它相對的是左側1956年所建,同樣沿襲日據時期工法的木造辦公室。 校園內還有日據時期的升旗台,數棵巨大的百年榕樹庇蔭著菁寮學子,田徑場旁大片的桃花心木林是菁寮國小特有的景致,挽著女王纖細的手,走進落葉滿地的樹林中,蟬鳴配上沙沙的落葉,浪漫指數破表。 嫁妝一條街 北勢街上最吸睛的是二樓式的木造街屋,這是黃家的老厝,繁華時期曾經出租經營過鐘錶店、棉被店、與飲食店,溫暖的原木色澤不斷地散發著濃濃的家鄉味。 對面的金德興藥鋪是阮家古厝,這棟閩南式街屋建築大約有兩百年歷史,雕樑畫柱、古色古香,無論是窗框、樑柱、斗拱、閣樓,處處作工精細,歲月的痕跡下仍難掩建造時的精緻華麗,冬陽從窗框中投射進來,黝黑的藥櫃與藥罐更顯古樸典雅,藥鋪雖然已經不營業了,但退休的主人還是在古厝中為訪客熱情地導覽。 絕代風華無米樂 面對布莊左側是新和源餅舖,目前由第三代經營,老闆娘稱她做的是草地餅,這是旅人的古早味,也是鄉親魂牽夢縈的家鄉味。「無米樂」紀錄片中崑濱伯的家就位在餅舖左側,崑濱伯總是滿臉笑容、不厭其煩地與訪客互動。 崑濱伯家對面的和興冰果部冰存了超過一甲子的古早味,圓形的拱門,黑松汽水贊助的價目表,直角立背的木造情人座椅,再加上掩人耳目的屏風,真的讓人發出會心一笑。當綿綿冰上桌,帶著青澀記憶的獨特香蕉水口味在齒間流轉,資深帥哥美女們少年時期的浮光掠影就在冰凍中甦醒! 歷史的餘溫 我們的終點是嘉義車站南側的菸酒公賣局嘉義分局,這是一棟日治晚期的老建物,以鋼筋混凝土建造的西式三樓建築,外觀簡明純淨,細部仍保有典雅裝飾,具有現代與古典雙重的風格。嘉義分局在當時管轄雲、嘉、南三縣市的菸酒專賣事業,可以想像當時這裡人生鼎沸的盛況,在這棟溫度尤存的歷史建物前,我們用感激的心為單車閱讀老台灣劃下短暫的句點。 地圖、路線、軌跡、航跡及拍照地點(地圖上的加減號可放大縮小,在地圖中持續按著滑鼠左鍵再移動滑鼠可以捲動地圖,點擊圖上的相機可以秀出照片的圖示,再點擊照片的圖示可以秀出照片) 坡度分析圖 GPS航跡檔、軌跡檔(GPX格式) (請在左側連結按右鍵,選擇「另存目標」,副檔名為.gpx) Facebook 留言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