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郊山的便利,大山的氣勢,深山的氛圍 山林中的盛宴 坪溪古道就是我們選定的尾牙路線,這條馬偕醫生可能踏過的路線,有許多故事可與孩子分享。古道路幅超過兩米,寬敞原始的路面,安全無虞,沿著地勢起伏,坡度適中,讓騎乘充滿變化與樂趣。沿途林相豐富,有大山的氣勢,有密林的氛圍,全家一起沈浸在芬多精的綠海中。最重要的,古道有三處與溪流交會,兩處需涉水,這對孩子與女王都是新奇的經驗。溪畔是尾牙野炊最佳場域,取水方便,孩子也可戲水,在大河戀的綠光中,充滿美味與歡樂的「流水席」,最是讓人期待。
石空產業道路經接天宮接台二線濱海公路,此處離外澳火車站不遠,強健的車友可從外澳往北騎,到大溪再轉入宜一上山,是一趟很精實的環線。外澳到大溪約9公里,車流量不小,重車絡繹不絕,不喜歡噪音與廢氣的車友,可從大溪開始騎,但需安排好外澳、大溪間的接駁。 洽公團的尾牙成員體能與經驗相差懸殊,所以安排了四處起騎點。我們在大溪放下體力過剩的勇腳們,在鷹石尖登山口放下大部分的洽公團成員,踩上登山車,直攻鷹石尖,當然,其他人也一起徒步登上鷹石尖。大部份的家屬都從宜一最後一公里開始騎,我們將車輛停在宜一與雙泰交界(新北市與宜蘭縣界碑)後1.4公里處,部分的家屬從這裡開始里程,幾輛伙食車直接開到坪溪的步道口,除了大廚,還載著想保留體力給林道的家屬。
這段山徑長約750公尺,坡度約10%,石塊與泥石路面,前段約兩公尺寬,到了中段稍縮減, 出現草地路面,這麼棒的路徑就像是鷹石尖張開雙壁迎接我們。接下來進入森林,林木茂密,綠濤撲面,騎來舒爽愜意。後段仍在林中,有比較陡的坡段,需要體能與技巧克服,最後還有一段狹窄的山徑,臨著邊坡,務必牽行通過。 行至樹林邊緣,前方一片光明,果然,狀如鳥喙的突出岩塊就在林邊的斷崖上。 走近崖邊,站在千仞的崖壁上往下望, 濱海公路隨著海灣蜿蜒,北迴鐵路時而在平地穿行,時而鑽入臨海的山丘隧道中,大溪國小、蜜月彎、漁港、峽灣全在腳下,登高望遠,江山如畫,讓人體驗到登泰山而小天下的感動。往海上望,雲淡風輕,金光萬丈,單純中有大美!退一步望向崖邊,車友的剪影、芒草、龜山島、與太平洋上的金光,真是天人合一的畫面!
進入農路後,孩子如脫韁野馬四散,只能大聲提醒要注意路況。龍頭控制在自己手中,嚮導與隊友只能提供一定程度的協助,路線的難度也許可以事先宣達,路況的處理可以事先教導,甚至可以提供基礎的騎乘技能訓練,但,上路後的安全只能靠自己掌控。就如人生,明師與好友可以是鏡子、可以是指北針,但地圖握在自己手中,要走那一條路只能自己決定,沒有人該為另一個人負責,也沒有人可以為另一個人負責。作為一個獨立的個體,不能只活在他人的掌聲中,金錢與名位固然可以讓人獲得短暫的快樂,如果沒有自己的人生定位,終將沈淪在無止盡的征戰痛苦中。唯有往內心深處尋找自己的鼓聲,循著鼓聲前進,才能活在自我實現的平和中。
民宅北邊有坪溪的支流匯入,河道在此轉一個彎,形成一處寬廣的河灘,AJ循著小徑進入探索,意外的發現一處桃花源。轉彎處的河灘上鋪滿礫石,水域寬廣平坦,是很棒的戲水樂園。河岸的大樹形成一道綠廊,逆光的樹葉呈現出整面晶瑩透綠,一葉葉橘紅點綴其中,宛如教堂中的馬賽克鑲嵌藝術,潦過溢流的礫灘,進入綠廊,讓自己沐浴在大自然的聖光中。
從烏山62號算起,這段古道長約1.6公里,路幅寬的地方達3-4公尺,對古道稍有涉獵的車友可能會有一個疑問,清代的古道應該不會築成如此高的規格?沒錯,答案就在身邊!沿途的柳杉不是原始樹種,日治時期,為了砍伐這一帶的森林,以坪溪古道為基礎擴建林道,讓車輛得以進入運輸木材,伐木後才造林種植柳杉。數十年過去,當初的柳杉苗都已長成參天的大樹,形成今日讓人流連的坪溪美景。 古道有兩處需涉水,分別在0.45K與1K處,水流平緩,最深處大約20公分,河道寬約兩公尺,兩旁有礫灘, 由資深的車友先示範快速涉溪,用速度帶動,穩定地越到對岸。接著女王與孩子們上場,不意外的,水流與礫石拖住了他們,速度變慢後無法平衡,紛紛陸續中箭落水。這樣也好,鞋襪已濕,就不怕了,紛紛退回原處,重新再試! 車友們羅列兩岸,用相機與手機架起了兩道攝影人牆。我站在溪畔,流水潺潺,鬱鬱蔥蔥的林木在溪流上建構出一道綠廊,陽光把上游投射成金綠的舞台。騎士在岸邊加速,抓準角度切入河道,熱血沸騰了靜謐的溪流,鮮活的金綠中飛濺起串串雪白的銀花,清涼的快感與綠光的喜悅深深地滲入女王與孩子的心底,為往後的山野探索埋下健康的種子。 古道續攀上鞍部,追上在上坡中喘息的眷屬們,用故事來分散他們對雙腳的注意。在淡蘭古道上,我總會揣測著,百年前的旅人,包含影響北台灣甚鉅的馬偕醫生,他們是懷抱著怎樣的心情走過淡蘭古道?從艋舺出發,一路的風塵僕僕,千辛萬苦的攀越三貂嶺天險,下到雙溪休息一晚後,繼續攀越草嶺、泰平一代山區到達坪溪,走上坪溪古道時,應該會跟我們一樣,內心有著一股翻騰的喜悅,我們的喜悅來自與大地深刻的對話,旅人的喜悅來自於旅程近尾聲的放鬆。我可以想像,當旅人在坪溪古道尾端的鞍部上,望見頭城的城廓時,內心會是如何的興奮了! 行至古道終點,有瞭望平台,可以望見外澳與龜山島,家眷們在此折返,接下來的路程只適合比較有經驗的越野單車客。
推著單車進入單軌山徑,在石坑山北側往鶯嘴嶺方向上攀,路面盤根錯節,籐草蔓蔓,或推、或扛,終於接上路幅較寬、路面較平坦的太和山步道。 從地圖上看,這段太和山步道等高線很密集,坡度可想而知。 單軌的陡下坡對沒有越野經驗的單車客是有危險性的,裝備一定要合適,危險及沒有把握的路段最好牽行,騎車是對自己負責,安全為上,無需在意別人,更不應該鼓動、慫恿他人做出沒有把握的嘗試。 越野經驗豐富的登山車友會視太和山步道如天堂,這一段步道長約1.9公里,陡降320公尺,平均坡度17%,路幅約?一公尺。沿途桂竹林夾道,厚厚的竹葉將步道舖成金黃的地毯,除了一兩段特陡的坡道需要較高的技巧,大部分路段都在可接受的小失控邊緣,有經驗的越野車友應該可以克服,只要注意保持距離、淨空路段,就可以盡情的享受黃金地毯的高速下滑快感,愉快地感受竹濤中響徹雲霄的高亢驚呼!
如果還有體力與時間,過橋後左轉,石空古道的單軌小徑,繼續越野下山。我們過橋後右轉石空產業道路,直下伯朗咖啡城堡,過了城堡後的連續髮夾彎是視野最好的路段,午後的陽光下,外澳市區的建築更顯鮮豔亮麗,展現富含層次的立體感。黑色的海灘,白色的浪頭,一路漸層到龜山島的藍,絕色純淨的冬日太平洋! 地圖、路線、軌跡、航跡及拍照地點(地圖上的加減號可放大縮小,在地圖中持續按著滑鼠左鍵再移動滑鼠可以捲動地圖,點擊圖上的相機可以秀出照片的圖示,再點擊照片的圖示可以秀出照片) 坡度分析圖 GPS航跡檔、軌跡檔(GPX格式) (請在左側連結按右鍵,選擇「另存目標」,副檔名為.gpx) Facebook 留言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