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夏日天氣炎熱,如果沒時間往山上跑,第一個想到的就是去五羊避暑,鑽入綠廊中翱翔,享受盛夏的清涼;當東北季風吹起,大台北飄起濛濛細雨時,大夥兒想到的,還是去五羊活動筋骨,在金秋的芒花中感受風煙長天,享受泥土的芬芳,當然還要鑽入繽紛的花海,享受冬季最豪華的浪漫。 經典的越野路線 五酒桶山擁有許多山徑,宛如一席滿漢大餐,粗曠、多樣,車友可以自行選擇組合。羊稠森林步道是一道功夫菜,細膩、綿長,值得慢慢品味。我習慣先用羊稠當開胃菜,讓自然的甘味打開我越野的味蕾,再進入五酒桶山區,暢快地享受來自大江南北的各色餐點! 小品羊稠 當主線用階梯攀越山頭時,一旁常會伴著副線繞過山頭,副線通常是比較原始的泥石山徑,無階梯,登山客多走主線,這副線就成了絕佳的單車路徑。 中山路,張榮發基金會文物館旁的羊稠巷直通登山口,這是健行者最常使用的入口。我們第一次拜訪也是由此進入,一路攀越所有山頭到六福路端,折返時再循著副線一路下滑,不只過癮,也一次摸清羊稠主、副線的路況。 現在我們騎羊稠坑,都會約在中山路、南祥路口,穿越土雞城的停車場,接上南上路345巷,一路陡升到巷尾一座未完工的廟宇,廟旁的小徑就是副線的起點,躍入次生林的黃泥路,蜿蜒的山徑馬上驅動腎上線素急速分泌,雙輪在樹根間飄移,一陣窸窸窣窣後,小扛一段接回主線。 如果利用西端登山口,走主線進入,不久就是好漢坡,扛車接受山友的鼓勵,直上七分山。山頭上是平坦寬廣的平台,有鞦韆乘風,木椅讓人「鐵腿」,稍微喘息後,鑽入山徑,再扛一段階梯後,與副線會合。再享受一段優美的林道,上到八分山。 小陳第一次參加我們的活動,可能太興奮了,整晚沒睡好。天一亮,喝了一杯牛奶就大老遠的趕過來。從好漢坡扛車上來後,他不好意思的湊過來問我,是否有乾糧可以支援他?趕緊從背包拿出 Nature Valley 的燕麥棒給他,這是我的寶物,好吃又好攜帶,出發前都會在背包中塞上幾條。在野外騎車,常會遇到前不著村、後不著店的情況,這時 Nature Valley 的燕麥棒就是我恢復體力的法寶。 再一次提醒緊小陳,乾糧與修車工具都是單車旅行必備的,事前的充分準備才能保障旅程的品質與安全! 大樹是我的兄弟 這麼精采的路徑當然要來一段錄影,好好的感受(請放大到全螢幕,並選擇1080P的解析度觀賞) 在忘我的陶醉中叫住一路驚呼的夥伴,這是一處容易錯過的十字交會,我們必須左轉往北,小扛一段階梯回主線,如果繼續走副線,就接上支線的伯公坑步道,可以回到南上路。如果在交會處右轉往南,下階梯後可以拜訪「百年龍頭觀音土地廟」,大榕樹下的土地公廟,在靜默中散發著先民的樸實與虔誠。 伯公坑步道前段平緩,林相優美,可以騎一段再折回。 回主線,爬上第一處瞭望台,近處是高鐵的軌道與隧道,稍遠處可見桃園國際機場塔台與跑道,更遠處是碧藍的台灣海峽,海上的貨輪與起飛的客機相映成趣,如果再遇到高鐵的列車出隧道,那就是陸海空大三元!恭喜你,運氣真好,可以去買彩券了。 續行,又是一段黃土山徑,29吋的大腳與樹根玩起輕快的搖滾,在愉快的舞步中來到第二處瞭望台,往南可見高鐵隧道與國道一號,初次來訪的車友可能都會與我一樣,為這個視角發出驚呼,這不就是….。以往,都是在國道一號上抬頭望這段高鐵,現在竟在南崁的丘陵上同時望見兩者,國道車流中彷彿還有昨日的我,讓人有一種脫離現實、發現自己的快感。 此去一路寬廣平坦,就讓巧克力胎深吻土地,在紅土上留下茶清水淡的印痕。登山客的加油聲總是如此親切,相互的問候讓山道充滿溫馨,在甜蜜中來到東側的涼亭。涼亭旁遍植馬櫻丹,春季時常見蝴蝶飛舞,登上涼亭還可望見林口臺地。再續行一段紅土山徑,望見山羊的石雕時,就要揮別羊稠。 蜘蛛網般的山徑 五酒桶山有好幾處登山口,最多人使用的是景區西南側,長興路一段230巷的南天宮。從廟宇西側的停車場進入,有兩條路徑可以選擇,左側「環山步道」,是一條泥石山徑,比較適合騎行。右側「海山之路」,水泥鋪面,開始不久就是連續的石階,是大多數山友使用的主要登山路徑。初次拜訪之前,做足了功課,我選擇先走左側的環山步道,在中途轉入產業道路,繞回主線,這樣就可以避開主線前段的石階了。 海山之路的路幅頗寬,以前伐木時應該有牛車行駛,現在路中央已由善心人士舖上水泥,從南天宮一路鋪到景區的核心區域 - 五酒桶山。這段主線的人潮頗多,假日絕對要避開,週間騎行也應利用黃土的路肩,並注意避讓登山客。 歷史與自然交融的營盤坑古道 南崁是桃園較早開發的地區,1644年時,荷蘭人就與此地的平埔族有所接觸,並留下文字與地圖記錄。史載,南崁地區的鹿、牛甚多,荷據時期的商業交易已很發達。1682年,明鄭時期的鄭軍在南崁設柵防守,並闢營盤田,後來,又有許多漢人前來開墾,並與平埔族通婚,「營盤坑」就是因此而來的古地名。 從六福一路轉入3巷,迎接我們的除了「營盤坑古道」的山門,還有長長的陡坡。重心前移,努力保持低速平衡,越過深溝與樹根,選擇路徑的同時還要注意不失速,上坡辛苦、讓人不斷喘息,但巧克力胎在黃土上跳動,傳回來略帶軟Q的路感,著實讓人有發自內心的幸福。 古道的路幅頗寬敞,寬闊處達三、四公尺,較窄處也有1.5公尺。前段多是相思樹種,雖然是次生林,但也已大樹成蔭。後段多竹林,翠竹搖曳、風嘯蟲鳴,騎來一路愜意。在這舒適的自然環境下,腦中總會浮現昔日的故事景象:鹿群與牛群不時從旁穿越古道,平埔族人高興的扛著獵物走在回部落的路上;還有,明鄭時期的官兵,失意的步行在古道上,想著「還我山河」。就這樣,在歷史與自然中穿梭了1.5公里,於五酒桶山前匯入主線。 粗曠豪邁的五酒桶山 今日不見縱酒取樂,倒聞歌聲自娛,卡拉OK此起彼落,真是台灣郊山特有的文化。穿過這小市集後有三條岔路,中路是主線,直抵「崙頭土地公」,左路可上「山鼻山」,我們先取右路的「知性古道」,脫離人聲鼎沸,再度鑽入寧靜又充滿自然野趣的小徑。 知性古道寬約一公尺,林蔭夾道,生態豐富,但一路陡下坡,沒有十足把握,牽行為上策。 終點處接上另一條「福德古道」,往北繞行一圈後會回到主線的「崙頭土地公」。福德古道的路況比知性古道好很多,路幅稍寬,林相更優。往北邊行進時仍維持緩下坡,但從北端南返,就是繳稅的時候,稅官不收現金,只取汗水與心跳,這一圈是典型的先享受後付款。 崙頭福德祠是一座有趣的廟中廟,因為土地公不願搬遷,所以,信徒只好原地搭建新廟,將舊廟整個包圍保護。「崙頭」意指山丘高點,所以此處展望不錯。廟前的階梯路是「海山之路」的北段,此段步道直下山谷低點,再一路爬升到風景區的西端,要有充分的扛車準備再進入。 風煙長天 耀眼金秋 每年的深秋到冬至,我都喜歡帶朋友來此體驗金秋,芒花夾道,金光耀眼,秋高氣爽,風煙長天。一陣舒暢後,再躍上山鼻山,超過180度的視野,中正機場、台灣海峽,桃園臺地盡入眼底,不愧是五酒桶山區的最佳展望點。大汗淋漓後,在山頂吹著秋風論天下,千萬坪的土地盡在腳下,只要一台登山車就可坐擁整面天空,何須在城中爭一屋半樓?! 最刺激的當然要壓軸,放低座桿,一躍而下,秋芒如浮影般快速閃過,在輪底揚起的小小黃土灰中來到貫穿景區東西側的產業道路。寬廣又平坦的泥石路面,五星級的XC路徑,大步踩踏,龍騰虎嘯,轉瞬間就騎上了景區西側的太極平台(這裡也是海山之路北段的西側出口)。 西側是景區中較晚開發的區域,有許多新開發的路徑,但因到訪者少,有些山徑很快就湮沒在蔓草間。一、兩年前騎過的路徑,循著航跡再訪,可能已不復見,只好用雙輪開路,略盡微薄之力向開路者致敬。如果你也有滿腔的拓荒熱血,這裡絕對值得來探索。 隱藏版的密境 隱藏版一,從西側尋路進入番子厝,這裡的農路直上直下,一定可以消磨掉剩餘的體力,最後再爬上南天宮西側的環山步道,讓雙輪再度親吻黃土,在泥土的芬芳中結束行程。 隱藏版二,蘆竹花海,這是冬日限定路線。下長興二路後轉南山路往北,過山鼻橋後,右轉山外路,在山外路與山林路交叉口附近,數公頃的花海等著你來驚呼。蘆竹花海的精采度直逼新社,自然、原始,不會人擠人,是一處不容錯過的冬季密境。 地圖、路線、軌跡、航跡及拍照地點(地圖上的加減號可放大縮小,在地圖中持續按著滑鼠左鍵再移動滑鼠可以捲動地圖,點擊圖上的相機可以秀出照片的圖示,再點擊照片的圖示可以秀出照片) 坡度分析圖 GPS航跡檔、軌跡檔(GPX格式) (請在左側連結按右鍵,選擇「另存目標」,副檔名為.gpx) Facebook 留言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