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變港都 魅力高雄
中都唐榮磚窯廠-中都溼地公園-
駁二藝術特區-高雄港站調車場-
柴山大路-加工出口區-旗津

休閒路線 (高雄市)

里程 45km, 總爬升 359 m
旅行日期 2013/07/8
旅行時間 6:00
留言與討論

  




就如同一尾鮭魚,每年總會迴游港都高雄,遠遠地感受熟悉的城市中正進行的蛻變,安靜地勾起青澀歲月的浮光流影,漸漸地,心中積蓄的感動溢出了胸口,我決定提筆,書寫一位迴游單車客眼中的魅力高雄。




鮭魚眼中的彩虹
也許因為每天看著台北,對半年才迴游一次的港都始終保持著遠距離的新鮮感,總覺得高雄這幾年的發展一再讓人眼睛發亮,相對於台北的發展飽和,高雄許多的大型工廠在產業外移後,反而成為都市發展的新亮點,有些百年的老建築被保留為工業古蹟,有些廠房被整建成藝文與休閒的空間,有些廠址又經過人工的還原、回歸自然,這些努力,形成鮭魚眼中一道道的彩虹。

「愛河自行車道」、及「西臨港線自行車道」是兩條體驗高雄必騎的路線,沿途的人文風情、河流與港口景觀、天際線與地景等,彷彿是這座城市發展的縮影。健腳的車友一定要加碼壽山與柴山,不只可以感受在地的運動路線,還可以用海鷗的角度瀏覽這座城市與港口,更重要的,這裡還有在地人也鮮少知道的白色沙灘密境。最後,當然是搭渡輪遊旗津,吹過高雄港的海風,大口大口地嗑完一盤盤的海鮮,才可以大聲的說「我騎閱高雄了」。

愛河畔的驚豔
歷史隨著愛河的潮汐流進了大海,但百年的紅磚八卦窯仍然矗立在河畔,默默地流淌著舊日榮耀的馨香,曾經,這裡生產的頂級紅磚打造了台灣的重要建築,後來,重工業的數十年,這裡是眾人不願碰觸的角落,功成身退後,聳立的八角大煙囪卻帶領著周遭的工業建築群,綻放出令人驚豔的花朵。

中都唐榮磚窯廠位在愛河上游、九如路橋南側,日治時期,這裡是「台灣煉瓦株式會社」的「打狗工場」(「打狗」為高雄舊稱),受到日本西化風潮的影響,當時的洋樓多採用紅磚建築,造就了製磚業的興盛。1908年高雄啟動現代化築港工程,打狗工場開始擴建現代化的八卦窯,直到日治末期,廠內共有五座八卦窯,是該會社在台灣多座工場中規模最大者。

台灣煉瓦株式會社的紅磚分為四級,其中的一級磚稱為TR磚,磚面上烙有「TR」字母的菱形標記,是台灣煉瓦株式會社〈Taiwan Renga〉的英文縮寫。這幾年,用單車閱讀台灣,常常在一些造型優美的日治時期建築發現TR紅磚(例如,淡水的殼牌倉庫、金瓜石的祈堂老街),當時只知道這應該是頂級的紅磚,未深究其來源,沒想到,現在竟然騎到了生產這紅磚的地方,而且,當初生產TR磚的八卦窯還屹立不搖!其實,台灣煉瓦株式會社只在打狗工場與松山工場生產TR磚,位在台北市成美橋旁的松山工場已經拆除,還好仍有打狗工場見證這段歷史。

鋼鐵叢林中的南洋風
穿過九如路,對面是高雄的新亮點「中都溼地公園」,以前,這裡是附近木頭工廠的儲木池,原木從高雄港進口後,一棵接一棵的連成一串,沿著愛河拖行到這裡暫放。拖船上的呼喊,加上岸邊川流不息的作業,不難想像昔日人聲鼎沸的榮景。木業走下坡後,有好長一段時間,這裡成了被遺忘的角落,一直到2012年底,市政府整建的溼地開放,中都才漸漸回到人們的腦中。第一次拜訪後,我就開始推薦朋友,到高雄一定要去感受中都的溼地與磚廠,這是港都蛻變的縮影。


中都溼地公園內禁行單車,可以利用環繞公園的自行車道與道路先巡航整個區域,除了遠觀溼地的景致外,還可以感受許多運轉中的重工業,剛硬的工業成品與柔和的自然生命,就如此交織在一起。這樣的景觀其實維持不了太久,過幾年,重工業可能就會退出這個區域,所以,我們正騎在一個蛻變中的轉捩點上。

溼地內,以木頭打造的導覽室及觀景台強烈呼應著中都的發展史,溼地中彎曲的水道與愛河相通,所以潮汐的現象很明顯。三座橫跨水道的吊橋是遊客的最愛,但我的鏡頭停佇在水道上的小木橋,偶像劇式的小木橋剛好可以容納一對新人,浪漫白紗的麻豆,光著腳鴨子輕觸水面,多麼夢幻的畫面!目光再轉移到一旁的步道,高高的椰子樹下,漂流木打造的涼亭,粗礦中十足的休閒味,為這座鋼鐵的城市注入了一股濃濃的南洋風。


哈瑪星的怪獸鐵道
沿著愛河南騎,在樹蔭下穿行,海風吹拂,即使是盛夏也很宜人,難怪在地人都在樹下綁上了吊床,搖起了南國的白日夢。

漸漸地進入了高雄傳統的商業區,粼粼的波光映照著人們的工作與生活,愛河與居民的生活是如此的接近,這關係一定羨煞了雙北的訪客,高高的堤防隔絕了淡水河與雙北的市民,似乎只有在休閒時才有機會親近水域。

五福路真愛碼頭附近是愛河自行車道與西臨港自行車道的T字連結處,先轉西北拜訪「駁二藝術特區」與「高雄港站調車場」

駁二藝術特區是高雄強力行銷的藝文觀光點,巨型的勞工公仔聳立在駁二的入口,老廠房被藝術賦予了新生命,我很佩服當初草根味十足的台式包裝,這讓港都從世界各大港口城市中凸顯出自己的特色。


靠近捷運西子灣站(又稱「哈瑪星」)旁有一大片鐵道匯集的區域,這是昔日的高雄港站調車場,騎到這裡,忽然天寬地闊,鐵道上的大型裝置藝術把平日所見的事物都放大了,讓人照見自己的渺小,我最愛那兩隻爬上平底貨車廂的怪獸,彷彿騎進了怪獸鐵道中。


山海間的世外桃源
健腳的朋友,可以從怪獸鐵道沿著「濱線」鐵支路騎到鼓山,再爬上壽山接柴山,繞行一圈後回來。這是高雄車友熱門的練車路線,也是距離市區最近的郊山。


萬壽路面向市區,沿途有多處眺望點,讓單車客以海鷗的視界觀察這座港城。我最推薦的是忠烈祠,在大殿前方的平台可以270度的瞭望市區與港區。



萬壽路在中山大學內連接柴山大路,雖然不是單車專用道,但車輛不多,背山面海的氣勢,劇力萬鈞的景觀,稱得上是高雄最美的單車路線。


柴山長期的軍事管制,讓此地的自然與人文景觀得以保留,柴山大路上常常可遇到台灣獼猴伴遊,通車路段終點前是柴山的舊聚落,找家有個性的咖啡館暫歇,靜靜地聽著濤聲,細數進出港區的輪船,想像一幕幕的航海人生,好好品味騎閱港都的感受。

離開時,可以請教老闆,如何進入聚落下方的白色沙岸,這是在地人才知道的密境。矗立的山壁下,一段窄索狹長的無人海岸,滿佈白色的珊瑚礁石,藍天、碧海、陽光、白沙、礁岩、浪花,真是高雄後山的桃花源。

回到中山大學,遇到一群陸客,對著銜掛校名的校舍猛拍照,這是在旅行的新鮮環境中試圖建立與自己熟悉世界的連結。「中山」是兩岸的公因數,是顯性的連結,不知道這群陸客到了駁二的巨型公仔下,是否會在台式的包裝中發現另一個隱性的連結。

偶像劇的星光大道
回到哈瑪星,沿著西臨港自行車道往南騎,單車客常常會眼睛一亮,發現許多似曾相識的場景,沒錯,這是許多偶像劇取景的地方,從漁人碼頭、真愛碼頭、新光碼頭,一直到夢時代,西臨港線宛如一座活生生的影城,一路騎過來,偶像劇中的經典畫面一幕幕的在腦中重現,頗有追星的快感!


揮別夢時代的七彩摩天輪,自行車道向西轉彎,氛圍丕變。高樓不見了,取而代之的是產業外移後留下的安靜工廠,藍天下的老舊廠房散發著淒涼的美感,唯有高懸的「加工出口區」牌樓還默默地宣示著六十年代的榮景。


單車+渡輪=環高雄港
遊高雄當然不能漏了旗津,西臨港線環了高雄港東側,當然要到旗津半島補上西側,鼓山到旗津的渡輪是大部分遊客的選擇,因為有單車,我們可以安排不一樣的去程。從加工出口區折回新生路,往南500公尺就是前鎮輪渡站,有前鎮到旗津半島中洲的航班,不只可以近距離觀察高雄港內部,這裡的渡輪還可直上汽車,是台灣島內少有的大型交通船。

旗津海水浴場西北邊,旗砲臺下方,有一座高雄最早的隧道,現在已闢建成星空隧道,踩著單車進入隧道內,螢光的十二星座與黑暗中流洩的音樂,營造出屬於高雄的浪漫。出隧道,架高的木棧道隨山壁蜿蜒,各式珊瑚礁岩爭奇鬥艷,海風拂面,拍浪濤濤,真是一片樂土。

廟前路是旗津的海產街,也是最熱鬧的商業區,各式現流海產與地方小吃可以滿足單車客挑剔的胃。華燈初上,搭上旗津往鼓山的渡輪,從海上看著港區的船艦與市區的高樓,海面粼粼的波光映照著建築與船隻,在渡輪旁上演一齣燈光秀,也為百變高雄、魅力港都做了最好的詮釋。

地圖、路線、軌跡、航跡及拍照地點(地圖上的加減號可放大縮小,在地圖中持續按著滑鼠左鍵再移動滑鼠可以捲動地圖,點擊圖上的相機可以秀出照片的圖示,再點擊照片的圖示可以秀出照片)

坡度分析圖

GPS航跡檔、軌跡檔(GPX格式) (請在左側連結按右鍵,選擇「另存目標」,副檔名為.gpx)

  

Facebook 留言板
[回首頁]         [ 留言與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