寂行神隱舊海線
崎頂子母隧道-綠光海風自行車道-大山車站-
合歡石滬-同興老街-半天寮好望角-
白沙屯隧道群-過港貝化石層-新埔車站
休閒路線、進階路線 (苗栗縣)

里程 53km, 總爬升 378 m
旅行日期 2013/01/19、2013/05/04
旅行時間 9:00
留言與討論

  





你也許騎過舊山線,但你很可能不知道舊海線。就在苗栗沿海,日治時代興建的海線鐵道,因為鐵路電氣化及雙軌化後遭廢棄,現在反而成為單車族探索的新天地,沿途人煙稀少、沒有誇張的包裝,沒有喧囂,只有陽光海岸、木造車站、懷舊隧道、百年石滬、純樸的漁港、巨型風車群、及平地森林,如果你喜歡寂靜的漫遊,那一定會愛上這片天地悠悠的海岸。




無人車站 舊鐵道密境

背著車袋,走出苗栗最北端的「崎頂」車站,沒有站務員收票,這是一座無人站,除了蟬鳴,只有輪胎與地面摩擦的「沙沙」聲,有種似曾相識的感覺,順著車站旁的指標,尚未察覺到時空的變化時,已經進入了舊海線神隱的路徑中。

騎在舊海線的路基上,鐵道已拆除,泥石的路面舒適有彈性,朝陽撒落鬱鬱蒼蒼的林間,光點傍隨著雙輪舞動,讓人有種時光倒流的感受。「崎頂子母隧道」漸漸地從樹叢間隱現,這是日治時期唯一兩座緊緊相鄰的雙軌隧道,也是苗栗縣登錄的歷史建築。

崎頂子母隧道建於1928年,上半部是紅磚拱頂,兩旁基座以水泥磚堆砌,與同時期日本人興建的隧道相比,這兩座隧道顯得特別寬廣而氣派。

在典雅的隧道口,我們發現許多彈孔,這是二戰時,美軍為了癱瘓日軍的交通運輸,截擊日軍火車所留下的彈痕。

騎進隧道內,一股透心的清涼鑽入全身的毛細孔中,抬頭望,紅色的拱頂鑲著柴油機車頭的烏黑煙痕,拱壁上時有地下水滲出。忽然,列車從隧道旁的新鐵道經過,在一片滄桑的幽暗中,聽著列車行進的節奏,不自覺地飄進神隱的時光中。

綠光海風 驚喜連連

從台61線下穿越,騎過田間小路,連接上「綠光海風自行車道」,心情放鬆地慢騎,在防風林間優遊穿梭,綠光搖曳、海風吹拂,松浪海濤、鳥轉蟬鳴,沿路讚嘆,驚喜連連。這條濱海的自行車道全長約69公里,北邊與新竹的17里海岸線相連,沿著海濱一路蜿蜒到苑裡,貫穿苗栗海線各景點。

曾多次發現中華白海豚的龍鳳漁港以海鮮聞名,再往南是一大段沒有商家的路段,最好在此完成補給。手釣花枝是當地最特殊的漁業,除了現流的海產料理,還有蚵嗲、煎包、大腸包小腸等常民小吃。 龍鳳漁港南邊是竹南濱海森林遊憩區,依序騎經「親子之森」、「假日之森」、「長青之森」等三個林區,原始的木麻黃與棕櫚樹成蔭,寂行在綠廊中,夏日炎炎的烈陽完全被隔絕在外,盡情享受靜謐的芬多精SPA,這等舒暢只有騎單車才能意會啊!

檜木車站 就感心耶

來到中港溪北側,上台61線,在慢車道享受乘風的快意。遇到第一個十字路口,下山腳路(苗8)左轉,過平交道後再左轉就是大山車站。
大山車站也是歷史建築,是少數保留完整的檜木和式車站,牛眼窗,木造的白色牆體,搭配灰色的魚鱗板屋瓦,處處流淌著濃濃的日式風味。
飲水用盡,向唯一的員工、也是站長求救,站長很熱情的邀請我們用茶,開水不夠補充,馬上又燒了一壺給我們,在這個遠離核心的地方,我們感受到台灣社會最寶貴的人情味。用單車閱讀台灣,人情味一直是讓人最「感心」的經驗。

合歡石滬 海堤日落大道

回到「苗8鄉道」,一路往西,在天人菊的陪伴下騎過海濱小徑,終點處海堤後方就是合歡石滬,這是後龍僅存的兩座石滬之一,長約一百公尺的圓弧型石滬有300年歷史,前人的智慧已經與大海融成一體,成為海岸的一部分,退潮後的石滬中仍可見漁民在潮間帶裡作業,過著與先民類似的生活。

躺在海堤上日光浴,眼前一片碧海藍天,耳中只有海風與浪濤,這不就是與世無爭的桃花源嗎?

沿著海岸往南,外埔漁港的海堤壁畫是電影「進行曲」取景的地方,男主角為了躲「大人」而加速離去,但我們不躲大人,反而爬上海堤,騎在寬約三公尺的海堤上,乘風貼地翱翔,遠眺白沙屯的風車景觀。


日落時分,看著同伴騎在蜿蜒的堤防上,背景的天際被夕陽染成一片漸層、遠山成了一幅潑墨畫,這一刻,直觸天人合一的感動,讓人讚嘆大美無言。

同興老街 神隱的舊日繁華

刻意離開主線,來到龍港車站旁的同光國小,為的是國小旁一條神隱的「同興老街」。龍港舊稱「公司寮港」,曾經是濱海各地貨物集散中心,當時車水馬龍,帆檣林立,夜間燈火通明,「寮港歸舟」名列昔日苗栗勝景。公司寮港最繁榮的地帶就在同興老街,不只是商業街、也是煙花巷,所以舊稱「番婆溝巷」。

老街一遍寂靜,一片樹葉掉下來都可以驚動旅人,已經在此定居四代的阿公親切地招呼我,熱心地講述老街的過往。清一色的紅磚建築、拱型的門廊,整條街散發著淒涼又優雅的美感,鏤空的隔牆、漆面剝落的木門與木窗、還有那曾經意氣風發的商號,都一再地把旅人拉進舊日的繁華中。

好望角 白沙屯隧道群

半天寮好望角是此行唯一的爬坡路段,過了西湖溪橋後轉「苗33鄉道」,開始爬升,最後350公尺坡度達11%,健腳者蛋糕一片,休閒組頂一下,只要騎上半天寮臺地,一切都值得。
往東北望,近處是龍港,後方是外埔、後龍,一路騎過來的海岸、丘陵、河口、農田都歷歷在目,最醒目的是海線鐵路,在龍港與海尾間轉了一個S形大彎後來到山腳下,再沿著臺地邊緣筆直南下,一路相伴的是巨型的風車群,旁邊就是蔚藍的台灣海峽,藍天、碧海、鐵道、風車,「好望角」的名字絕非浪得虛名。

取產業道路往海岸方向下切,在臺地邊緣的山丘裡再度與神隱的舊海線相遇。三座相連的白沙屯隧道群,與崎頂子母隧道是同時期的建物,單軌式的規格不若後者寬敞,但同樣採用紅磚拱頂、水泥磚基座的工法,也同樣流躺著落寞的典雅。三座隧道被廢棄了許久,罕為人知,最近幾年才重見天日,目前三座隧道間均已鋪上水泥磚,改為自行車道。也許宣傳還不到位,這樣的密境還只是在巷子裡流傳。


夏日的午後,透心涼的隧道真讓人捨不得離去。

日治時期就發現此地有大量的貝類化石,台灣總督府指定保存,立了「過港貝化石層」紀念碑,我們在隧道群北口找到重立的石碑,也在鐵道對面(西邊)找到一座被剖開的貝殼化石山,這座山丘就矗立在鐵道旁平行的小徑上,開挖的一面露出不同年代的地層,形成顏色與質地明顯不同的層層肌理,貝類化石就嵌在沙質的地層中,由此可知此地曾是淺灘。滄海桑田,站在大自然演進的舞台前,讓人感嘆、不可言語。


風車大道 海洋溫泉

從過港到白沙屯拱天宮這段海濱,有台灣最密集、最宏偉的風車群,自行車道在超過十層樓高的風車下蜿蜒前行,海風在沙丘上雕塑著淒美的浪紋,單車旅人的身影在天地間是如此渺小,風蕭蕭、海蒼蒼、地茫茫,彷彿騎進了海角天涯的夢幻中。

新埔是台灣西部最靠近海濱的檜木車站,與大山車站是同時期建造的,外型、格局幾乎都是同一個模子印出來的。站在新埔的候車室就可聽到海濤,視野廣闊蒼茫,午後略帶暖色的陽光斜射在外廊的白牆上,木頭格子窗透入的光束擾動一室一室的寧靜。此刻,只想手握一杯咖啡,好好地享受這台日融合的急凍時空。

新埔南側海邊 - 騎過最美的拱橋。

通宵精鹽廠是最棒的終點,無論冬夏,帶鹹味的核桃杏仁海鹽冰棒總是我的最愛,更棒的是海洋溫泉足浴,脫下戰鞋,讓征戰一整天的雙腳好好舒展一下,溫泉的熱力從腳底滲透到全身,雙腿酥麻、通體舒暢,這真是單車旅行最高的享受。離開前帶了女王喜歡的「單路」,再用紅通通的雙腳輕快地踩踏,嘴角微揚的跳上返家列車。

地圖、路線、軌跡、航跡及拍照地點(地圖上的加減號可放大縮小,在地圖中持續按著滑鼠左鍵再移動滑鼠可以捲動地圖,點擊圖上的相機可以秀出照片的圖示,再點擊照片的圖示可以秀出照片)

坡度分析圖

GPS航跡檔、軌跡檔(GPX格式) (請在左側連結按右鍵,選擇「另存目標」,副檔名為.gpx)

  

Facebook 留言板
[回首頁]         [ 留言與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