圓通寺 青春嶺 烘爐地 越嶺環線
國旗嶺-圓通寺-彩蝶社區-青春嶺-烘爐地
挑戰路線 (新北市)

里程 14km, 總爬升 708 m
旅行日期 2012/03/22
旅行時間 7:00
留言與討論

  



雪山山脈從東北角拔地而起,一路往西南走,山脈西側走到台北盆地後,在景美附近隱入地下,過了景美溪與新店溪後,在秀朗橋與南勢角附近分別有兩條支稜又從地面冒出,一路經過中和、土城往三峽。開車經過國道三號新店安坑交流道與中和交流道之間,會連續經過兩個隧道,這兩個隧道穿過的就是這兩條支稜。

這次旅行規劃的越嶺環線走的就是這兩條支稜,考量拍照品質,配合陽光的入射角度與山谷走向,我選擇由左側南勢角那條支稜上山,沿著稜線往西南走,到了土城、中和交界處,轉往南行,兩條支稜在此兩連,到了彩蝶社區附近,又開始攀上稜線,一路往東北,經過著名的烘爐地後方的山稜,一直到安坑大楠坑國道三號隧道上方的產業道路為止。

整條環線扣除前後的市區道路,全部都是登山步道所組成,如果以沿途地形及路況來區分,大略可以分成四段:

  1. 中和南山路236巷63弄登山口到圓通寺山稜
    屬於都市型的登山步道,以水泥階梯為主,可騎路段不多,扛車與推車是主要的前進方式。因為緊鄰市區,有多條聯絡道路,遊客數量居四段之首。沿途有多座瞭望台,是欣賞中、永和都市天際線的好地方。這段路線的主要景點有迎日石、國旗嶺、與雀榕爺爺。
    迎日石,是在稜線上的一群巨石堆,沉積砂岩,不只壯觀,也是欣賞日出的好地方。
    國旗嶺,有六角國旗亭,是由一群老兵與山友合力建造,民國六十年,台灣被迫退出聯合國,老兵們爬上山嶺,樹起一面國旗,有人以木板書寫『國旗嶺』立於嶺上,從此得名。
    雀榕爺爺,樹齡約350年,樹形優美,氣勢磅礡,猶如張開雙手向天祈福的長者,是新北市政府列管的老樹中最年長的老樹。
  2. 圓通寺山稜到彩蝶社區
    混合原始泥石路徑與石塊鋪面路徑,可騎路段約達六成,沿途景觀以次生林為主,除了墓地、高壓電塔、及零星的農舍外,少有人工建築。此路段約占全程五分之二路程,沿途山友不多,騎乘的流暢度與自然景觀堪稱四段中最佳,幽謐的林蔭,浮動的光影,清新的芬多精,讓人完全浸潤在大自然的幸福中。沿途有許多叉路,首次前往最好使用GPS及前人航跡導航,以免誤入旁路。
  3. 彩蝶社區到烘爐地山稜
    原始石階與水泥石階混合山徑,此段起伏很大,常遇陡峭地形、需拉繩攀登,可騎路段極少。彩蝶社區往青春嶺步道上有一活動平台,是極佳的瞭望點,也是拍照取景的好場景。南勢角山,又名烘爐地山,或風爐塞山,是本段路程中的一座三角點,名列台灣小百岳,爬上這裡應該已明顯感受到單車在肩膀上深深烙下的印痕,休息一下,這裡有一個地理尋寶的寶藏等著你來尋找喔!
  4. 烘爐地山稜到安坑大楠坑(國道三號隧道上方)
    此段起伏還是很大,常遇陡升、陡降地形,多處突立的山頭可同時眺望中、永和與新店地區,幾段稜線上的泥土山徑是此路段最吸引人的地方,乘風騎行在稜線上猶如貼地的飛行,為整段越嶺環線畫下最暢快得意的句點。

我將這條越嶺環線歸納為挑戰級路線,建議結伴而行好有個照應,扛車的體力耗損是最大的挑戰,陡升、陡降的地形容易發生意外,要特別小心,複雜的路況容易產生誤判,保守為佳。如果沒有足夠的越嶺經驗,建議可以先試試圓通寺到彩蝶社區的這段輕挑戰路段,困難度較易掌握,而且自然景觀最佳。如果時間不多,又想在市區享受一段有挑戰的越嶺路線,建議直攻烘爐地陡坡,當大家已經精疲力盡時,再扛車上到後方的山稜,這裡才是越嶺的開始,往安坑大楠坑的國道三號隧道上方,一路扛騎過去。時間不多的極端自虐者,直取烘爐地陡坡後往彩蝶社區就對了,相信在稜線上,屁股可以碰到坐墊的時間一定很少的。

行程記錄
09:23 中和南山路236巷63弄,外南勢角山步道登山口 (H43)
09:43 國勝嶺 (H78)
09:52 迎日石 (拍照15分鐘) (H85)
10:32 國旗嶺 (休息10分鐘) (H178)
10:47 雀榕爺爺 (H155)
11:09 圓通寺步道口 (H176)
11:13 圓通路369巷173弄
11:32 春秋墓園
12:03 遇高壓電線 (H207)
12:23 另一高壓電線 (H265)
12:29 遇到往土城青雲路之步道 (H286)
12:41 抵新店安祥路102巷 彩蝶社區,有便利商店,午餐40分鐘 (H248)
13:30 彩蝶社區往青春嶺步道上活動平台 (H290)
13:38 青春嶺 (H291)
14:17 南勢角山(又名烘爐地山,或風爐塞山) (H310) ,地理尋寶兼休息25分鐘
14:47 烘爐地叉路口 (H280)
15:07 最筆直平坦的稜線路段 (H215)
15:28 長壽亭 (H213)
15:55 華新街109巷 (H103)




中和南山路236巷63弄,外南勢角山步道登山口,一開始就是石階步道,提醒車友做好心理建設。

國勝嶺是上山後的第一個休息站,熱情的山友快樂地跟我們介紹沿途的景點與生態。發現一株很奇特的花,眾人皆不知花名,姑且喚作『燈籠花』,有研究的讀者請不吝指點。

不遠處就是迎日石,這是在稜線上的一群巨石堆,不只壯觀,也是欣賞日出的好地方。這些迎日石都是砂岩,千萬年前這裡是沙灘,雪白的沙粒經過長時間的沉積重壓,才變成今日所見的堅硬砂岩。

千萬年的靈氣都聚集在這裡,Aladdin當然要上去修練一番。

遙指東方,Aladdin頓悟了!

趕緊在這麼有靈氣的地方拍一張團體照

吸收了大地靈氣,開始扛車了。

『九芎落葉假要死,朴仔落葉假枯枝』,步道上剛好遇到九芎與沙朴同長一處。


眾人各自尋找最佳的詮釋角度

國旗嶺,有六角國旗亭,是由一群老兵與山友合力建造,民國六十年,台灣被迫退出聯合國,老兵們爬上山嶺,樹起一面國旗,後有人以木板書寫『國旗嶺』立於嶺上,從此得名。

戶外教學的孩子驚叫有怪叔叔從國騎嶺上獨輪推車下來, 趕緊躲到這半山的平台邊緣,與陪同的家長聊天。 他們坐車到平台邊走不到幾步,我們卻從國勝嶺一路扛過來, 當然,我們知道有路通圓通寺旁的稜線上,但這樣就會錯過許多美景。 沒錯,自孽,但,為了美景!


終於有可騎路段了

步道上的洋蔥石奇景。岩石形成時夾雜了不同成分,經過長時間的侵蝕後,各成分膨脹收縮不一致,層層剝落,就如剝開的洋蔥一般。

來到國三隧道上方,可以從樹縫中眺望國道與市區。

圓通寺後方的上寶禪寺,可以騎的路段終於變多了。

出現泥石路徑,太棒了。

完美的山徑,盡情享受了!

就像人生一樣,不可能永遠一帆風順,終究還是有逆境,只是牽車罷了,算不了什麼,而且又是在森林中,還算是某種程度的享受啊。

牽累了,欣賞一下月桃花。

補充了能量,坡度也趨緩了,乾脆向上衝!

進入石塊鋪面的路徑,沿途景觀以次生林為主,除了墓地、高壓電塔、及零星的農舍外,少有人工建築。此路段約占全程五分之二路程,沿途山友不多,騎乘的流暢度與自然景觀堪稱四段中最佳。

遇到無名的小湖,當然要親近一下。

遇階梯就扛車,這是在台灣offroad必須的心理準備。

中午了,先啃塊餅乾補充體力。

再度上路,幽謐的林蔭,浮動的光影,清新的芬多精,讓人完全浸潤在大自然的幸福中。



沿途有許多叉路,第一次騎這段,最好有熟人帶領,或者使用GPS,利用前人航跡導航,以免誤入旁路。

進入彩蝶社區

午餐休息40分鐘後再度上路,馬上就是下馬威,陡峭的攀爬預告著接下來的挑戰。

終於上到青春嶺步道上的活動平台

這堆巨石成了這段路的地標之一

慫恿Allan爬上去,看,多陽光的畫面。

當然,我不是只慫恿別人去冒險,看,去年底Jefferson帶頭探勘,就已陷害我們了。

五條好漢在青春嶺。

彩蝶社區到烘爐地山稜這段起伏很大,常遇陡峭地形、需拉繩攀登。

可騎路段極少,一直不斷重複地扛車、推車。

假借拍攝光影的變化,借機喘息一下!

終於扛上了南勢角山,又名烘爐地山,或風爐塞山,是本段路程中的一座三角點,名列台灣小百岳。

爬上這裡,已明顯感受到單車在肩膀上深深烙下的印痕,休息一下,這裡有一個地理尋寶的寶藏等著我們! 地理尋寶的玩法可參考 http://www.geocaching.com/,寶藏的名稱是"Minor Peaks No. 16 - Nanshijiao Shan"。

終於找到了。

感謝Rudy藏的這個寶藏,讓我們暫時忘記了扛車的痛苦。

在簽名簿上留下我的 geocaching ID.

過了烘爐地後方山稜,可騎路段變多了。


此段起伏還是很大,常遇陡升、陡降地形。

幾段稜線上的泥土山徑是此路段最吸引人的地方,乘風騎行在稜線上猶如貼地的飛行。


多處突立的山頭可同時眺望中、永和與新店地區。

接近山友活動頻繁的區域,山友的建設也就越來越多了。

享受最後一段原始的土味。

在安坑大楠坑的國道三號隧道上方,陡下到華新街109巷的產業道路,結束了這條環線的首騎。


地圖、路線、軌跡、航跡及拍照地點
(地圖上的加減號可放大縮小,在地圖中持續按著滑鼠左鍵再移動滑鼠可以捲動地圖,點擊圖上的相機可以秀出照片的圖示,再點擊照片的圖示可以秀出照片)

坡度分析圖

GPS航跡檔、軌跡檔(GPX格式) (請在左側連結按右鍵,選擇「另存目標」,副檔名為.gpx)

  


Facebook 留言板
[回首頁]         [ 留言與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