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民蝙蝠洞 基國派教堂 外詩朗
台七乙-基國派產業道路-外詩朗路-北113
進階路線 (桃園縣、新北市)

里程 110km, 總爬升1227 m
旅行日期 2011/10/27
旅行時間 11:00
留言與討論

  



三民蝙蝠洞位於桃園縣復興鄉三民村基國派聚落的東側,民國20年由村民發現,因大量的蝙蝠棲息於此而得名,但經過大量的捕抓後蝙蝠已經絕跡。蝙蝠洞位處崖壁下方,洞高約20公尺,寬約100公尺,深達21公尺,堪稱北台灣最大的洞穴。洞內呈半月形,怪石嶙峋,黃色的岩壁與綠色的植披相互輝印,營造出絕佳的攝影趣味。洞中央如小山隆起,形成一座平台,宛如天然舞台,舞台前方有一顆凸起岩塊,整個地形宛如獅子王動畫的場景,站在這顆榮耀石上,就如獅子王般君臨天下。從三民循基國派產業道路前行三公里就可直抵步道口,蝙蝠洞距離步道口約700公尺,步道鋪了地磚但陡峭濕滑,除非使用抓地力強的輪胎,牽車行進比較安全。

基國派教堂就位在基國派聚落的環形道路上,從基國派產業道路2.4公里左側叉路前行200公尺就是新蓋的教堂,老教堂位於新教堂左下方的溪岸台地上。早期復興鄉的泰雅教堂多以竹材興建,大約只能維持五、六年,民國52年時利用石頭興建此教堂,除了能耐久外,也考量石材能表現宗教的永恆特質。基國派老教堂的設計概念源自於西方的教堂造型,考量當時本地的技術及其他客觀條件,巧妙地利用材料本身的質感,搭配牆面線條的變化,創造出老教堂令人驚艷的造型特色。當時不只特別聘請北投一帶的打石師傅來建造,部落長老更動員全村的族人,攀越崎嶇的山徑到蝙蝠洞一帶的溪床,鑿石作為建材,一棟令後世景仰的建物,背後隱藏著許多令人動容的故事。

三民蝙蝠洞與基國派教堂是半天的行程,挑戰級的車友一定不過癮,可以再加碼外詩朗或東眼山。如果不考慮地域的因素,外詩朗絕對是比風櫃嘴更優的路線。外詩朗這條路線指的是外詩朗產業道路,起點在新北市三峽區台7乙省道上的五寮國小,終點在靠近北113鄉道終點前,連續髮夾彎的開始處。全長7.3公里,落差達500公尺,最高點海拔700公尺。外詩朗位處新北市的邊陲,緊鄰桃園縣的復興鄉,外詩朗產業道路全線人車罕至,剛開始在金敏子山與詩朗山的南麓前進,隨著海拔的攀升,展望也越來越好,南邊桃園縣、新竹縣的群山盡落眼底,過了詩朗山三角點附近開始翻越稜線,轉往山稜北側,插角、有木、滿月圓一帶的山林是汗水換來的回報。竹林是外詩朗的特產,全線綠樹遮蔭,甚至有多段竹林構成的綠色隧道,這些千金難換的青翠山谷景觀、與絕佳的空氣品質建構出一條優質的單車路線。




秋高氣爽,台7乙省道12公里處的高點,海拔約380公尺,天空藍得有如高海拔的山區。

在三民轉入基國派產業道路,這裡已規劃為桃園縣的自行車道,一個很親切的路標,提示機動車輛與單車分享道路,在路狹的台灣,分享路權是很實際的設計。

圖騰預告著我們已進入原鄉。

地中海風味的民宿

2.4公里處,基國派教堂與蝙蝠洞叉路口,先直行,來到蝙蝠洞拱門,往裡面的路徑陡峭濕滑,請千萬小心。

沿途有蝙蝠造型的磁磚拼圖。

行約300公,到達瞭望塔,此處也是往蝙蝠洞的步道口。

登上遼望台,基國派聚落盡在眼底。

進入密境的最後一道天梯。

蝙蝠洞呈半圓形,洞口點點清泉下滴,宛如水濂洞。

蝙蝠洞高約20公尺,寬約100公尺,深達21公尺,堪稱北台灣最大的洞穴。

綠色的植披與黃色的岩壁形成絕佳的對比。

看這嚇人的氣勢,真是鬼斧神工!

洞中央如小山隆起,形成一座平台,宛如天然舞台。

人的意志決定車的力量,Jefferson騎上舞台前方的榮耀石,如獅子王般君臨天下。

在平台上往外望,這就是Jefferson騎上榮耀石君臨天下的視界。

徵得獅子王同意與筆者合照,憑這張照片就可以在他的王國通行無阻!

回到2.4公里處,在濃密的草叢中找到基國派美麗的路標。

前行200公尺就是基國派老教堂,老教堂整修重建後作為部落的地方文化館,全稱為「基國派老教堂文化會館」,路旁掛著原木作成的告示牌,頗有「原味」。

查閱行政院原住民族委員會的臺灣原住民族資訊資源網,相傳基國派為一漢人名(kyakopay),此人居住在這部落,在文獻上通稱此地為「基國派」。

老教堂原建於民國52年,由黃榮泉牧師設計建造。在此之前,復興鄉泰雅族的教堂多以竹材興建,這種材質的建築大約只能維持五、六年。後來經由美國傳教士孫雅各牧師的推動,利用石頭興建教堂,不只是考量耐久性 ,石材也能表現宗教的永恆特質。

黃榮泉牧師的設計概念仍是源自於西方的教堂造型,考量當時本地的技術及其他客觀條件,巧妙地利用材料本身的質感,搭配牆面線條的變化,創造出老教堂令人驚艷的造型特色。

老教堂的建造要感謝當時台灣神學院院長孫雅各牧師、及復興鄉巡迴牧師陳忠輝牧師的奔走籌措,當時不只特別聘請北投一帶的打石師傅來建造,部落長老還動員全村的族人,攀越崎嶇的山徑到蝙蝠洞一帶的溪床鑿石作為建材,一棟令後世景仰的建物,背後隱藏著許多令人動容的故事。

立面的曲線象徵著「雲端」的意象,入口採方、圓交疊的形式,表達「通往天堂之鑰」的概念。老教堂古樸厚實又優美富變化的造型,被文建會憑為台灣歷史百景之一。

要打造石牆,必須用手工將石塊打成同樣的厚度,這對族人並不容易,為了克服這項困難,黃牧師引進了雙層石壁的技法,牆面由雙層石塊構成,石塊的平滑面向外,以鋼筋在中間補強,石塊間灌水泥漿,不但增加了結構強度,也解決了石塊厚度不一的問題。

新教堂建成後,老教堂遭廢棄而逐漸荒廢,後來在地方人士及縣政府的奔走下重建,這是2004年重建時嵌入的紀念石碑。

湛藍的天空下,聖潔的十字架守護著泰雅族部落。

再來欣賞老教堂的典雅的細部





一旁的新教堂

從基國派聚落有一條陡峭的產業道路連接台7乙省道上的新峰,785公尺的長度,高度差達124公尺,平均坡度達16%,最陡峭的地方達25%以上。來的時候我們走康莊大道,回去是下坡,我們當然要嘗試一下雲霄飛車的樂趣了。這是上端起點附近,山谷對面就是台7乙省道,實際下滑並不過癮,坡度太陡,只能緩慢下滑,步步為營。

三民蝙蝠洞與基國派教堂是半天的行程,雖然收穫很多,但健腳者一定不過癮,可以再加碼外詩朗或東眼山

如果不考慮地域的因素,外詩朗絕對是比風櫃嘴更優的路線。外詩朗這條路線指的是外詩朗產業道路,起點在新北市三峽區台7乙省道上的五寮國小,終點在靠近北113鄉道終點前,連續髮夾彎的開始處。全長7.3公里,落差達500公尺,最高點海拔700公尺。

竹林是外詩朗的特產,全線綠樹遮蔭,甚至有多段竹林構成的綠色隧道,青翠山谷景觀、與絕佳的空氣品質建構出一條優質的單車路線。

外詩朗位處新北市的邊陲,緊鄰桃園縣的復興鄉,產業道路全線人車罕至,剛開始在金敏子山與詩朗山的南麓前進,隨著海拔的攀升,展望也越來越好,南邊桃園縣、新竹縣的群山盡落眼底,

過了詩朗山三角點附近開始翻越稜線,轉往山稜北側,插角、有木、滿月圓一帶的山林是汗水換來的回報。

產業道路末段的路面已經被大自然慢慢回收,生態也較前段豐富。

終點在靠近北113鄉道終點前,連續髮夾彎的開始處。都騎到這裡了,不要急著回去,爬上連續髮夾彎吧!

爬上北113鄉道終點,蜿蜒的曲線是經典的畫面,接下來,長達7公里的下滑是最過癮的ending。

後記,Jefferson座管上裝了新玩具,在基國派與外詩朗的旅行中我們試拍了好幾段。Jefferson放了一段試拍片在Youtube上,效果不錯,感覺晃動的程度很低,看起來不會讓人暈眩,雖然知道行車紀錄器的錄像品質不能苛求,還是忍不住跟Jefferson要原始檔來看看,結果Jefferson竟然編出各種理由,趁機要求我接下後製,原以為只要作男配角就好,現在又變成黑眼圈的苦命剪接師。 剪接完了,請看倌坐好,上菜了!


地圖、路線、軌跡、航跡及拍照地點
(地圖上的加減號可放大縮小,在地圖中持續按著滑鼠左鍵再移動滑鼠可以捲動地圖,點擊圖上的相機可以秀出照片的圖示,再點擊照片的圖示可以秀出照片)

坡度分析圖

GPS航跡檔、軌跡檔(GPX格式) (請在左側連結按右鍵,選擇「另存目標」,副檔名為.gpx)

  


Facebook 留言板
[回首頁]         [ 留言與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