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豪華的單軌山徑 能高越嶺道西段應該是台灣單車登山最經典的路線了,這條壯麗的古道是許多車友愛上單車越嶺後就會一直擺在腦中的夢幻路線,希望自己的體能、技巧、經驗都成熟後可以踩上雲端。我在去年(2010)春夏之際就已規劃好要一償宿願,幾次都已申請好入山證,但最後都因為天氣因素而取消。老天憐憫我,北台灣持續整個冬天的連綿雨勢終於在清明節後嘎然而止,在計畫快一年後(2011/4/14),我終於循著先民與單車前輩們的足跡踏上了這一條最豪華的單軌山徑。 根據林務局的資料,原來的能高越嶺古道西起霧社,沿著塔羅溪上行、越過南投縣與花蓮縣交界的中央山脈能高鞍部,而後下木瓜溪抵達花蓮,全長83公里,是早期往來東西部的捷徑。最早是由泰雅族所開發,他們因為狩獵與征戰的因素,有部分族人遷往花蓮定居,慢慢地這條古道就成為埔里與花蓮間遷徙、訪友、交易的要道。到了日據時期,日本政府為了控制原住民行動,就以能高越嶺古道為基礎,闢建了能高越嶺道,當時是日本人修築的警備道中最寬闊、平穩的一條。光復後,為了東電西送,台電公司於民國39年拓建越嶺道,架設了127座巨型高壓鐵塔,並且每隔10公里建立保線所,當時被譽為「電力的萬里長城」。 隨著經濟的發展,古道的兩端也都築起了公路了,現在的能高越嶺道全長約26公里,越嶺道西側的起點是屯原登山口(H1986),行走約4.5公里可以到達第一個人文遺址 - 雲海保線所(H2360),續行8.6公里可抵達天池山莊(H2860),這是越嶺道最豪華的中繼站,提供五星級的食宿服務(以登山的角度而言)。續往前行不久就會翻越中央山脈能高鞍部,再經檜林保線所,到達東側的奇萊登山口,最後接上台14線的東部路段。 目前能高東段有多處嚴重崩塌,警政署暫停核發能高東段的入山許可, 所以,這幾年車友們大都是規劃當日來回的能高西段路線。能高西段,如果用健行的方式,單程就要一天的時間,所以必須背著完整的食、宿器材,重裝登山。但是,如果利用登山車,就可以一天輕裝來回,這就是單車登山迷人的地方。 為了儘早返回登山口,避免天黑後滯留山區的危險,時間的掌握就變得非常重要。我們選擇前一晚夜宿春陽的露營地,春陽的高度約海拔一千公尺,在這裡過一晚可以稍微適應氧氣量的變化,降低發生高山症的可能,也可儘早進入古道。 早起的鳥兒沒蟲吃 - 多舛的開始 天微亮就從各自的帳棚中爬出來,我們都是使用單人帳,這樣不只可以保有個人隱私,更重要的是作息獨立,避免互相的干擾。Apollo習慣晚睡,還在調整作息時間,一夜沒睡好。我雖然很快就入睡了,但很淺眠,一夜醒來數次,在連續的露營中,通常要到第二晚以後才能深眠,這好像已經變成我的露營慣性了。即使如此,山上清新的空氣還是讓我們覺得精神飽滿,隔壁獨自開車露營的老哥建議我們泡一下溫泉會更有體力,但我們想要搶時間,一大早就從營地出發了。 春陽位在霧社與廬山中間,從營地出來後我們就往廬山、屯原的方向奔馳,在溫泉旅館看板的招手下,彎進廬山溫泉區,直趨唯一的便利商店,準備吃早點並且好好的補給一下。但開到店門前停車時,看到只有幾盞燈亮著,不詳的預感湧上心頭,走下車去推店門,哇!還未營業!在都市待久了,以為所有便利商店都是24小時營業的,規劃路線時雖然有查詢到這家便利商店,卻沒有仔細確認它的營業時間,真是一大失誤!早晨六點,走遍廬山溫泉區的大小食店,竟然沒有一家營業,真的是觀光區啊! 沒有補給早點及午餐是無法越嶺的,只好斷然決定:飛車回霧社補給,再飛車上登山口。如此折騰,我們預計要浪費掉一個半小時。幸好車過春陽溫泉營地後,在春陽部落中找到一家原住民朋友的早餐店,承襲原住民豪爽的個性,這也是一家便宜又大碗的好店,我們各自帶了兩個大肉包、一個大花捲夾蛋、再外加一杯米漿,80元就解決了早餐與午餐。 含著大肉包開車,不時咬到肉包中帶筋的肉塊,Apollo說是山豬肉,哇!我還真幸運,一早花15元新台幣就吃到一顆超大的山豬肉包,今天是我的幸運日,我就要踏上盼望了一年多的夢幻路線了。正向思考果然帶來許多正面的能量,讓我們在過了檢查哨後的產業道路上數度與竹雞、帝稚等野生動物正面相遇。 七點四十分抵達屯原登山口,比原訂時間晚了一個多小時。這是一個實際的案例,車友們最好在大城鎮中補給好了再上山,並且把霧社當作最後一個補給點,才不會像我們平白浪費了早晨拍照光線質感最好的一個多小時,也連帶影響後續的行程。 山神的考驗 過了崩塌路段後,開始進入騎騎走走的步調,古道在櫸林帶的森林中穿梭,暖色的朝陽將步道染成一片金色的夢幻。 大約50分鐘,來到2公里處的富士見駐在所遺址,在古道往上方高壓鐵塔的平台處還有土牆遺跡。這個駐在所是1931年霧社事件結束後,日本政府為了加強山地控制,監視鄰近部落而增置的,因為可遠眺馬海僕富士山,所以稱為富士見駐在所。馬海僕富士山頂是霧社事件的領導者馬海僕社頭目莫那魯道自殺之處,山腰的馬海僕岩窟,是莫那魯道的兒子與族人英勇抗日後集體自殺之地。眺望這山巒起伏的優美稜岳,撫今追昔,同樣的山峰,對不同的族群卻是兩樣情,令人不勝欷噓! 攝魂 - 雲海保線所 過了4公里後遇見能高西段第一座吊橋 吊橋後的福雲宮有如庇蔭古道的浮雲,是古道上最高的土地公廟。 4.5公里處就是能高西段保存最完整的人文遺跡 - 雲海保線所,雲海保線所的主體建築是沿用自日本警方興建的尾上駐在所,至今已有80年歷史。 保線所前有大片平台可以紮營或休息,平台視野展望良好,夏、秋兩季常有雲海美景,故得「雲海」之名;東南方可遠眺壯麗的能高主山與卡賀爾山等連峰,往西南方向望去,守城大山及廬山部落歷歷在目,日落時的霞光更是令人陶醉。躺在這裡看山、看雲,萬物是如此的和諧、平靜,時間似乎完全靜止了。雲海保線所在冥冥中有一股魔力,把登山客的魂魄攝住,讓人只想停泊在他的背彎中,一點也不想再前進了! 能高連峰,右為能高主山,中間平頂略有鋸齒者為鳥嘴尖山,左為卡賀爾山 心跳破表 - 白木林高繞與大崩壁 土地公形狀的浮雲提醒了我,目標還在前面,我這才萬般不捨地爬起來、採上踏板。 5K處可見大片的白木林,這是森林火災的見證,看,鐵牛車在白木林下顯得如此渺小。 原來的越嶺道已損毀,這邊必須高繞通過,陡上的山徑讓人推車推到心跳破表,不時的停下來喘息,Apollo用僅剩的一點力氣嘀咕著「這真是瘋子才會來」! 從高繞路段下來,就緊接著能高西段最大的崩壁,這段脆弱的崩塌地形約長400公尺,某些區域還可見持續的小崩落,在去程與回程的幾個小時間,就可明顯比較出堆積在山徑上崩落石堆高度的變化。行走或騎在這大崩壁上,讓人感受到生命的渺小、與大自然運作的巨大力量。 大崩壁中途往下望,讓人腳底發涼,任何東西掉下去,應該都找不到了! 通過大崩壁,體現生命的脆弱與大自然運作的巨大力量 大崩壁後的波段高點,經典的角度,後方就是能高連峰。 波段高點上,回望馬海僕富士山,比富士見駐在所更清楚。 漸入佳境 - 最瑰麗的高山單軌山徑 大約8.3公里處是松原駐在所遺址,與富士見駐在所類似,這是霧社事件後為了加強山地控制增置的。因為地處優美的松林,故稱「松原」。過松原駐在所後約150公尺,有一座保存完整的木炭窯遺跡,這是當年日警要求原住民製做木炭供其冬季使用的設施。 10公里慢慢地進入鐵杉林帶,玉山箭竹草原也在林帶後方迤邐直上天際,從這裡開始,一直到天池山莊,是能高西段最讓人醉心的路段,騎在台灣五葉松、台灣鐵杉、台灣冷杉構成的林道中,看著中央山脈能高連峰隨著我的前進呈現不同角度的山巒風貌,這真是最瑰麗豪華、最有台灣味的越嶺道。 不要只顧著與地心引力對抗,找一個屬於你的地方,停下來休息一下,讓思緒從高強度的汗水中沈靜下來,當我們的心慢慢地與周遭接軌後,萬物就不再為我們的急迫所困擾,漸漸地,躲在草叢中的蟲兒開始鳴叫,那屬於高海拔的鳥叫聲也不再如此遙遠,就如禪宗的頓悟般,當下看懂了那屬於陽光、大地、季風、雲、與巨木的創作。 台灣五葉松是台灣原生裸子植物 國畫中的常客,樹型蒼勁有形的台灣鐵杉 如果需要補充水,9公里處有小型瀑布與水塘,清澈的池水是不錯的水源。 在能高找到心中的彩虹橋 14公里前,鄰近天池的能高吊橋是台灣海拔最高的吊橋 吊橋旁是能高瀑布,瀑布落差有200公尺,分為上、中、下三層,也稱為三疊瀑布,名列台灣最有名高山瀑布之一。 天池山莊正在整建中,沒有一處適宜的休息處,坐在施工材料上嗑食山豬肉包,Apollo已累得吃不下飯,把午餐全部餵了工地的小黑,但他使用了古道上最高的廁所,也算不虛此行了!(改寫這篇遊記時(2013),天池山莊已經落成啟用,不只硬體設備是五星級的,甚至還有山友提供餐飲服務,欲知詳情,拜一下Google大神就知道了 ) 這是新落成的天池山莊(照片由AJ 提供) 山區午後天氣變化很快,雲霧已經包圍能高越嶺古道。 由於早上補給的延誤,加上Apollo的輕微高山症影響體力,為了避免摸黑下山,我們決定不續行「光被八表」,立刻折返。 由天池山莊到的「光被八表」紀念碑約1.8公里,往返約需一小時,這座碑由台電所立,為的是紀念萬大至銅門間的台灣第一條東西輸電線,東西兩面各題有「光被八表」與「利溥民生」。紀念碑位於中央山脈稜脊上,是東部與西部的分水嶺,也是一般能高越嶺西段的折返點。 (照片由AJ 提供) 行程提醒
地圖、路線、軌跡、航跡及拍照地點(地圖上的加減號可放大縮小,在地圖中持續按著滑鼠左鍵再移動滑鼠可以捲動地圖,點擊圖上的相機可以秀出照片的圖示,再點擊照片的圖示可以秀出照片) 坡度分析圖 GPS航跡檔、軌跡檔(GPX格式) (請在左側連結按右鍵,選擇「另存目標」,副檔名為.gpx) Facebook 留言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