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港溪峽谷 一生必遊的絕美密境
投80-關刀溪林道-北港溪工程便道
輕挑戰路線 (南投縣)

里程 29km, 總爬升 719 m
旅行日期 2011/04/13
騎乘時間 3:25,旅行時間 6:25
留言與討論

  



北港溪峽谷是天神遺落在中央山脈的鬼斧神雕,夏季豐水期時只能溯溪探索,冬季枯水期就成了登山車的天堂。峽谷中崇山澗水、壁立千仞,讓人瞠目結舌;激流縱橫、飛瀑無數,讓人驚嘆連連。著名的北港溪野溪溫泉是最窩心的句點,泡在仙湯中望著歲月的雕琢,感嘆嶙峋絕壁之美,最能享受與世無爭的暢懷!

在高度開發的台灣,一個新的密境可能意味著大自然的力量創造出的新地景,或者,有了新的方式到達原本不易進入的地質景觀。北港溪峽谷就是屬於後者,因為能高大圳修復工程鋪設了便道,我們才有機會親近這個原本人力幾乎無法進入的仙境。

施工便道是沿溪床鋪設,每遇夏季暴雨就會將便道沖毀,所以拜訪北港溪峽谷必須要配合天時與地利。冬季與春季是枯水期,溪床相對穩定,但更重要的是要有工程進行,才會修復便道。2010年凡那比颱風襲台,造成九仙溪段取水口部分工程損壞,災修工程的發包讓便道重見天日,我們抓住機會,在2011年4月完成了這趟期待已久的旅程。

北港溪峽谷位於南投縣的北港溪中游,惠蓀林場旁,仁愛鄉靠近國姓鄉交界處,附近有守城大山、有勝山、八東山、濁水山等多座三角點。達兩千公尺以上的海拔落差,造成這裡急遽變化的地形,峰巒起伏、壁立千仞、溪谷縱橫、激流飛瀑。工程便道沿溪床鋪設,坡度平緩,路面卻崎嶇不平,偶爾還需要涉水;普通汽車無法通行,只有登山車游刃有餘,雖然免不了牽車或扛車,但稍有經驗的車友都可以輕鬆完成,是一條不可多得的五星級越野路線。





讓感官甦醒 準備全方位體驗
不要急著進入高強度的峽谷,先來一道開胃菜吧!惠蓀林場收費亭是很好的起點,收費亭前有停車場,在這裡卸下裝備,組好單車,可以慢慢地騎入這座風景如詩的林場,沐浴在綠波樹海中,傾聽鳥囀蟲鳴,欣賞林像與地形的變化,一邊踩踏暖身、一邊享受芬多精,讓舟車的勞頓漸漸舒緩,讓緊閉的感官漸漸甦醒;不只省了停車費,騎單車進入林場更是以優待票收費喔!

惠蓀林場是中興大學所屬四大實驗林場之一,林場內近8成是未開發的原始林,橫跨亞熱帶到溫帶樹種,林相多變化,自然生態豐富。從收費亭走「投80」鄉道到露營區約5公里,爬升約175公尺,坡度平緩適中;沿途有兩度就緊鄰著北港溪,雖然北港溪流到這裡已較開闊,但仍引人駐足,讚嘆這豪氣萬千的大山大水;露營區是很好的整備點,有販賣部可以補給,雖然不再提供露營,營區中仍有原木吊床可以休息,一旁還有停車場與廁所,是回程更衣、洗車的好選擇。

峭壁下切 緊扣煞車
停車場後有一個180度的髮夾彎,過彎後請注意「投80」鄉道13公里的里程牌,里程牌左後方陡上的叉路就是通往峽谷的臨時便道,入口處無任何標示,附近又有許多步道,小心不要走錯了。一鼓作氣的用力踩上去,這段陡坡不長,很快就騎到一處高點,高點處有一座鐵柵門,柵門平常上鎖,汽車只能行到此地,柵門邊留有通道,方便健行者與單車客進出。

水泥路面只鋪設到鐵柵門,打開避震器,通過柵門,輪胎隨著路面的泥石跳動,景觀也起了很大的改變。一側是陡直的峭壁、一側是深邃的懸崖,邊坡只有簡易的護欄,「之」字型的山徑一路陡下,驚險的地形讓人讚嘆卻又膽顫心驚,沿路緊扣煞車、全神貫注,絲毫不敢懈怠。

下到「青翠橋」才終於讓人鬆一口氣,「青翠橋」橫跨關刀溪,過了橋後就是平台區林道,坡度趨緩,從驚險的岩壁地形慢慢轉變成宜人的樹林景觀,雙軌山徑順著關刀溪右岸前行,進入一片綠色隧道,在林中的平緩下滑最讓人暢快舒爽。

崇山澗水 天地悠悠
接著還有一段短陡坡,在陡坡上方可以望見關刀溪匯入北港溪,滑下小丘後九十度轉彎,突然間整個北港溪峽谷就矗立在眼前,巍峨的山體聳立兩側,此處溪床還不算狹窄,臨時的施工便道就直接鋪設在巨石累累的溪床上,即使是枯水期(我到訪時霧社的萬大水庫已乾枯見底),北港溪的流水還是很湍急,有些路段溪水甚至漫過便道,增加了騎行涉水的樂趣。

對照地圖可以發現,開始的這段便道是基於林場舊有的平台區林道鋪建,算是比較好騎的路段,幾次涉水後進入較狹窄的溪谷,幾百公尺高的峭壁以近乎垂直的角度拔地而起,媲美太魯閣的錐麓大斷崖,許多超過五公尺高的巨石就擋在便道上,繞行而過的單車客與巨石形成強烈的對比,不由得讓人體悟自己的渺小。

從收費亭算起,9.8公里處遇到第一座大型瀑布,瀑布約高20公尺,寬1公尺,即使枯水 期仍水量充沛,難怪曾經有瀑布水濺整個便道的紀錄。由此開始到終點,沿途一共有六、七座大型的飛瀑羅列在溪谷兩側,為這陽剛的峽谷增添幾許溫柔的色彩。 進入溪谷後的生態不若林道中豐富,但還是可以見到一些鳥類,鉛色水鶇是溪邊的主角,常常可以見這水上精靈在溪石上手舞足蹈;河烏比較害羞,總是驚鴻一瞥,無法親近。

峭壁上的驚嘆號
騎到10.2公里處,一定要抬頭往回看,在離地約一百公尺的垂直峭壁上,可見一道長達數百公尺的半開放隧道,就像是先民在岩壁上硬鑿出來的步道,其實這是能高大圳的引水座槽,北港溪峽谷最令人驚嘆的人工設施。 能高大圳是台灣光復後最早規劃興建的大型灌溉設施,肇始於民國44年,17年後完工通水,幹線長達16公里,其中隧道就有14公里,主要取水處在北港溪九仙溪口,輸水至埔里鎮,灌溉面積達3000公頃,是埔里盆地最主要的農業灌溉命脈。

民國88年921大地震,造成這段座槽崩坍,九仙溪口的攔河堰體也損毀。修復工程於93年間開工,因為座槽邊坡極為破碎,坍塌不斷,所以新的幹線往內移,利用隧道貫穿;這段懸掛在峭壁上的座槽已成為水利工程的遺跡。修復工程於96年間完工通水,但工程期間鋪設的便道卻讓單車客得以親近這片山水,「吃好逗相報」,北港溪峽谷漸漸成為登山車友的私房密境。

施工便道是沿溪床鋪設,每遇夏季暴雨就會將便道沖毀,所以拜訪北港溪峽谷必須要配合天時與地利。冬季與春季是枯水期,溪床相對穩定,但更重要的是要有工程進行,才會修復便道。民國99年凡那比颱風襲台,造成九仙溪段取水口部分工程損壞,災修工程的發包才又讓便道重見天日。

五星級的峽谷越野路線
11.8公里處,進入峽谷最狹窄、最雄偉的路段,溪流加便道的寬度不到十公尺,但兩側巍然屹立的峭壁高達數百公尺,遮天蔽日,只留下一線的天光;兩岸巨石嶙峋,岩層紋理分明、清析可見;岩壁如刀削斧劈、奇岩如林;我們甚至發現有疑似大型動物的化石鑲在岩壁中;許多岩塊被侵蝕得往內凹陷,變成一個個小山凹。在一些小山凹附近可以發現,沙地上立著一根根小柱子,每根柱子上都頂著一塊小石片,這就是俗稱的沙筍,是雨水滴落在不同材質上所造成的差異侵蝕。


車輪壓在極破碎的路面上,在讚嘆聲中頻頻停步、緩緩前行,明明前幾分鐘才拍了類似的畫面,還是忍不住又舉起了相機,這天造地設的鬼斧神工,就是有股讓人折服又無法抵擋的魅力。

12.3公里處,路面滿佈20公分到100公分大小的岩石,這是全程唯一需要牽車的路段,正浸潤在峽谷磅?的氣勢中,根本不會在意這段牽車(我覺得扛車比較快,前提是還有體力),不到三分鐘就可再騎上車了。話說回來,少了這段牽車、扛車的過程,還能稱得上五星級的越野路線嗎?

過了大石區後脫離一線天式的峽谷,雖然溪谷還是很美,但人總是會比較的,看了最美的景觀以後,感官麻木了,大腦中的感性區域會暫時對第二美景產生免疫力,比較少停下來拍照了。一直騎到13公里處,再度下馬,一縷縷的銀絲從50公尺高的岩壁上垂下、在風中飄逸著,這是峽谷中最高的一座瀑布。

野溪溫泉 最窩心的句點
野溪溫泉是最窩心的句點,14.5公里處,從岩壁間滲出了溫泉,泉質清澈,溫度約40度,施工單位利用現場的石塊砌成一座溫泉池,約可容納五、六人。這是原湯,完全無須降溫,弱鹼性的碳酸泉泡起來特別滑溜,水中還可見一絲絲的白色雪花,不是下雪了,那是俗稱溫泉花的礦物質凝結,溫泉池水溢出的下方岩壁上也都附著了一片片白色的結晶石。

泡完仙湯後再煮一杯咖啡,大地為床,藍天為蓬,聞著咖啡香,望著歲月的雕琢,感嘆嶙峋絕壁之美,享受與世無爭的暢懷!

準備明天的挑戰
從青翠橋到鐵柵門這段路在回程就變成了殺人魔陡坡,雖然一路騎上來,但也讓雙腿吃足苦頭,開車往埔里的路上,膝蓋開始覺得怪怪的,為了防止惡化,到便利商店買了冰塊,為膝蓋冰敷。

以往我總是用毛巾包著冰塊來冰敷,需要一隻手扶著,而且冰水會不斷流出來。現在,我會用Sign的矽膠冰敷袋,打開冰敷袋,加入冰塊和一點水,用封口棒封住袋口,再利用冰敷袋上的帶子固定於膝蓋上,不只冰水不會外溢,整個人都可以自由行動,繼續開車往春陽。紮營、生火造飯、泡茶、保養單車,讓身體與裝備維持在最佳的狀態,為明日的能高越嶺西段做好萬全的準備。

衷心的提醒

  1. 夏季豐水期,溪床便道可能被沖毀或淹沒,秋末到春初是比較好的拜訪時機,但行前一定要確認施工便道路況,以免白跑一趟。
  2. 沿途有不少涉溪的路段,最好穿溯溪鞋,或者多準備一雙鞋在車上。
  3. 可能會有落石,安全帽是一定要的啦。
  4. 不要忘了泳衣,裸湯者例外!
  5. 可以順遊惠蓀林場,楓紅12月底到1月初;梅花期1~2月;櫻花祭2~3月

地圖、路線、軌跡、航跡及拍照地點(地圖上的加減號可放大縮小,在地圖中持續按著滑鼠左鍵再移動滑鼠可以捲動地圖,點擊圖上的相機可以秀出照片的圖示,再點擊照片的圖示可以秀出照片)

坡度分析圖

GPS航跡檔、軌跡檔(GPX格式) (請在左側連結按右鍵,選擇「另存目標」,副檔名為.gpx)

  

Facebook 留言板
[回首頁]         [ 留言與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