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口-新埔-石門水庫 雙越嶺賞楓
我還沒五十,哈!哈!哈!

竹13-1 竹13 竹14-1 竹14 縣118 竹18-1 台3乙 台4
進階路線(新竹縣、桃園縣)

里程 70km, 總爬升 733 m
旅行日期 2010/12/23
旅行時間 9:30
留言與討論

  


賞楓就賞楓嗎,為何還非得弄個雙越嶺呢?沒錯,這樣的路線不是傳統的騎法,請容我先介紹這次的成員,大家就知道為何作這樣的安排了。

阿貴,資深帥哥,童軍義務服務員,團長,登山車,騎過台北到漁人碼頭來回,騎過烏來,沒有破百經驗。
阿姊,績優美女,童軍義務服務員,團長,300K與200K的常客,故意騎公路車來重溫帥哥追美女的甜蜜。
Apollo,老搭檔,喜歡山林,這一年我們一起騎過許多林道。

這樣的組合要怎麼安排路線呢?太短的路線一定會被阿姊笑是一片蛋糕,全部都平路或緩坡也一定被阿姊海放,那我們男人的顏面要放哪裡去?offroad 怕阿貴、阿姊吃不消,全程onroad又少掉山林的能量,所以才規劃出這種綜合多種元素的路線。

石門水庫的楓葉是這季節平地賞楓必去之處,雖然已經事先得知今年的紅葉盛況不若往年,但還是想去看看。雙鐵是一定要的啦,阿貴的車袋從未用過,背著單車去搭火車很有旅行的Fu,這一定會讓阿貴年老躺在搖椅上時充滿了回憶的!(O.S. 童軍服務員都知道,好的童軍團長是躺在搖椅上的,那...阿貴應該會在團集會時躺在搖椅上回想這趟旅行嘍?不知道會不會流口水!)

既然要搭火車,在哪一站下車呢?桃園縣最南端的小站「富岡」,很多人都沒聽過這站名,應該是很好的起點選擇,越默默無聞的車站,越有旅行的獷味。這真是個被遺忘的小鎮,小鎮還保持著早期放射狀的街道,這裡還有幾條未經整體規劃的老街,還有頗富盛名的富岡地標呂家聲洋樓,是站前老街最具特色的建築。

我規劃從富岡騎到老湖口,再越嶺到新埔,午餐後再越嶺到石門水庫,最後從大溪進入大漢溪左岸的自行車道,騎到鶯歌再上火車,如果時間允許,也可騎回台北,幫阿貴完成破百的心願。

老湖口除了整建過的老街外,還有一座新的公園及老天主堂值得流連,一定能滿足比較少單車旅行的阿貴,阿姊也會讚賞我們有深度。從老湖口越嶺到新埔也是很經典的單車路線,茶園、客家庄、古厝是傳統玩法,調皮的人當然要來點另類的規劃,這也是我不讓阿姊一路翹尾椎的算計,又可滿足Apollo與我想親近山林的私心,好了,不賣關子。老湖口的後山有多條步道,我們故意繞路騎了一條步道再接回主線,另外,途中有一座農場湖鏡家園,裡面有許多段優美的草皮小徑,我們也進去繞了一大圈,更重要的是,農場回主線的路上,有一段滿布樹葉的陡坡,只有這個時候,三個男人的登山車可以發揮優勢,把阿姊的公路車比下去。但算計歸算計,五十歲的男人真的只剩下一隻嘴,最後只有我上了那陡坡,因為,我騎著三十段變速的登山車,更重要的是,我還沒五十,哈!哈!哈!

從新埔到石門水庫,當然可以走118縣道到關西再接台3線,但這樣近似平路的安排就整個遜掉了,一定要再安排一段越嶺看看不一樣的風景啊!水汴頭高原道路,光聽這路名就過癮了,心裡頭浮現出許多日本的高原道路風景。但阿姊也不是省油的燈,在那家前總統蔣經國去過三次的老店午餐時,阿姊就頻頻勸菜(幸好沒酒),最後還強迫每人再多吃一碗剩的板條,在水汴頭高原道路的高點前,兩個男人都因胃漲差點下馬,只有我勉強撐到高點,讓300K的一姊刮目相看,阿!這都是因為我有練過啦!平常就肚能撐象,更重要的是,我還沒五十,哈!哈!哈!

今年石門水庫的楓紅盛況真得不若往年,只有石門發電廠旁,賞楓步道旁的那片山坡紅得較徹底,另外,收費亭旁也有幾株出奇的紅。雖然紅葉不盡如人意,但我們卻遇到一個奇景,在發電廠的楓葉大道前,有一個自來水的設施,我們到的時候剛好遇到放水,比人高的大水管,沖出的水柱幾乎達三十公尺長,站在旁邊體驗到力量的強大與震撼,讓人感受自己的渺小,這樣就不虛此行了!




富岡地標呂家聲洋樓,就位在富岡火車站前的老街上,一列5間寬,2層樓高,最吸睛的是中央的拜占庭式半圓屋頂,希臘三角形山牆,並採用巴洛克式花草飾紋,雙柱式羅馬圓柱正門,建於昭和初年的這棟建築,在今日看來還是既復古又前衛。

富岡老街還保留著當年的磚砌街屋,不像整建過的老街華麗,但反而顯得古樸又平易見人。

老湖口天主堂前的大湖口站,這是重新建造的示意驛站,後方的天主堂才是舊火站所在。話說1893年,劉銘傳興建由基隆至新竹的鐵路全線通車,這是台灣第一條鐵路,也是當時全中國第一條正式通車營運的鐵路(之前在大陸由外商建造的幾條短程鐵路,都因民風保守而拆除)。甲午戰爭後台灣割讓給日本,大湖口站更名為湖口驛站,但因原路線坡度陡,火車爬升不易,又路基不穩,所以日本人決定將鐵路改道,於1929年移至現址的湖口站。

大湖口車站公園,這裡大概是以前月台的位置。

天主堂旁的旅客服務中心,遊客不多時才有味道!

湖口老街上的老戲院,不知阿姊買票看什麼戲?

湖口老街的建築


圓拱型的迴廊


三元宮

離開老湖口往新埔,典型騎法是走竹13-1鄉道接竹13,但我們要先來段offroad,沿著國一的小徑騎到萬善祠,從高鐵下鑽過,右側就有一條不錯的步道喔!

天冷,先熱身一下,阿姊的公路車可是鑲金包銀喔,怎堪如此顛頗的路面,當然一路扛到底啊!

Apollo如魚得水,難得超越阿姊,當然要一馬當先!

看,『不錯』的路面吧!

阿貴的offroad初體驗,阿姊當然還是一路牽到底。

回到竹13-1鄉道,阿姊出運了。

為了不讓阿姊一路翹尾椎,我們再度離開主線,繞進一座農場湖鏡家園

湖鏡家園有一座不錯的營地,箕山親水露營區,童軍團長總是沿路探勘營地的。

農場裡有許多段優美的草皮小徑

這種路阿姊還是不能騎,所以她巧妙地把路擋著,讓眾男追隨在後。

看穿了阿姊的陰謀,所以我沒有跟隨,留下與愛駒獨處。

到老樟樹前有一段泥石陡坡,陡坡的路上覆滿落葉,美極了!

慫恿阿姊騎一段,留下美麗的倩影。

接著是阿貴

Apollo

Eric

我可沒作假喔,看我一路衝到老樟樹旁

百年老樟樹

老樟樹回主線的路比剛才還陡,原以為三個男人的登山車可以發揮優勢,把阿姊的公路車比下去。但五十歲的男人真的只剩下一隻嘴,最後只有我上了那陡坡,因為,我騎著三十段變速的MATTS HFS XT,更重要的是,我還沒五十,哈!哈!哈!

竹13-1旁的茶園

這是啥咚咚?Apollo研究的結論,不管以前何用,現在可能被當作緊急方便處。

沙龍照的人像都喜歡安排在這種紅磚的場景前拍,幫阿姊拍張美照,她一定會請我吃一頓的。對嗎?阿姊。還有,不要海放我們喔。

回到竹13-1,才說不要海放,阿姊又像箭一般的咻出去,讓一旁的阿伯看得目瞪口呆。

始終望著旋風般的阿姊,怎麼會這麼快?是查巴還是查母?

旋風很快就捲過竹13上的太平茶廠


客家聚落

在新埔鎮公所及衛生所停留了許久,Apollo問我為何一直拍新埔鎮公所?因為我感受到這建築還留著一絲六十年代的浮光掠影吧,那是我成長的年代,一個令人回味無窮的純真年代,我想捉住這感覺。


來新埔一定要看古厝嘍,帶大家逛了和平街上的深宅大院,這次沒有再拍照,有興趣的朋友可以看我另一篇遊記「楊梅 新埔 龍潭 後山金三角 寒冬中的暖暖客家風」。

帶他們騎進市場裡的小巷,在常民的生活中才能深刻感受在地的生活。

午餐就安排在那家蔣經國前總統去過三次的老店,阿姊頻頻勸菜(幸好沒酒),最後還強迫每人再多吃一碗剩下的板條,肚子塞得滿滿的,騎起車來搖搖晃晃,昏昏欲睡。

從新埔到石門水庫,當然可以走118縣道到關西再接台3線,但這樣太平淡了,所以我又安排了一段越嶺,振奮精神,讓大家看看不一樣的風景!水汴頭高原道路,光聽這路名就過癮了,心裡頭浮現出許多日本的高原道路風景。結果,在水汴頭高原道路的高點前,兩個男人都因胃漲差點下馬,只有我勉強撐到高點,讓300K的一姊刮目相看,但沿途也都沒拍照。幸好我有練過!平常就肚能撐象,更重要的是,我還沒五十,哈!哈!哈!

這是高點處的茶園

從高原下來,幾乎是一路滑到石門水庫,我們從後池堰的西端進入,可以看到對面的南苑停車場、及上端的環湖路上成排的黃色楓葉。

在發電廠的楓葉大道前,有一個自來水的設施,我們到的時候剛好遇到放水,比人高的大水管,沖出的水柱幾乎達三十公尺長,站在旁邊體驗到力量的強大與震撼,讓人感受自己的渺小。


盛況不若往年的楓葉大道

石門發電廠旁,賞楓步道邊的這片山坡紅得較徹底






繞過電廠這段路的楓情還勉強可以遠觀

收費亭旁這幾株紅得出奇




往大溪的內柵路上,我們發現了一座活的古厝,這座兩排護龍的大型三合院深深地吸引住所有人的目光,在此流連了一、二十分鐘。

在大溪補給了一番,也採買了一番,沿著大鶯綠野景觀自行車道回到鶯歌時已經天黑了,大家都很有默契的騎進車站。

阿貴現在肯定躺在搖椅上微笑著,回到家前他特意又繞了幾圈,完成破百心願,這趟旅行在他的心裡烙下了深刻的印記。阿姊隔了一天就再戰200K,經過我的折磨訓練,成績應該突飛猛進吧!至於Apollo,早與女王相偕出遊去了,我呢,寫遊記時又神遊了一次,更重要的是,我還沒五十,哈!哈!哈!(這篇會不會太自戀啊!)

=== 本文由真實故事改編,如有雷同,存屬巧合,請不要想不開地對號入座 ===


地圖、路線、軌跡、航跡及拍照地點
(地圖上的加減號可放大縮小,在地圖中持續按著滑鼠左鍵再移動滑鼠可以捲動地圖,點擊圖上的相機可以秀出照片的圖示,再點擊照片的圖示可以秀出照片)

坡度分析圖

GPS航跡檔、軌跡檔(GPX格式) (請在左側連結按右鍵,選擇「另存目標」,副檔名為.gpx)

  


Facebook 留言板
[回首頁]         [ 留言與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