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印在台地上的桃花源-楓樹村
龜山鄉楓樹村景觀農路環線
休閒路線

里程 7.4km, 總爬升 100 m
旅行日期 2010/11/09
旅行時間 1:00
留言與討論

  

赭紅的蘆葦扭著細腰緩緩地與北風共舞,黃澄的冬陽映照著捲曲的相思葉沙沙地奏著冬日序曲,一股淡淡的清甜由鼻尖飄過髮際瀰漫在空中,好似張口就可以飲下整個山谷的鮮活與翠綠。車輪壓過紅土上的茶樹枯枝,清脆的聲響像極了冬夜營火中熊熊薪柴的細細低語,陣陣的溫暖湧上了心頭,我開始了與這片土地的第一類接觸。

這是一座被時間封印桃花源,位在林口台地與桃園台地邊緣的山谷中,四周龜崙狀的綿延山丘一直守護著這片土地,工業的污染與商業的世俗被隔絕在山谷之外,年輪凍結在上個世紀的七十年代,那個經濟剛剛起飛卻又純樸溫馨的美好斷面上。鮮綠是這個斷面的基調,綠色的水稻葉及飽滿的金色稻穗隨風搖曳,在山谷中形成一股股的海潮,隨著風勢的強弱,海潮由遠而近,潮音嘩然來去,磚紅色的四合院旁,一叢叢的綠竹也隨著風勢彎腰嘎嘎地打招呼,騎在農路上,感覺自己已經完全融入這塊土地,可以感受大地細微地呼吸,海潮的溫柔與狂野穿過我的身軀,這永恆的溫柔已經幻化為身體的能量。

休耕的稻田是另一番景象,農夫是大地的畫家,豪邁的畫家遍撒波斯菊種籽,群花怒放,眼望去是一片花海,迎風搖曳,美不勝收。有個性的畫家只在田埂邊作畫,花兒不規則的在田邊綻放,形成一道五彩的花牆。陽光的畫家偏愛向日葵,整片田地洋溢著盎然的生息,一朵朵碩大黃橙的太陽花散發出強大的魅力,吸引蜜蜂成群結隊的來玩耍。

這被封印的桃花源目前的行政區屬於桃園縣龜山鄉的楓樹村,楓樹村舊稱楓樹坑,依照先民命名的習慣,「坑」是山谷的意思,昔日這裡應該是個種滿楓樹的山谷,所以龜山鄉志中記載「楓樹坑,...,往昔坑谷中種植楓樹入秋轉紅,故名」。楓樹坑是統稱,實際上有三個山谷,由右至左分別是光華坑、中坑、風尾坑。光華坑的開發較多,所以這條景觀農路環線是環繞中坑及風尾坑,這裡的稻田、茶園、水渠、溪水、百年楓樹、鴨群、白鷺鷥、大剪尾、夜鷺,以及隨季節變換的波斯菊、向日葵(秋冬之際)、油桐花(春夏之際)或荷花、蓮花(夏季)等,都讓這環線變成單車親子旅行的夢幻路線,天氣好的時候,甚至還可在中坑、風尾坑的山腰遠眺中央山脈的山嵐疊巒。

桃園的車友可以走台一線到龜山轉光峰路、光榮路,再轉光明街進入楓樹村環線。台北、林口、或從國道一號來的車友,請先到達龜山的中央警察大學,再沿著大門前的樹人路往桃園方向,在桃園龜山苗圃左轉進入楓樹村環線。




中央警察大學大門前的樹人路往桃園方向,看到桃園龜山苗圃的標示就要左轉進入楓樹村環線。

進入環線後有兩種選擇,順時針方向與反時針方向騎,我憑直覺選擇順時針方向,從中坑往南走。一開始回從一座軍營旁邊繞過。這幾年的單車深度旅行經驗告訴我,軍營有許多開發的限制,現在往往成為當地的生態熱點。這是軍營旁的小路,兩旁的綠樹已經快要發展成綠廊了,謐靜沖淡了軍營的肅殺氣氛,為楓樹村環線增添了不一樣的元素。

騎到軍營後方,與台地上的紅土及茶園有了第一次接觸。

紅土上長了許多青苔,這裡應該是比較潮濕的環境。這紅配綠真是視覺上的一大享受,絕配啊!

車輪壓過紅土上的茶樹枯枝,清脆的聲響像極了冬夜營火中熊熊薪柴的細細低語,陣陣的溫暖湧上了心頭。

路旁的枯木總會吸引我停下來,除了欣賞它的美感,對於較小型的燃燒材總是想好好的利用它(童軍朋友應該知道我在想什麼),無奈,我不能當現代樵夫,背著一堆柴木騎車!

無法成為現代樵夫,來充當一下臨時農夫總行吧。跟路旁休息談天的老農商量一下,你們繼續LDS,農具與田地借我,體驗一下十分鐘的「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

楓樹坑一哇哇的水稻田構成一幅富足農村的景象,綠色的水稻葉及飽滿的金色稻穗隨風搖曳,在山谷中形成一股股的海潮,隨著風勢的強弱,海潮由遠而近,潮音嘩然來去,在這裡騎車真是視覺、嗅覺、聽覺、觸覺的多重享受。

楓樹坑處處充滿了驚喜,在一處農田旁發現了一棟獨立屋,雖然屋頂翻新了,但從窗框的形式推估,應該是上個世紀六十年代的建築,它很有個性的在此矗立了半個世紀。

在一座橋下我又發現了這個小天地,農夫利用這小天地養了一群鴨,陽光斜斜地射入橋下的小溪畔,宛如鴨子的天堂,那白色的鴨子招呼著其他的鴨子說「就是這個光」,但其他鴨子好像一點也不領情,忙著解決肚子的問題,只有其中一隻頭也不抬的說「先給我麵包吧!」 ,難道,鴨子也有叫Maslow的嗎?

遇見四合院,倚山而築的傳統風水手法。

好好欣賞這初生的喜悅,稟住呼吸,仔細地聆聽小苗奮力穿過稻草,破繭而出。

廢棄的棚架,大自然慢慢地回收,生死的循環是大地的自然節奏。

堤旁的老樹,庇蔭了幾代的人家,也見證了楓樹坑的歷史。

休耕的稻田是另一番景象,農夫是大地的畫家,豪邁的畫家遍撒波斯菊種籽,群花怒放,眼望去是一片花海,迎風搖曳,美不勝收。

借用農夫的畫布,也為愛車作畫。

來到環線最南端,中坑與風尾坑交接處,從這裡開始,環線轉為北向,沿著風尾坑緩升。過了楓樹一號橋後就會遇到楓樹村最具代表性的地標,一株百年的楓樹靜靜的矗立在路旁,優美的樹形似乎在訴說著楓樹坑美麗的過往,那個滿佈楓紅山谷的年代。

在某個經濟作物轉換的年代,它的兄弟姊妹都倒下了,人們除之唯恐不及,不知它如何躲過一劫,現在,人們視它為家人,常常有老朋友與它喝茶談天!

風尾村的農夫是粗獷的陽光畫家,愛用向日葵與波斯菊作畫,整片田地洋溢著盎然的生息,一朵朵碩大黃橙的太陽花散發出強大的魅力,吸引蜜蜂成群結隊的來玩耍。愛車也像蜜蜂一樣,驚喜的闖進這片花海。

發現未知的喜悅是單車旅行很吸引人的地方,每一個轉彎、每一條叉路,可能都藏著驚喜。楓樹坑,等著你來探索!


地圖、路線、軌跡、航跡及拍照地點
(地圖上的加減號可放大縮小,在地圖中持續按著滑鼠左鍵再移動滑鼠可以捲動地圖,點擊圖上的相機可以秀出照片的圖示,再點擊照片的圖示可以秀出照片)

坡度分析圖

GPS航跡檔、軌跡檔(GPX格式) (請在左側連結按右鍵,選擇「另存目標」,副檔名為.gpx)

  


Facebook 留言板
[回首頁]         [ 留言與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