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桃林鐵路的雙鐵北桃園環線
桃林鐵路-大古山-106縣道-虎頭山綠隧道
休閒進階路線(桃園縣、新北市)

里程 56km, 總爬升 364 m
旅行日期 2010/11/09
旅行時間 9:23
留言與討論

  




北桃園環線是一條人文景觀與自然生態兼具的環形單車路線,跨越桃園市、龜山鄉、蘆竹鄉、及林口鄉等行政區,行經桃園台地與林口台地,因為林口台地比桃園台地高了約150公尺,兩塊台地交接處就產生了許多丘陵,地形的變化意味著流汗、喘息、乘風、遨翔這些上下坡的感受 ,也意味著景觀、生態、人文的變化,這些都轉化為單車旅行樂趣的來源。

北桃園環線以桃園火車站為起點,桃園到蘆竹平地走廊的路線多以台4線或相平行的道路為主,為了增加旅行的樂趣,這段平原路線我以桃林鐵路來代替。到了蘆竹後,循著南崁-後面坑-大古山自行車道爬上大古山高點(H151),大古山是南崁著名的景點,可以看飛機、賞鷹、遠眺市區與台灣海峽、欣賞高爾夫球場的山丘光影、喝咖啡賞夜景。稍事休息後,從大古山的另一邊直接下滑到林口下福,接上106縣道。106縣道以平溪段最熱門,從海邊的林口發電廠到林口台地上的這一段,大概只有林口、桃園地區的車友較常利用,沿途車流量不大,農舍、梯田、溪流、白鷺鷥等構成典型的農村景觀,傳統的四合院建築、日據時代建造的派出所等都值得駐足。

上到林口新市鎮後靠著開發區的邊緣騎可以避開車流,進入龜山後可以稍事補給,再轉入中央警察大學,沿著大門前的樹人路南下,很快就會進入虎頭山綠隧道,開始享受一段兩旁大樹成蔭的長下滑。勇腳的車友在樹人路的龜山苗圃可以加碼楓樹村環線,一座被時間封印桃花源,村內的稻田、茶園、溪水、百年楓樹以及隨季節變換的波斯菊、向日葵、荷花、油桐等,是一條單車親子旅行的夢幻路線。下滑到虎頭山環保公園上方,是眺望桃園市區最佳的地點,秋冬之際,道路兩旁盡是金黃的芒草隨風搖曳,在芒草中騎單車望向無邊的天際,有一種天地悠悠、悵然獨行的孤獨快感。過了環保公園後一定要放慢車速,由桃園神社整修而成的桃園縣忠烈祠一定要進去細細的品味,這是全省唯一被完整保留的日本神社,國家三級古蹟,利用台灣檜木及日本柳杉精心打造的唐風建築,讓人感受到一股濃濃的和風,午後的陽光斜斜地灑落在神殿內,在神聖的氛圍中更滲入了禪意。

桃林鐵路是一條大眾較不熟悉的鐵路支線,建於1967年,從桃園到台電林口火力發電廠,全長19.2公里,當時主要用途是載運電廠發電用的燃媒。現在台電已改使用八里台北港卸煤,這條支線的貨運需求就大大的降低了。因為桃林鐵路行經桃園縣東西向的精華發展區域,縣政府順勢在2005年向台鐵租用列車,推出免費的客運服務,沿途設立了桃園、桃園高中、寶山、南祥、長興、海山、海湖等七座只有月台的簡易車站。目前,每周一至周五營運,假日停駛,每天來回四班,桃園站發車的時間是06:55及17:10(行前最好先查詢桃園縣政府交通處網站看是否有變動)。未來縣政府計畫拆掉鐵路蓋捷運,也許,再過不久,桃林鐵路就將走入歷史,使用桃林鐵路的雙鐵北桃園環線也將成為絕響了!




桃林鐵路的起點桃園站並不在桃園火車站內,出火車站後立刻向右看,就可以看到桃林鐵路及停車場的指標,順著指標進入停車場後,就可以看到桃林鐵路的月台,不要懷疑,沒有真正的入口,沒有人售票,直接上車了。

兩節柴油車廂組成的列車

駕駛艙,新面板與舊操控裝置的結合。

從駕駛艙往前望,右側三條軌道是西部縱貫線,最左側是台鐵林口線的桃園鐵路。

柴油自強號改裝的通勤車廂,乘客大部分是桃園高中及南崁高中的學生。

上路了,來看看這條支線的魅力。

注意到了嗎?支線鐵路都是沒有電氣化的,少了沿途的電線桿,視野乾淨輕鬆多了。

桃園到蘆竹這條廊道已經發展成桃園縣的精華地區,列車開得很慢,剛好可以細細的觀察兩旁的都市發展。

過了南祥及長興站後,慢慢轉變為農村的景色。

大約40分鐘開到終點海湖站

列車不會直接折返,繼續往前開,短暫地與西部濱海快速道路平行後到達客車折返點,列車才會停下來。這時,列車長與駕駛會走出車頭的駕駛艙,往車尾走去,利用車尾的另一個駕駛艙往回開。為何不在海湖站直接往回開呢?我也不清楚,鐵道迷或台鐵的朋友請指點一下吧。(註:網友指點,海湖站距離海湖北路、海湖東路的平交道都很近,如果停在原地等待發車時刻,那麼平交道的柵欄會一直放下,無法通行。)

晨光照進了車廂,灑在我的車袋上,車上的乘客寥寥,幾乎都是當地人,準備進城去。

回程在長興站下車,這裡離大古山最近。外地來的車友,如果喜歡越嶺,可以在南祥站下車,選擇性的加碼桃園的offroad聖地羊稠森林步道五酒桶山,再繼續北桃園環線的旅程。

從長興路進入南三路,不要因為車流而影響了心情,請放慢腳步,南三路上有許多座美麗的古厝值得細細的品味。

雖然是新翻修的紅磚與石牆,但還是有一股讓人無法拒絕的韻味。

過了跨越坑子溪的山鼻橋後就右轉,順著南崁-後面坑-大古山自行車道的指標往大古山。

自行車道走的是車流量較少的農路,路旁盡是農村景色。

當地國小特意保留的草原濕地及賞鳥步道。

最後進入往大古山的主要山徑,說是山徑,其實是非常平整的柏油路。山徑旁長長的圍牆內就是高爾夫球場,這一路到林口的下福,總共會經過三個球場。

球場內的丘陵之美

前方右側就是大古山的福德祠,

福德祠前方的平台是大古山賞夜景的熱門地點,雖然海拔只有一百多公尺,但視野廣闊,北桃園盡入眼底。

福德祠後方是大古山高點,又稱大崙尖,海拔151公尺,有一座眺望台,往北可見八里、觀音山,往南可見施工中的機場捷運、及桃園機場。

往西可見竹圍漁港及西濱快速道路,每年四、五月及九、十月還可見到大批老鷹過境的壯觀場面。

從高點往北邊下滑,左邊是第二座球場。

下滑到大約海拔80公尺,與第三座球場相遇。

在林口的下福連接上106縣道,這裡大約是106縣道1.5公里的地方,從此地開始往東緩緩地爬上林口台地。

沿途有許多傳統的四合院建築,從這一家的堂號看,主人很可能與我同姓喔。

從下福派出所的正門前經過,眼睛的餘光瞥見圍牆內的派出所建築傳襲著日式風格,趕緊左轉龍頭從側門進入。大概很久沒有訪客了,院子裡的狼犬力竭聲嘶地吠著,警員走出來,表明來意後員警稱讚我視貨,這派出所的主結構是日治末期留下來的,雖然經過整修,還是保留原來的船行建築型態,大門的建材更是從建造當時沿用到現在。

再度遇到一個古厝聚落,磚瓦與磚牆,配上冬日的陽光,一股家的溫暖湧上心頭,超有fu喔!



沿途車輛不多,即使上坡也是如此幽雅。

接近林口新市鎮前,成排的桉樹(尤加利樹 )建構成一段天然的迎賓綠廊。

進入林口新市鎮後交通量瞬間暴增,車輛的壓迫讓人喘不過氣來,沿著市鎮邊緣的道路快速移動,經過林口交流道後進入龜山鄉,轉往中央警察大學,沿著大門前的樹人路南下,耳根總算可以清靜了。勇腳的朋友可以在此加碼楓樹村環線,楓樹村是一座被時間封印桃花源,村內的稻田、茶園、溪水、百年楓樹以及隨季節變換的波斯菊、向日葵、荷花、油桐等,是一條單車親子旅行的夢幻路線。回到樹人路繼續南下,左側的龜山苗圃種了兩排高樹成為樹籬,兩排樹間就成了浪漫小徑,停下車,挽著女王漫步一段吧!

續往南走是桃11鄉道,沿途一直看到這個標示牌,公部門將這段路取名為「虎頭山綠隧道」

左側是成遍的茶園,茶園後方不時可以發現以前備戰的設施。

靠近桃園台地這一段路是賞芒草的經典路線,下滑到虎頭山環保公園上方,是眺望桃園市區最佳的地點,秋冬之際,道路兩旁盡是金黃的芒草隨風搖曳,在芒草中騎單車望向無邊的天際,有一種天地悠悠、悵然獨行的孤獨快感。

蘆葦與桃園台地上的建築群

偉大的路線一定會有一個高潮的結尾,這次為我們壓軸的是桃園神社。過了環保公園後一定要放慢車速,由桃園神社整修而成的桃園縣忠烈祠一定要進去細細的品味,這是全省唯一被完整保留的日本神社,由日本建築師春田直信設計,西元1938 年落成,目前是國家三級古蹟。看清楚,這是洗手間喔,洗手間都這麼古樸典雅!

從參道往裡望,可見石燈籠手、鳥居、水舍、中門、與拜殿。

日式唐風的神務所,供神職人員處理日常事務、休息、齋戒之用。

利用台灣檜木及日本柳杉精心打造的唐風建築,讓人感受到一股濃濃的和風,午後的陽光斜斜地灑落在神殿內,在神聖的氛圍中更滲入了禪意。

愛駒也一起入禪境

帶著冬陽暖暖的幸福及神社深深的禪機,我滿足地踏上了歸程。


地圖、路線、軌跡、航跡及拍照地點
(地圖上的加減號可放大縮小,在地圖中持續按著滑鼠左鍵再移動滑鼠可以捲動地圖,點擊圖上的相機可以秀出照片的圖示,再點擊照片的圖示可以秀出照片)

坡度分析圖

GPS航跡檔、軌跡檔(GPX格式) (請在左側連結按右鍵,選擇「另存目標」,副檔名為.gpx)

  


Facebook 留言板
[回首頁]         [ 留言與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