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埔山林道是我對中埔山上三條東西向步道的暱稱,這座山就位於辛亥隧道上方,山友常說『北劍潭,南中埔』,指的就是延伸入台北盆地內南北遙望的兩片山林。提起劍潭山,大多數人都耳熟能詳,但知道中埔山的人卻寥寥無幾。近年來,附近居民聯合了幾個組織在推廣「城南綠廊」的概念,不只要為台北市南區建構一個相連的步道系統,最終還要發展為150公頃的台北都會中央公園。這綠廊串聯了整個南港山系,東西向從四獸山一路連接到中埔山、芳蘭山、蟾蜍山,南北向則是從福州山、富陽生態公園、中埔山到坡內坑山。中埔山就位在城南綠廊的中心,在溫室效應日益惡化下,更彰顯對周邊地區的冷房效果。 百年前『台灣堡圖』中就已畫出中埔山的步道,這是先民運送茶葉走出來的步道,也是淡蘭古道的重要支線。台北的發展過程的早期,中埔山始終是邊陲地帶,日據時期這裡就是墓區,國民政府遷台後又變成了軍管區,但也就這樣因禍得福,山區一直維持著自然原始的生態,是台北盆地南區最後一塊完整的低海拔原始森林。林中以相思樹為主,另外還可見榕樹、香楠、血桐、江某、山黃麻、及麵包樹等。隨著都市的擴展,南港、木柵、景美陸續納入北市,墳墓陸續遷移,軍事管制也解除了,城內的發展重心變遷到信義區,我暱稱的中埔山林道轉瞬間成為台北市中心的林道! 中埔山海拔139公尺,又稱為十五份後山,車友最常使用的登山口有兩個,一個是在臥龍街上,從市區來,過了426巷後順著「世界山莊」指標右轉上坡,過了台合瓦斯廠後的右側竹林就可看見登山布條。另一個登山口在辛亥路四段21巷,成排的榕樹形成的林蔭大道是這登山口的天然地標。中埔山上東西向的步道可以區分為三線,也就是我所稱的三條中埔山林道,我以林道的海拔高度分別命名為上線、中線、下線(請參考路線圖)。中線林道沿著等高線而行,路面寬廣平坦,路徑隨著山勢蜿蜒優美,林像豐富,最適合初次體驗的車友。上線林道走在稜線上,沿途有許多眺望點,林道中間是鞍部,左端高點是中埔山三角點,有一座小型的觀世音菩薩廟,右端高點是觀景台,展望絕佳,上線林道坡度較陡、多樹根,需要一點的技巧。下線林道較少人使用,路徑較窄,起伏較大,扛車及飛跳的路段較多,比較適合重度的越嶺騎士。 中埔山林道上線,在鞍部的地方,可以接上東勢大崙步道通往福州山,這條步道可以媲美中埔山林道中線,除了優質的路面、曲折的路徑,東勢大崙步道從國三甲台北聯絡道的台北二號隧道上方穿過,在這個路段可以同時聽到車流聲與鳥囀蟲鳴,是一種很難的的經驗。大部分的車友從福州山下山,如果還不過癮,建議再遊麗山橋口親山步道,或者逆騎回中埔山,在傍晚時刻登上觀景台,同時觀察城市與大自然的日夜轉換,看著台北市南區繁華的夜景,對照身處的山林與面對的紅塵,這時可能會想起中埔山上那座小觀音廟的對聯:廟小無僧風掃地、寺內無油月當燈,說不定就能體悟山下繁華的孤獨,與山上寂滅的快樂。 先把時間回到百年前,看看先民走過的路,將台灣堡圖(1898~1904)與最新的Google地圖疊合對照(中研院計算中心GIS小組提供),當時中埔山附近先民走出的小徑(穿過國道梅花標誌下方的長條虛線)與我們現今使用的臥龍街及辛亥路四段21巷這兩個登山口上山的步道有部分是重疊的。 中埔山,車友最常使用的登山口有兩個,一個是在臥龍街上,從市區來,過了426巷後順著「世界山莊」指標右轉上坡(這條也是臥龍街),過了台合瓦斯廠(臥龍街至574號)後,右側竹林就可看見登山布條。 一開始小牽一段 過了竹林後就可以騎了 山徑沿著稜線上升,從許多住家頂樓的後方經過,還可望見捷運辛亥站。 遇到這種滿佈樹根又易滑的路面,裝備齊全、技術優異的車友可以騎上去,像我們這種慢騎、賞景的玩票越嶺者只好用牽的嘍。 又是一段愉快的路徑 很快就到中埔山林道的東端休息區 在Apollo的前方是中埔山林道東端的十字路口(請參考路線圖),直行就是中埔山林道中線,左邊可下到辛亥路,是車友常使用的另一個登山口,右邊可以通達一處瞭望點。 先停格在林道右端這個路口,將鏡頭交到另一個登山口。 沿著辛亥路四段21巷往上爬,注意左方,有一條成排的榕樹形成的林蔭大道,這是這個登山口的天然地標。 順著天然涼棚騎到最裡面,遇到這叉路取右。 很快就來到石階步道,小扛一段。 後面是水泥步道 很快就會上到剛剛停格的林道右端十字路口,這是從辛亥路山徑上來的角度,左方往林道,右方下臥龍街,往前直行會到一個較少人去的眺望點。我們就先往前闖闖看。 沿途幾乎都是很棒的XC路面,路幅也還算寬。 最後會到達一座高壓電塔 從電塔下方走過,來到這處景觀絕佳的斷崖。 下方是國3甲 國3甲與101大樓 這個角度的101好像比較少人發表 再回到林道東端叉路口,主菜上場了,這是中埔山林道的中線。 進入中埔山林道中線不久,右側就會出現這個告示牌,從這裡可以上到中埔山觀景台,這條陡升的山徑就是中埔山林道的上線。 看,一路需跨越樹根陡上中埔山觀景台,騎這條上線可要有心理準備喔!鏡頭還是先帶回中線,如果你迫不及待想看看觀景台的展望,請按這裡(中埔山觀景台展望)。 在上線、中線交接處,可以望見中線林道沿著等高線而行,路面寬廣平坦,路徑隨著山勢蜿蜒優美,林像豐富,最適合初次體驗的車友。 Apollo迫不及待地往前探索 金黃色的陽光從樹梢宣洩而下,上天的金色地毯鋪在林道上。我在此與自然萬物、與上蒼共鳴,就如同美國國家公園之父John Muir所寫的:「讓陽光灑在心上而非身上,溪流穿軀而過而非從旁流過。」 即使浮雲蔽日,山中的一草一木還是靜靜地存在著。 尋找一處安靜的角落,慢慢地享受這靜謐,當你融入這個角落,就會發現孤單與孤寂的不同。孤單是一種內心封閉的狀態,即使處在最熱鬧的街市,表面上與最多人一起歡樂,但內心還是無法與人、與萬物共鳴。孤寂是一種全然開放的狀態,即使身處荒野、萬籟俱寂,但內心已經從「我」抽離,與周遭的萬物融合在一起,在無言中產生共鳴。 「靜靜地找個方向, 踩上去體會登山者的自由, 上山去聽取山巒的佳音。」 「自然的安寧將流入你體內 、如同陽光穿過樹林。 來到中埔山林道西端的十字路口(請參考路線圖),直行是中線的末端,右邊的石階通上線,左側往下接中埔山林道的下線。 先取中線直行,立刻遇到「此路不通」的標示,前方已經變成單軌路徑,先進入探險一下。 兩旁著植物已經往中間襲奪,但路徑還算清楚,看,Apollo停下來了,一定是發現有趣的東西。 原來是「金蟬脫殼」 再往前,路徑越來越險,生態也越來越豐富。知道Apollo又發現什麼新奇的事物嗎? 看,是一隻可愛的人面蜘蛛。 前進越來越困難了 路徑已不明顯,是折返的時候了。 返回西端叉路口,左邊就是中埔山林道下線連接中線的地方。那下線的起點在哪裡呢? 從辛亥路四段21巷上來,爬上石階不久,左側有一個標示牌,標示牌上有「天然步道」的指示,捨石階走天然步道,這就進入中埔山林道下線了。 中埔山林道下線起點處 下線較少人使用,扛車的路段較多 因為人少,所以就比較原始。到上方,就幾乎與中線平行,有時還可聽到上方山友談話聲。 這是從林道西端叉路口往下眺望林道下線 林道西端叉路口的原始石階,往上爬可以到林道上線的鞍部。
不要懷疑,扛車是最快的方式。是很陡,但還沒有陡到需攀繩而上。 上線的鞍部也是一個十字路口(請參考路線圖),往右可以到中埔山觀景台,往左是中埔山主峰及觀音廟,往前是石階路往下,接「東勢大崙步道」通往福州山及富陽生態公園。 遇到一位每天到此報到的阿伯,這裡是附近居民的後花園。 阿伯已經七十多歲了,但還保持著六十多歲的身材與體能。他表示在山上遇到年輕人都沒有與他多談,我們與他談了一陣子,他很高興! 阿伯熱心的向我們介紹附近山徑的情況,讓我們更深入的瞭解中埔山,他高興,我們也受益良多。予人快樂,結善緣,雙方都受益啊! 先往中埔山主峰前進,太陡了,Apollo下馬推車。
不死心,我要衝衝看,結果... 不管過程,反正就是上到山頂了,單車靠著三角點,來張紀念照,車輪上的泥土是汗水的表徵!
君臨天下的氣勢,這是登山車應該有的尊嚴! 回到中埔山林道上線的鞍部,水塔右邊那條山徑可以上到中埔山觀景台 - 中埔山展望最佳的地方。 坡度陡,路面也很有挑戰,大概只有神人能夠騎上去! 不管多辛苦的上來,站上觀景台,看到這絕佳的展望,所有的汗水都會頓時蒸發! 把鏡頭拉近紅葉的這一塊,山腰的那座平台就是福州山公園,等會兒我們將穿越國3甲上方,到那一邊去。 一張相片無法展現這裡的視野,連拍幾張照片,拼接成全景圖(按這裡看大圖) 再回到中埔山林道上線的鞍部,沿著指標往「富陽公園」的方向,一開始就是陡下的石階步道,幸好不會太長。扛一下就到了水泥路面。 下到水泥路面,哇!你可能會懷念剛剛的石階路還比較好走,這麼陡的坡應該沒有人會冒險騎下去吧!幸好,這不是我們要走的路,沿著這條路直下,可以很快到達辛亥路的殯儀館對面。 由水泥路往下,右側接連有幾條叉路,都可以連接東勢大崙步道。水泥路面開始的右側就有一條泥土山徑,較崎嶇,但直達。 接下來的第二條叉路,水泥路面,但路面濕滑,要小心! 這兩條叉路交會在這座涼亭下方,爬上涼亭,從左方下去,就算是東勢大崙步道了。 這條往福州山、富陽生態公園的步道也算是五星級的越嶺路線。
沿途林像優美... 路徑多變化... 展望佳! 東勢大崙步道從國三甲台北聯絡道的台北二號隧道上方穿過,在這個路段可以同時聽到車流聲與鳥囀蟲鳴,是一種很難的的經驗。 福州山的綠廊隧道 福州山公園有三處高地平台,這是105高地平臺,單車不要騎進公園內喔!如果一定要車不離身,就牽進來吧! 105高地平臺有一個很好的展望平台。 高地平台間的步道 回望中埔山,中間那陡路就是剛剛從中埔山林道上線鞍部往下到辛亥路的水泥便道。 最後下到福州山的水泥便道,沿著水泥便道直下,又回到辛亥路的殯儀館對面。 如果第一次來,慢慢騎、慢慢悠遊每一條路線,大約要花三個小時。如果不過癮,沒關係,可以再從福州山逆騎回中埔山,或者,再循著崇德街轉研究院路加碼南港山系的麗山橋口親山步道。在崇德街上,記得回首眺望一下剛剛帶給我們三個小時愉悅時光的這兩座山區:左側是中埔山,右側是福州山,國三甲從兩山中間穿過。 地圖、路線、軌跡、航跡及拍照地點(地圖上的加減號可放大縮小,在地圖中持續按著滑鼠左鍵再移動滑鼠可以捲動地圖,點擊圖上的相機可以秀出照片的圖示,再點擊照片的圖示可以秀出照片) 坡度分析圖
GPS航跡檔、軌跡檔(GPX格式) (請在左側連結按右鍵,選擇「另存目標」,副檔名請設定為「.gpx」) Facebook 留言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