桶后越嶺-龍潭湖-跑馬古道
桶后林道-桶后越嶺步道-龍潭湖-跑馬古道
20100601

里程 90km, 總爬升 1344 m
均速 11.6 km/h, 極速 45 km/h
移動時間 7:45,旅行時間 14:30
留言與討論

  

桶后越嶺 扛車

桶后越嶺後兩天,腦中仍是滿滿的美景與滿足,睡夢中,如詩的幻境與扛車的艱辛不斷重複出現。回憶這段神聖的旅程,早上11點,進入桶后越嶺步道後就鎮攝於桶后溪山水的靈氣,沿路走走停停,不時停下來觀察、拍照、讚嘆,4K到6K的這段扛車過程更是讓我同時經歷兩個極端的世界,脖子以上在天堂漫遊,肩膀以下在地獄煎熬。這段夢境在下午2點40分,騎出桶后越嶺步道東端登山口才結束。

雙腿的記憶在回家後第二天爬升到最高點,第三天夙然而止。為何雙腿在事後會有如此強烈的反應呢(目前最相近的經驗大概是環島第一天結束時的撞牆期)?桶后越嶺固然挑戰性高,但還不當如此。應該是後來不停息地趕赴跑馬古道所致。從桶后下到小礁溪後,順遊龍潭湖,環湖後已經4點10分,心中一直唸著上星期桃源谷草嶺越嶺後,因為大雨未能續行的跑馬古道,這次再來宜蘭,一定要去拜訪一下。一路急趕,4點40分抵達跑馬古道、五峰路口,天陰,加上在東部,天色暗得快,不顧雙腿的抗議,用意志力驅使雙腳連續踩踏上去,總算到達山神廟,而雙腿卻已到達嚴重抽筋的邊緣了!

桶后越嶺是車友的一條朝聖之路,阿桂在2001年出版的「路徑」中提到,單車桶后越嶺還未有成功的例子。應該是最近數年登山步道的改善,才讓單車桶后越嶺變得大眾化。這次桶后越嶺途中遇到三位新店來的車友,M兄、E兄、S姐,M兄與S姐是夫妻檔,S姐告訴我這是她第二次越嶺,距離上次已經十幾年了。所以他們應該是阿桂所不知道的,在那個路況極差的年代,極少數桶后單車越嶺成功的夫妻檔。許多前輩都說,桶后越嶺是一條騎得時候會罵再也不要來,但回家後又會很想再騎的路線。M兄甚至說,這是一條值得每週來拜訪的單車路線。

通過4K到5.5K最艱辛的扛車路段,在到達6K的鞍部前,我就已決定近期還要再來。M兄與S姐的孩子已成家,即使在最陡的扛車路段,S姐始終獨立扛車而上,當下看了感動異常,不知道同樣年紀時,我是否還能再來一趟桶后越嶺?是否還能獨立扛車而上...

桶后越嶺攻略

  1. 桶后越嶺總長七公里,越嶺起點在桶后林道尾端的吊橋,越嶺終點在宜蘭縣礁溪鄉的鞍部,最高點海拔約730公尺。
  2. 從台北市到桶后越嶺起點約50公里,從烏來老街到桶后越嶺起點約20公里。
  3. 越嶺終點處接產業道路,產業道路長5.4公里,陡降500公尺後接上匏崙村的匏杓崙路。
  4. 盡早出發,如果能在九點前開始越嶺最好,早晨的光線斜射森林最美。
  5. 不要趕路,不要低頭猛衝,放慢腳步,讓眼睛、耳朵、肌膚、大腦、身體慢慢感受森林的脈動。
  6. 烏來是最後補給站,孝義派出所可加水,進入桶后林道後無任何補給。
  7. 騎單車進入桶后林道需在孝義派出所辦理乙種入山證。
  8. 桶后林道有管制機動車輛,4+2的車友必須事先向林務局提出申請(http://tonho.forest.gov.tw/
  9. 桶后有多處易坍塌路段,最好在颱風季節之前拜訪,路況較好。如大雨過後前往要特別小心。
  10. 4K到6K有許多扛車路段,請斟酌自己的體力與體能狀況。
  11. 如果體力不夠,或當天體能不佳,可以考慮騎到4K折返。
  12. 體力佳的車友可以考慮帶著攻頂爐與炊具,望著森林的光影變化,聽著山中的鳥囀蟲鳴,配上山泉煮的咖啡或山泉泡的茶,絕對是郭台銘也心嘆的奢華。
  13. 最好結伴而行,有狀況可以互相照應。
  14. 如果體力足夠,下山後可順遊龍潭湖及跑馬古道,從礁溪搭車回來。想直接返北的車友,到宜蘭搭車較近。



六點從台北市民生社區出發,一路速度飛快,但進了桶后林道後就漸漸變緩了,為什麼?美景當前啊!終於,騎了五十公里到達桶后越嶺的起點。

桶后林道雖然騎過幾次,但每次來還是會不由自主地停下來拍照,這段路程可以參考我之前的遊記(桶后林道),也順便比較一下兩次的照片,看看將近三年來心境上的轉變。
桶后林道
桶后林道
桶后林道
桶后林道
桶后林道
桶后林道
桶后林道
桶后林道

吊橋,桶后林道終點的地標
桶后林道

越過桶后林道終點的路障,就是桶后越嶺步道的起點了。
桶后越嶺步道路線示意圖

起點處的桶后越嶺步道路線示意圖。
單車桶后越嶺

起點處的路況,快樂的山徑開始了。
單車桶后越嶺起點

沿溪而行
單車桶后越嶺 沿溪而行

大雨後千萬要小心落石
單車桶后越嶺

第一個涉溪處,原來Apollo想衝過去,但我估計很可能會卡在中間,雙腳泡水。為了保持雙腳的乾爽,只好乖乖的牽車過去。
單車桶后越嶺 涉溪
單車桶后越嶺 涉溪

第一座森林,情緒開始HIGH起來了!
單車桶后越嶺 森林
單車桶后越嶺 森林

1K
單車桶后越嶺 1K

攔水壩
單車桶后越嶺 攔水壩

雖然顛頗,但有路可騎就是幸福啊!(到了4K之後,你絕對會對這句話有更深刻的體驗!)
單車桶后越嶺

整片的綠意伴著潺潺的溪流聲,鳥囀蟬鳴不絕於耳。
單車桶后越嶺
單車桶后越嶺

第二座森林
單車桶后越嶺 第二座森林
單車桶后越嶺 第二座森林

越騎越慢,我被這片森林吸住了!
單車桶后越嶺 森林
單車桶后越嶺 森林
單車桶后越嶺 森林

好不容易才脫離森林的魔力,奮戰的YUKON卻躺在路旁休息
單車桶后越嶺 森林

新建的木橋,以前應該是要溯溪過去的!
單車桶后越嶺 木橋

沿途的光影變化美極了,不時的停下來與山神印心,山神也沿途感應,不時的以驚喜回報!
單車桶后越嶺 光影
單車桶后越嶺 光影

騎在落葉上是最舒服的路感
單車桶后越嶺 落葉
單車桶后越嶺 落葉

2K
單車桶后越嶺 2K

再度接近溪水,雨後這段應該很濕滑
單車桶后越嶺 濕滑
單車桶后越嶺 濕滑

晴天騎來倒是很陽光的一段路
單車桶后越嶺
單車桶后越嶺

之前的大坍塌處,目前已經修復,但大雨後或颱風季節可能還是會崩塌的!
單車桶后越嶺 崩塌

站在崩塌處看這段沿溪的步道,真是五星級的單車路徑。
單車桶后越嶺
單車桶后越嶺
單車桶后越嶺

單軌山徑
單車桶后越嶺 單軌山徑

五月的紅葉
單車桶后越嶺 紅葉
單車桶后越嶺 紅葉

為了拍溪流,還帶了一隻三腳架,真是甜蜜的負擔!
單車桶后越嶺 溪流
單車桶后越嶺 溪流

山神與我玩上癮了,不時的給我一些光影的驚喜
單車桶后越嶺 光影
單車桶后越嶺 光影
單車桶后越嶺 光影

2.5K
單車桶后越嶺 2.5K

來一張低角度
單車桶后越嶺

作者難得露一腿喔!
瞎米啊!噁心,很噁心...............我也覺得!但不要轉台喔!
單車桶后越嶺

3K
單車桶后越嶺 3K

美麗的轉彎
單車桶后越嶺

突然間,從後方衝出三位車友,新店來的M兄、E兄、及S姐。
單車桶后越嶺

在孝義登記入山時,看到登記簿上有兩位車友,在桶后林道追上他們,他們是開車到孝義,輕鬆騎林道。原以為今日桶后越嶺只有我們兩台車,現在兩人行變成五人行,林子也變熱鬧了。
單車桶后越嶺

我行進得很慢,沿路拍拍停停,永遠殿後。
單車桶后越嶺

S姐也常牽車步行欣賞美景
單車桶后越嶺 美景
單車桶后越嶺 美景

陡坡加礪石,開始推一段、騎一段。
單車桶后越嶺
單車桶后越嶺

山神又來上一段了
單車桶后越嶺

開始有巨石檔道,這預告著.....
單車桶后越嶺
單車桶后越嶺
單車桶后越嶺

沒錯,好日子結束了,艱苦的路段開始了!
單車桶后越嶺

木梯在乾燥的日子算是好走的
單車桶后越嶺

這超陡的山徑才是大挑戰,登山客都需要拉繩子,更何況我們還有一台單車要扛!
單車桶后越嶺 扛車

原以為M兄會下來幫忙,沒想到S姐直接扛車而上,真是震驚與佩服啊!
單車桶后越嶺 扛車
單車桶后越嶺 扛車

換我了,扛得再累也不忘拍照
單車桶后越嶺

陡坡中找到停歇點,回頭看看Apollo
單車桶后越嶺 扛車

Apollo這次有備而來,綁上背帶扛車容易多了。
單車桶后越嶺 扛車
單車桶后越嶺 扛車
單車桶后越嶺 扛車

山神又來了,一邊扛車一邊拍,光影讓我暫時忘記肩膀的酸痛
單車桶后越嶺

扛上陡坡後是杉木林,吃午餐補充體力!
單車桶后越嶺

餐後,Apollo將每台車都抬起來感覺一下重量,怎麼別人的車都這麼輕?難怪他每次扛車時都想把它直接丟下山!
單車桶后越嶺

上路了,有人用騎的...
單車桶后越嶺

有人選擇慢行悠遊
單車桶后越嶺
單車桶后越嶺

美好的事物值得慢慢欣賞
單車桶后越嶺
單車桶后越嶺

4.5K
單車桶后越嶺 4.5K

繼續扛車,吃苦當作吃補
單車桶后越嶺 扛車
單車桶后越嶺 扛車

苦中還是不忘作樂,欣賞山神的傑作
單車桶后越嶺
單車桶后越嶺
單車桶后越嶺

清澈又沁涼的山泉溪澗,洗把臉,把頭巾泡濕,整個人清爽起來,體力瞬間提升20%!
單車桶后越嶺

好美的溪,好清澈的水,下次不帶三腳架了,改背炊具、爐具來煮咖啡!
單車桶后越嶺

過溪時,順便幫車車洗澎澎
單車桶后越嶺

再一段無止境的扛車
單車桶后越嶺 扛車
單車桶后越嶺 扛車
單車桶后越嶺 扛車
單車桶后越嶺 扛車

左手扛車,右手攀繩前進
單車桶后越嶺 扛車

左手扛車,右手取相機拍照(叔叔有練過,小孩請勿模仿)
單車桶后越嶺 扛車

好樣的在這裡,希望與S姐一樣,在孩子成家後,還能再來一趟桶后越嶺?能獨立扛車而上!
單車桶后越嶺 扛車

木梯濕滑,要很小心,但總比攀溪石容易多了
單車桶后越嶺 扛車
單車桶后越嶺 扛車

5K,艱苦的路段過了一半
單車桶后越嶺 5K

繼續扛
單車桶后越嶺 扛車

順著地形地物,變換右肩、左肩
單車桶后越嶺 扛車

地形允許的時候就推車,可以節省很多體力。
單車桶后越嶺

5.2K
單車桶后越嶺 5.2K

前方傳來,有車友失足墜落
單車桶后越嶺

幸好被樹厥擋住,經由登山客的協助,人車都拉上來了,只有一點擦傷,無大礙。
單車桶后越嶺

墜落處與救命的樹厥
單車桶后越嶺

經過這次教訓,大家更小心的前進了!
單車桶后越嶺
單車桶后越嶺

5.5K,快要脫離苦海了
單車桶后越嶺 5.5K

視野漸漸開闊
單車桶后越嶺

最後的幾百公尺,一鼓作氣
單車桶后越嶺 扛車
單車桶后越嶺 扛車
單車桶后越嶺 扛車

6K,我出運了!扛車路段結束。
單車桶后越嶺 6K

回望一路走來的桶后溪山谷
桶后溪山谷

6K很像是森林與草原的分界線,過了6K後,樹木稀少,大片的草原風光
單車桶后越嶺
單車桶后越嶺

又有單軌路徑可騎了,幸福啊!
單車桶后越嶺 單軌路徑
單車桶后越嶺 單軌路徑
單車桶后越嶺 單軌路徑

山谷下的淺溪溝,等會兒越嶺步道會經過
單車桶后越嶺 淺溪溝

這淺水溪溝就是桶后溪的最上游了,有山友稱這裡為乾溪溝,推論乾旱季節時這裡可能沒水、或水量極小。
單車桶后越嶺 淺溪溝
單車桶后越嶺 淺溪溝

涉溪而過,幾天後應該會在家中喝到這泡過輪胎的水。
單車桶后越嶺
單車桶后越嶺

最後一百公尺的上坡路
單車桶后越嶺

上到鞍部的登山口,桶后越嶺步道終點。
單車桶后越嶺 鞍部終點

接下來是又陡又長又彎曲的越野下坡路,好好享受!
產業道路

望見蘭陽平原
蘭陽平原

產業道路從中段開始鋪了水泥,這是享受上端越野路面的成果。
產業道路中間鋪水泥

回到平地,在匏崙村接上匏杓崙路,一整片平坦翠綠的稻田為視覺帶來極大的震撼,過去的數小時目光都侷限在山谷與森林中,一下子豁然開朗,騎在這開闊中頓時成為極高的享受!
匏杓崙路
匏杓崙路

彎進龍潭湖,環湖一圈。
龍潭湖
龍潭湖

龍潭湖是宜蘭最大的湖泊,三面青山環繞,湖光山色,美景天成。
龍潭湖
龍潭湖

環湖後已經4點10分,心中一直唸著上星期桃源谷草嶺越嶺後,因為大雨未能續行的跑馬古道,這次再來宜蘭,一定要去拜訪一下。Apollo的能量耗盡了,決定先到礁溪坐車回家。
龍潭湖

一路急趕,4點40分終於抵達跑馬古道五峰路口。

跑馬古道位於烏來與礁溪、頭城的交界上,是淡蘭古道的一條支線。淡蘭古道是1807年清朝嘉慶年間由臺灣知府楊延理所闢,是清朝連接淡水廳(清領時期的北台灣)與噶瑪蘭廳的要道,這條古道是目前臺灣已知最早開闢的山區官道,路線自萬華,經基隆、瑞芳、越過三貂嶺,經雙溪、草嶺而進入宜蘭,後來又陸續發展出暖暖支線、及文山線(經深坑、石碇、坪林、湖桶村、石牌,到礁溪),與石碇的外按古道一樣,跑馬古道也是淡蘭古道文山線中的一段。

跑馬古道修建後,先民常利用古道搬運木材,在路上置放圓木枕,上拖木馬搬運,所以當時稱「木馬路」。二次大戰時期,這條古道經常可見日本官兵騎馬巡邏,所以居民又稱之為「陸軍路」、「跑馬路」。「跑馬古道」之稱是礁溪鄉公所重新整理這條古道時所命名的。
跑馬古道

跑馬古道北邊有兩個出入口,分別位於金面大觀、及上新花園大門口,金面大觀那一段是階梯,所以車友多由上新花園出入。南邊的出入口位於五峰路上,就是我進入的地方。從北邊的金面大觀起算,到五峰路口全長6.7公里,其中2.2K到5K是精華路段,北段0K至2.2K是山徑與產業道路,南段5K至6.7K是水泥路面的產業道路,無樹蔭,但展望頗佳。
跑馬古道

5K處,跑馬古道南口,開始越野了。
跑馬古道南口

非洲鳳仙花的山徑
跑馬古道 非洲鳳仙花山徑

滿地落葉的綠色隧道
跑馬古道
跑馬古道

陰天,加上在東部,天色暗得快,不顧雙腿的抗議,一路急趕,就是為此而來!
跑馬古道

沿途有幾個展望點,可眺望蘭陽平原,S形的國道五號是視覺的焦點
跑馬古道展望賞蘭陽平原

大石塊路面
跑馬古道 大石板路面

翻過這座山就是北宜公路了
跑馬古道

這是宜蘭的風水傳說『龜蛇把海口』,「龜」指的是太平洋中的龜山島,而「蛇」指的是海邊蜿蜒如長蛇的沙崙。
龜蛇把海口

雙腳的抗議越來越激烈,只能下車蹲下,再慢慢伸展,將雙腳從嚴重抽筋邊緣挽救回來。
跑馬古道

牽行一段,利用不同的姿勢讓雙腿肌肉稍微舒緩
跑馬古道

美景當前,稍微舒緩後還是騎上車,慢慢的往上爬。
跑馬古道

到了山神廟,雙腿再度嚴重抗議,只好停下來與山神對看。休息了一下,遇到一位礁溪的山友,他建議我既然到此,一定要泡泡礁溪的溫泉,再吃點當地小吃後才回家。他的提案得到雙腿的附議,不等大腦決定,雙腿已經踩上踏板,享受下山的清涼!
跑馬古道 山神廟

山下的車燈與霓虹燈已經亮起,在跑馬古道上欣賞蘭陽平原的晨昏應當是蘭陽盛景之一吧!
賞蘭陽平原
賞蘭陽平原

這是礁溪的溫泉公園,可以泡腳,那位山友推薦我到溫泉公園對面(隔著仁愛路)的公共浴室泡溫泉(只有男湯),免費,而且是直接從源頭引原水而來。我找到了公共浴室,與許多在地的阿伯共浴,洗去一整天的沙塵,體力恢復大半,食慾大增!(p.s. 單車停公共浴室門口,拆前輪放旁邊,只帶快拆輪軸走)可以好好享受蘭陽美食再回家。
溫泉公園


地圖、路線、軌跡、航跡及拍照地點
(地圖上的加減號可放大縮小,在地圖中持續按著滑鼠左鍵再移動滑鼠可以捲動地圖,點擊圖上的相機可以秀出照片的圖示,再點擊照片的圖示可以秀出照片)

坡度分析圖
坡度分析圖

GPS航跡檔、軌跡檔(GPX格式) (請按右鍵,選擇「另存目標」)

  


Facebook 留言板
[回首頁]         [ 留言與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