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桃源谷」位於台北縣貢寮鄉與宜蘭縣頭城鎮交界處,屬雪山山脈主脊北段,海拔約500公尺。舊稱「綑牛仔山」,顧名思義,是早期農閒放牧玩耍的地方。桃源谷最讓人津津樂道的是山海交會的美景,綠草如茵的大草原綿延近三公里,三百六十度的寬闊視野,一望無際的太平洋、浮在海上的龜山島、大里的海蝕平台,石城漁港、貢寮與雙溪的街屋、東北角的群山層巒等都歷歷在目。如果是非假日來訪,空谷幽境、碧草藍天,還真讓人以為來到了陶淵明筆下的武陵桃花源。 桃源谷到草嶺古道鞍部的越嶺步道長約4.5公里,正式名稱是「桃源谷步道草嶺線」,全程幾乎是沿著稜線而行,沿途盡是大草原與芒草景觀,視野廣闊,海洋與山巒一路相伴,宛若走在天堂仙境中。途中經過三座較大的山頭,有名稱的兩座是灣坑頭山(H616)與草嶺山(H572)。灣坑頭山的山勢宏偉,東側陡峭峻拔,西側平緩秀麗,頗有高山之勢,難怪登山前輩林宗聖將它選為台灣百大名山之一。 建議搭火車前往,享受雙鐵旅行的特殊味道,以雙溪或貢寮為起點,雙溪是鐵路局開放的雙鐵共乘車站,不拆車可以直接上下。雙溪有山中威尼斯之稱,從這裡出發可以順道體驗一下山城昔日的風華。如果想要保留一點體力,可以使用攜車袋,搭到下一站貢寮再開始騎。 從雙溪到貢寮有兩條路徑,雙溪右岸的台2丙車較多,景色較單調,建議選擇雙溪左岸的北38,沿途的古厝及田園風光讓人不知不覺中就騎到了貢寮。 到了貢寮,不要匆匆騎過,一定要拜訪一下貢寮老街。 不同於三峽、大溪等商業化的老街,貢寮老街算是比較生活化的老街,這種寥寂的氛圍比較符合老街年代的況味。 從老街出來就是吉林產業道路起點,起點處有往桃源谷的指標。 一進入吉林產業道路,隱約可以看見遠方山稜上有一座涼亭,那裡就是桃源谷 綠竹筍的季節,全體總動員。 吉林產業道路一路沿著枋腳溪蜿蜒而上 途中有幾座石砌的老房子 過了吉林三號橋,在內寮國小旁,轉內寮街,這裡又再度可以望見桃源谷。沿途有許多叉路,請參考軌跡與地圖,事前熟悉路線,或將軌跡檔載入GPS中導航,以免走錯路 沿途車輛很少,環境整潔,風景優美,路況極佳 循著「石觀音寺」的指標前進 這裡是關鍵點,一般登山客會往前到桃源谷傳統的登山口,循著登山階梯步道上去。單車客在這裡要左轉,循著產業道路陡上(沒錯,陡、陡、陡、陡上,至少比扛車爬階梯好!) 桃源谷,我來了............... 終於,快到了 牛群瞪著突然闖入的兩輪怪叔叔 道路的終點,兩座山的鞍部,桃源谷步道草嶺線與石觀音線的交叉口,右側往桃源谷的高點,左邊往草嶺古道鞍部,前方往石觀音寺,海中隱約可見龜山島。 先走右側上桃源谷的高點 難得在草地上騎車,好好地享受一下這五星級的路徑 桃源谷高點就在前方了 騎上高點,站在風浪的最前頭,一切的辛苦都實值得的!山海交會的美景,綠草如茵的大草原綿延近三公里,三百六十度的寬闊視野,一望無際的太平洋、浮在海上的龜山島、大里的海蝕平台,石城漁港、貢寮與雙溪的街屋、東北角的群山層巒等都歷歷在目。 桃源谷真有高山草原的氣勢 這次單槍匹馬,自拍較多,傷眼請見諒。 看,前方就是灣坑頭山,這座山頭是這次路線的最高點 灣坑頭山的山勢宏偉,東側陡峭峻拔,西側平緩秀麗,頗有高山之勢,登山前輩林宗聖將它選為台灣百大名山之一。桃源谷步道草嶺線全程幾乎是沿著稜線一路過去。 下到剛剛石觀音線與草嶺線交叉口的鞍部,開始沿著石階推車、扛車。上到無名小山頭後,遠望一路到灣坑頭山的山徑,全部都是石階,嘆! 路上有多座防牛穿越的柵欄 這裡是牛的樂園 爬上第二座無名小山頭,灣坑頭山怎麼還那麼遠! 回望來時路,給自己一點成就感、激發往前的動力,遠方涼亭後的山頭,就是剛剛騎上去的桃源谷高點。 一鼓作氣,扛上灣坑頭山旁的無名山頭(H544),喘!喘!喘!從這裡看灣坑頭山,就宛如一隻獅子威武的雄霸在北方。 在桃源谷遇到的一情侶,有人物入鏡正好對比景物的大小。 這個時候才會知道車子重量的重要,當然,如果有阿姆斯壯的體力,什麼車都不重要了! 再撐一下,革命就快成功了! 登登登登....終於扛上了此行的最高點,灣坑頭山! 往回望,第一個山頭是灣坑頭山旁高度544公尺的無名山,後方的山頭是桃源谷的高點 山海交會的壯闊不是一張照片可以描繪的,只能抓好旋轉角度,手動設定焦距、光圈、快門,連拍三張,貼成一張全景圖(按我看大圖)。左方的海岸線由進而遠分別可見大里的海蝕平台、大溪漁港,山谷中的紅瓦建築就是石觀音寺。 從灣坑頭山下來,仍然沿著稜線前進,經過幾個小山頭後往回望,另一個角度的灣坑頭山,還是如此巍峨壯麗! 前方有涼亭的山頭是桃源谷步道草嶺線上第二座有名字的山「草嶺山」,草嶺山高度572公尺 終於在石階步道旁發現一條人與牛一起走出來的自然路徑,可見不是只有單車客討厭石階! 上到草嶺山,對面山坡上可以看見這裡的住民。 這裡已經可以望見石城一帶的海岸,涼亭旁是陡下的步道。
再下到涼亭,已經可以望見從大里上來的產業道路。 再往下走一段,終於找到一個點,完整紀錄這條超越九拐十八彎的產業道路。 這裡可以很清楚的觀察大里的海蝕平台 下到草嶺古道鞍部,山谷中就是草嶺古道。 結束了車騎人的路段,順著產業道路下滑,不管是on road 或 off road,都值得好好的享受一下。
坡度分析圖 GPS航跡檔、軌跡檔(GPX格式) (請在左側連結按右鍵,選擇「另存目標」,副檔名為.gpx) Facebook 留言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