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月潭環湖公路是由台21及台21甲構成,全長30公里,台21繞湖的左側,台21甲繞湖的右側,兩條省道分別交會在北邊的九龍口及南邊的頭社。建議採順時針的方向環湖,這樣可以靠湖邊行駛,觀賞湖邊景觀的變化。環湖一圈總爬升約410公尺,最高點在玄奘寺(H861),最低點在台21及台21甲交會的頭社(H662),沿途有許多起伏,次高點在文武廟(H826),最長及最陡的路段在頭社前後。 日月潭的四季有不同的景色,晨、昏、陰、晴也各有風情,是一條可以多次拜訪的路線。如果你從北部或南部開車來,可以考慮在湖畔露營一、兩天,在暮光中看著炊煙從湖邊升起,在滿天的繁星下與家人、朋友啜飲紅酒,在湖天一色的淡藍霧色中看著日夜交替,深刻的體驗這台灣最大湖泊的美。 前一天抵達磐石營地,在雨中紮營對我們這家露營老手不是什麼大挑戰,很快的架起四季帳加上客廳帳,設灶炊飯,與童軍伙伴家庭閒話家常,在滴滴答答的雨聲中,在詩意的日月潭畔,我們度過一段美好的家庭時光。孩子們慢慢長大,漸漸發展出自己的社交圈,常常感覺到,大家可以聚在一起的時間越來越少了。因此,我越來越珍惜全家一起露營一起旅行的機會。 這天午後,剛剛完成一個地理尋寶及健行,家人在營地中慵懶的或午睡、或與童軍伙伴聯誼,我將淋了一夜大雨的愛駒擦乾,與日月潭女神談戀愛去了! 從潭邊的營地爬上環湖公路台21甲,迎接我的是兩排桃紅盛開的櫻木花道,一夜的大雨打落不少櫻花。
回望營地,日月潭纜車站就在營地旁,許多人專程遠道而來嚐鮮。我在這裡待了四天,卻絲毫不想去試試這台灣目前最夯的觀光玩意兒。以前,這營地很幽靜,纜車站啟用後,帶來了大量人潮,一批批的遊客從營地旁的棧板來回伊達邵(舊名德化社),在客廳帳中閱讀、上網、炊事,常常吸引中外遊客駐足觀看,甚至拍照,宛如這是台灣人生活展示館。我們也很樂,坐在帳棚裡,透過紗門,就可以閱讀這麼多人種、這麼多家庭、這麼多正妹。 在伊達邵與玄奘寺間,遇到需要幫助的車友,隨車攜帶的打氣桶正好可以派上用場。能在這裡相逢,算是前世修得的緣分,當然要拍照留念一下。 眺望文武廟,感受大山環繞的氣勢。 生活在潭中的水上人家 過了玄光寺,遊客、車輛明顯變少,穿梭在筆直的杉木林中,享受寂靜的幸福。 過了「潭頭」以後,急速下坡,翻過圍繞日月潭的群山,眼前呈現完全不同的景致 - 頭社盆地。大部分的旅遊書籍都主張日潭與月潭是以拉魯島(舊名光華島)為界,右邊是日潭,左邊是月潭。但頭社當地人說,頭社盆地以前是一座湖,月潭指的是這座湖。
頭社盆地中的古厝,是一座三級古蹟。 右轉台21,長升坡,途中回望頭社盆地及台21甲。 寬廣平整的路面,稀少的車流,陰涼的天氣,配合大遍的樺樹,有種置身國外的感覺。 過了兩個隧道後,路邊出現自行車專用道,許多車友在公路上狂飆,但我選擇進專用道慢騎。
這是我這次環湖最喜歡的路段,陰冷的天氣,配合樹葉落盡的白色台灣巒樹,很有北國的味道,超有Fu的。 如果你晴天來到這裡,就不會有這種Fu了,千萬不要怪我拍照騙你喔! 這段單車專用道一直延續到水社壩上 水社壩旁,愛駒與水社山合影 快速經過水社商圈,通過九龍口後開始爬升,吃下這一片蛋糕,來到文武廟,這裡是觀看日月潭落日的理想地點之一,文武廟前停了十多輛遊覽車,全是大陸的遊客,我這單車客與他們一起擠在觀景台上,反而顯得有些異類了。 逃離喧囂的文武廟,滑向營地,滑向孤寂,滑向屬於我的日月潭。
坡度分析圖 Facebook 留言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