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子寮絕壁及四分尾山
汐平路-姜子寮路-內曾路-鵠鵠崙路
20091208

距離 57km, 總爬升 1120m
均速 12.9, 極速 50 km/h
騎乘時間 4:27,旅行時間 8:00
留言與討論

  

多年前,「姜子寮絕壁」曾是汐止市力推的當紅炸子雞景點,後來發生大崩山及土石流,漸漸就被大家遺忘了。現在,台北縣水土保持局已經將該地整治完成,並在下游開闊處沿著河川及谷地闢建了「姜子寮親水公園」,假日時來此遊憩戲水的遊客漸漸又多起來了。

「姜子寮親水公園」旁有一條水泥路沿溪而上,單車可以沿著水泥路騎到攔砂壩旁的登山口。登山口步行到姜子寮絕壁約20分鐘,沿途都在樹林裡,生態豐富,常可見台灣彌猴。姜子寮絕壁有一種令人鎮攝的氣勢,絕壁就位在河道旁,筆直的拔地而起,約高20公尺,由兩種不同質地的砂岩組成,站在這裡不禁讓人體悟自己的渺小。這裡的河道從一大塊巨石上流過,沒有人確知巨石大小,在現場用目測估計,裸露的部分就有數十公尺長寬。溪水在巨石上蜿蜒流過,切割出美麗的紋路,讓人慨嘆最柔的水,有著最堅強的力量。溪水到了巨石邊緣突然傾洩而下,形成了姜子寮瀑布,豐水期時瀑布水流與聲勢浩大,這絕壁、巨石、美瀑讓姜子寮成為汐止的絕景。

四分尾山高640公尺,鵠鵠崙路幾乎通到山頂,扛車一分鐘就上去了。四分尾山是二等三角點,擁有幾乎360度的絕佳視野,東北側可見基隆嶼、基隆山、五分山,從西北側逆時針依序可見七星山、大屯山、淡水出海口、觀音山、林口台地,南邊可見深坑地區的皇帝殿、新店地區的獅仔頭山。從鵠鵠崙路小坑路叉口,一路上到分尾山四,無止盡的陡坡,絕對滿足玩家對陡坡的渴望。從GPS的軌跡分析,這段陡坡長三公里,爬升270公尺,平均坡度約9%。





姜子寮位於汐止東側,先走汐平路,再轉姜子寮路,姜子寮路起點路段很窄,過了聚落後就突然變寬,如果光從路面平質及路幅來判斷,會讓人誤以為是條省道。姜子寮路沿溪而上,河床上逆光的芒草是冬季最美的風景。

姜子寮親水公園位於一塊寬闊的谷地中,展望極佳(按這裡看全景圖

「姜子寮親水公園」旁的一條水泥路沿溪而上,單車可以騎到攔砂壩旁的登山口

登山步道大部分是石塊堆砌而成,少部份是泥土路面。

石塊表面濕滑,有些還長了青苔,容易滑倒,請小心行走。

姜子寮瀑布



溪水長期侵蝕巨石,切割出一條河道。

跨過河道,到巨石另一側,欣賞河道中巨石被侵蝕形成的岩石紋路。


站在左岸的巨石上,往上看姜子寮絕壁,讓人讚嘆大自然巨大的力量!

步道的生態豐富,回程在步道上還遇到好幾隻台灣彌猴。在步道的中途有條叉路,通往一間古厝,古厝的牆面全部都是用石塊堆疊而成的喔!牆面的石塊看起來很新,與護坡上長滿青苔的石塊形成強烈對比。

回到汐平路,往上騎,右轉鵠鵠崙路,一開始就是陡升,連上五個髮夾彎後,來到一個展望點,這裡可以眺望剛剛騎過的姜子寮路。

鵠鵠崙路上升到海拔340公尺,左側的叉路是內曾路。從山友的紀錄看到,內曾路上有一座古樸的土地公廟,它的造型與我們在光明路上看到的土地公廟很像,所以我們特別轉進內曾路來看看。

一轉進內曾路,我們就被這裡開闊的視野吸引,看!基隆嶼喔!

再往上爬一些,可以看到對面山谷中的汐平路,汐平路幾乎繞行座山一圈,順著山勢,邊繞邊爬升。

內曾路上的楓葉


找到土地公廟了,與光明路的土地公廟幾乎同出一轍,應該是同一工匠的傑作吧!廟上的石塊依稀可辨「大正五年」的刻字,距今已經九十多年了。

回到鵠鵠崙路繼續往上,大約八百公尺後會與小坑路交接,請注意直行就是小坑路下山,左側有一條路面較窄的水泥路才是鵠鵠崙路,從這裡要好好的享受陡上的天堂路了。

遇到一輛車從山上下了,全車搖下車窗,駕駛問我們:
「你們從哪裡騎上來啊」
「汐止」
駕駛笑笑的搖搖頭,應該在想這兩個人頭腦是否有問題。
「這麼陡還騎啊?」
「還可以啦」
「要騎到哪裡?」駕駛再問
「四分尾山」
「後面更抖喔!小心!」駕駛筆著大拇指,其他乘客也齊聲為我們加油。

天堂處處美景,可不要為了拼不落地而忘記欣賞了!

三公里的連續陡坡,過不完的髮夾彎,衝啊,四分尾山的美景等著我們。

當你站上四分尾山的三角點,就會明白,一切的汗水與辛勞都是值得的。

四分尾山幾乎擁有360度的絕佳視野,東北側可見基隆嶼、基隆山、五分山,從西北側逆時針依序是見七星山、大屯山、淡水出海口、觀音山、林口台地,南邊可見深坑地區的皇帝殿、新店地區的獅仔頭山。看看這張超過180度的環場照片就可以感受了。(按我看大尺寸的環場照片

地圖、路線、軌跡及拍照地點(地圖上的加減號可放大縮小,在地圖中持續按著滑鼠左鍵再移動滑鼠可以捲動地圖,點擊圖上的相機可以秀出照片的圖示,再點擊照片的圖示可以秀出照片)

坡度分析圖

GPS航跡檔、軌跡檔(GPX格式)

  


Facebook 留言板
[回首頁]         [ 留言與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