驚嘆三峽秋水長天
三峽-雲森瀑布-熊空橋-滿月圓
20091008

距離 107km, 總爬升 695m
均速 14.6, 極速 58 km/h
騎乘時間 7:19 旅行時間 12:30
留言與討論

  

滿月圓對許多車友而言是條老梗路線了,雲森瀑布就在滿月圓旁,拜一下Google大神可以發現,通往雲森瀑布的北農峽017這條農路卻絕少有車友紀錄,實際拜訪時,被農路旁中坑溪的美景電到長嘆不已,如此秀麗的溪谷為何不常見於媒體呢?也許因為交通不易吧!這樣剛好成為單車旅行的天堂!這一陣子東北季風在東北部停滯不去,北部山區含水量豐富,溪流水量也跟著充沛了,不只上游的溪流美麗,大豹溪也像換了一身新裝,展現不同的風情。這個時節最適合來三峽,你一定會驚嘆台灣有如此空靈的秋水長天。





從台北往三峽最快的路當然是大漢溪右岸的自行車道,幾個月沒走了,很驚訝的發現,原來稍破損的水泥路面已經重新舖上柏油了,騎來格外舒適。可以感受台北縣政府很積極的推廣單車運動,這是所有車友之福啊!

北111縣道上的廢棄廠房,紅磚綠葉真是絕美的搭配!




隔著大豹溪的對岸,你一定會注意到台7乙省道上台灣春暉學院的綠色大蚱蜢,春暉學院是中華啟能基金設立的啟能中心,綠色大蚱蜢象徵對弱勢族群的關懷。

石板階梯總是勾起人們舊時的記憶。

岩層上硬鑿出的小山洞是北111的地標

小山洞前發現了今天第一座瀑布,以前經過從未注意到有此瀑布,它就從台7乙旁直洩而下,約三、四層樓高,應該是因為最近多雨,水量才會如此充沛,平常應該如細絲才未引人注目吧。


湊合橋前,湍急的溪水與沈靜的溪石一起舞出令人驚嘆的舞碼




過了湊合橋就算是北114縣道了,大豹溪左岸有十八洞天,可惜啊,人為的建設將這個天然傑作糟蹋得令人不忍卒睹!很勉強的儘量避開人造物,我才按下了快門 。

過了「插角」及「大板根」,左岸有另一座瀑布,東眼瀑布。

騎在北114上,一直聞到一股淡淡的香味,是檳榔花開的季節了。「插角」到「有木」間,路旁有許多蜜源植物,吸引了成群的蝴蝶在此覓食。



東麓瀑布,今天的第三座瀑布,位於大豹溪左岸,往東麓的產業道路前。

這裡不是太魯閣的砂卡檔溪,這是三峽的大豹溪!

八仙橋前,水車寮溪匯入大豹溪,匯流處的溪瀑美麗得令人摒息!

「二十四甲」附近,大豹溪不甘寂寞在這裡秀一場360度的迴旋踢。

18mm的鏡頭,裝在APS-C片幅的單眼相機上,約當傳統35釐米膠捲相機的27mm,碰到這種場合就會覺得需要超廣角的鏡頭。恩,應該可以用這張照片向女王申請12-24mm鏡頭,預算未核准前,只能左右各拍一張來後製環場了!

這裡是主要的分插點,北114從這裡左轉一直到熊空橋。直行變成北115,可達滿月圓國家森林遊樂區。我的首要目標是雲森瀑布,也是在這裡左轉。

這是左轉後的熊空溪



騎到熊空候車亭時右轉,右轉後又是一個叉路口,往下的路會折回北115,往上的就是通往天堂美景的農北峽017

不用怕陡坡,堆滿落葉的路面是通往天堂的道路

一開始的陡坡過後就是緩坡,這段緩坡沿著中坑溪下游而行,千萬不要匆匆騎過去了,找地方下去溪邊,雄渾的水聲、急速豐沛的水流、灰黑發亮的溪石、配合溪旁的綠葉,如此的天造美景,可以媲美北海道的層雲峽。







享受完這段下游,等在前面的是一段1.2公里長,平均坡度10%的陡坡,加油了!

等到你覺得坡度變緩後,就來到這個往雲森瀑布的登山口了。

雖然是登山步道,感覺前段還是可以小小的off road,就騎進來了。

第一次在這種步道上off road,車把上掛了車手袋,裡面有台單眼相機,感覺操控性並不好,為了避開石頭,車頭一直需要左右轉動,但車手袋的重量形成慣性,常常妨礙左右轉動的控制。輪胎是防刺胎,胎面不若巧克力胎抓地力強,常常打滑。

路上大石塊越來越多,感覺單車是累贅了,找個稍寬闊的路面,將單車斜倚路旁,靠雙腳前進了。

如果你的單車適合越野,其實還是可以嘗試往前的,過了石塊路段,還是有不錯的泥土路面。

遇到第一個過溪流的路段,如果想保持鞋子乾燥,可以小心的從旁邊的木頭上通過,如果騎車進來,只能踩在石塊上快速通過了。

越往裡走,林相越豐富

大約進入步道一公里後,遇到一個大型的坍塌路段,原來的步道被封閉起來,新路下切到溪谷。在溪谷中可以看到土石流沖毀了原來的步道。

大量的土石堆積在溪谷中,站在土石堆上,應該不會有人在此說「人定勝天」了!

越過土石堆,可以看見主河道,轟隆隆的水聲從主河道前方傳來,空氣中瀰漫著水氣,雲森瀑布應該就在前方了。

土石堆旁有木梯可以回到原來的步道

順著步道很快就看到雲森瀑布了(這個瀑布的原名是雲心瀑布,雲森瀑布是三個瀑布的合稱)

順著登山客綁的的路標下到溪邊,看地形這裡有兩條溪匯流,雲森瀑布在溪的另一邊,要越過這條溪才可到達瀑布下方。

在溪邊遍尋不著過溪的路徑,溪中有一根長樹幹,樹幹上還綁了繩子,想起規劃路線時曾經參考一些山友的紀錄,依稀記得記錄中提到要經過獨木橋,那獨木橋應該就是目前已流失在溪中的樹幹了。可能是最近的大豪雨沖垮的。

往上高繞尋找過溪路徑,沒找著,但這條溪上游也有個小瀑布。

背著車手袋與腳架,行動不是很方便,為了安全,決定不渡河了。撤回望見雲森瀑布的地方,透過樹林,在此就可感受雲森瀑布驚人的氣勢。

原來想在瀑布邊午餐,過不去,只好再回到剛剛土石堆積的溪谷中。坐在巨石上,望著有「大河戀」氣勢的河谷,啃著五十公里外帶上來的飯團,幸福啊!

因為停下來午餐,我才可以更細微的觀察土石流對這裡造成的影響,先看看土石流吧,想像一下多大的力量才可以一次推動這些巨石!

土石淤積了河道,形成一個小偃塞湖,湖水從缺口溢出

看這些樹木的根部就知道,原來的水位沒這麼高的

土石流本身也形成了新的支流

回程補拍原路經過的一些小溪瀑




可靠的老朋友還是靜靜的在這裡等待著(難不成要跟別人走?不可能,因為一路上我都沒遇到任何一個人)

從農北峽017下來,起點處往北115的便道會越過中坑溪,這裡可以一覽中坑溪兩岸,留下中坑溪最後一張倩影,滿足的回到北114,往熊空橋而去。

北114最後這幾公里是沿著熊空溪左岸而上,熊空溪沿岸住家少,水質清澈,遇到轉彎、落差等地方都是美景



這裡還有一個熊空水庫

沿路車少、路面好、空氣清新、景色宜人,一級棒的單車道路

看到熊空橋,這裡就是北114的終點了。

熊空橋旁的加九嶺山步道,從這裡可以越嶺到烏來紅河谷。

過了熊空橋,有水泥路往上,事前查的資料說水泥路面約兩公里,然後就是off road。

熊空溪沒有熊,但有空靈之美

一路下滑,轉到北115往滿月圓。清水橋前瞥見對岸小巧麗緻的瀑布,立刻轉動把手過橋

續行北115,沿著蚋仔溪左岸往上游走,最後進入滿月圓的水泥道路

售票口前的小拱橋,今天的終點了。

橋旁的溪瀑,今日的封鏡之作,感謝觀賞!

地圖、路線、軌跡及拍照地點地圖左上角的加減號可放大縮小,在地圖中持續按著滑鼠左鍵再移動滑鼠可以捲動地圖,點擊圖上的相機可以秀出照片的圖示,再點擊照片的圖示可以秀出照片

路線圖

坡度分析圖

GPS航跡檔、軌跡檔(GPX格式)

  


Facebook 留言板
[回首頁]         [ 留言與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