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芝石門山海戀之重返武當
大屯溪-八連溪-真武寶殿-貝殼廟
20090924

距離 124km, 總爬升 1503m
均速 14.2, 極速 58 km/h
騎乘時間 8:44,旅行時間 14:20
留言與討論

  

這次旅行的主要目的地是青山瀑布與三芝石門的臨海景點,但規劃時左腦卻將真武寶殿列為第一個要完成的目標。右腦一直嘀咕為何要這樣高繞來自虐自己呢?

話說上次的「大屯山系西麓絕色的慢活密徑 」,從八連溪騎上了武當山門,在山門前瞻仰了上山的陡坡,當下立了大願,下次來北海一定要入山。所以左腦告訴右腦:「跟武當山路說好了要去騎它,它已經等了兩個星期了,再等下去會很難過的,土地公也會不高興的。」

六點,左腦叫醒昏睡的右腦,還願去了。一路來到關渡,溪中短暫的影像讓我不自主的緊急煞車,頭頂僅剩的幾根頭髮肅然破冠而出,汗毛直立,四肢雞皮疙瘩,全身觸電顫動不已!上蒼在水中說法:『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

你被電醒了嗎?早上七點,你在哪裡?在枕頭山上與周公打交道?還是與車友在戶外享受著美好的晨光?

進入101縣道,溫暖的澄色陽光灑在這群早起的工作者身上,真的感謝他們的辛勞,乾淨的道路讓我有一整天愉快的心情。

過了北新莊,第一個引人注目的就是這個大型寶塔,淡淡的磚紅色樓體,配上寶石綠的屋頂,在藍天之下,青山之中,一掃墓園給人的陰森氣息。

大屯溪旁上演著一場大戲,一哇哇的芋頭田、茭白筍田,田埂旁交雜種著金針,澄黃色的金針花隨著涼爽的秋風舞蹈,讓人不得不佩服農夫與節氣合作無間的演出。

101縣道左側有告示牌往『大屯溪自然工法公園』,沿著指示進入田間小路,往下切到溪畔,雖然離縣道只有幾百公尺,但彷彿進入另一個世界,這裡依稀可以感覺到時間靜靜的在萬物間流動 。

大屯山數十萬年前的噴發遺跡在此見證了多少物種的演繹

聽到悅耳的水聲,聲音不是來自溪邊,是從稻田與山壁間傳來,停下車觀察稻田與山壁,我化作印地安的追蹤師,細細地觀察著植物、聲音、氣息、地形、風向、芬圍,感覺在萬物中流動的靈,當下判別稻田與山壁間應該是一個好藥靈,背起相機、取下三角架,越過稻田,BINGO! 我的好藥靈小溪,多看一下這幾張照片,應該可以保持整天的好心情。



靜靜的在好藥靈小溪旁待了一段時間,回到路上,轉個彎就到溪底橋了。這裡是大屯溪自然工法公園的主要展示點,旁邊的導覽圖是這樣解說的:

大屯溪溪底橋段於象神和納莉颱風期間,由於豪雨引發土石流,造成河道箱涵阻塞,河岸沖毀,農地流失等災害,水土保持局於91年先進行溪底橋之改造工程,台北縣政府繼續於92年進行溪流整治。

從橋上可以看到兩邊溪流整治的工法與結果

掉頭往101縣道爬,在陡坡中遇到了駝著背、倚者兩根細竹竿吃力行走的老伯。不想驚動他,我將相機瞄準他右側路邊,老伯緩慢平靜的靠近我,我靜靜的按下第一個快門。

老伯經過我身旁時,我的相機還是對準原來的地方,左眼的餘光瞥見老伯臉上與歲月激烈交手的痕跡,每條痕跡都是那麼深沈而強烈,但整體卻呈現出一種圓滿的協調感。

確定老伯走離我一段距離後,我慢慢的轉過身,望著劬劬的背影,感慨萬千地按下快門!

回到101縣道,在大屯溪河谷轉了一個大彎,轉彎後有一個觀景點可以展望河谷地及遠方的面天山與向天山。

北海福座就在101縣道旁,不管你喜不喜歡,都一定要面對它,那就以豁然的態度來欣賞他吧!

越過101縣道高點後開始下滑,注意北11的指標,進入北11後很快就有一條叉路,左側是北11本線,會先下溪谷過橋後沿八連溪右岸而行,右側是清溪路,會沿著八連溪左岸而行。我選擇走清溪路。

進入清溪路不久,另一座大型的寶塔現身了。

走清溪路是有原因的,在這路上可以慢慢地欣賞對岸,觀察目標,等會兒我們就要騎到寶塔旁。

八連溪有幾條支流,支流上分別有連松寮一號橋及二號橋。

連松寮一號橋的旁邊有一座古樸的小橋「松溪人行橋」,這人行橋與一號橋平行跨越同一溪流,這裡的交通量明顯不需人車分道,所以可以猜想這座人行橋應該在連松寮一號橋之前就已建成,而清溪路以前可能是僅容人行的溪邊小徑了!

人行橋旁的溪景,以前應該是孩子們的戲水樂園。

接上右岸的北11,往西邊騎一下就到了這個交會點,有產業道路往上可以爬升到寶塔旁。

往上爬遇到的第一個叉路,左邊是三芝鄉示範公墓的牌樓,應該就是寶塔所在地。牌樓旁還有看板,貝殼廟往左,真武寶殿往右,真奇怪,這兩個點都是在北15上,為何分別指到不同的方向?看看Garmin的圖資,這裡沒有叉路,應該再往前走一點才有叉路的。往前騎了幾十公尺,過了地圖上的叉路位置,確定圖資有誤,又折回到到這裡,取左路往上攻去。

這段是墓園裡的道路,有很多段會定格的陡坡,間雜著幾段緩坡,回家後從軌跡檔計算,爬升約103公尺,騎乘距離1.1公里,平均坡度約9.4%,這算是進武當山門前很好的熱身!

有幾個髮夾彎是很好的展望點,可以眺望小觀音山、菜公坑山、面天山、與向天山。

終於爬到寶塔旁,墓園總是有最好的view!

轉東北邊的產業道路(應該是青山路的一段)往北15,兩旁有新栽種的櫻花樹,目前不是櫻花的季節,但路旁還是開滿了不知名的小花。

終於到了武當的山門了,望著山門後的陡坡,先喝口水,大聲地稟告山神,我要上去了!

雙人肉汽缸不停地壓縮與爆發,引擎由怒吼慢慢轉為低嚎,在快要爆缸前,終於看到了崢嶸山頭下的真武寶殿!

擠出最後的一絲力氣,爬上了北15的盡頭 - 玄門書苑。

從書苑左側來到真武寶殿,這裡展望極佳,真是呼應了大殿前的匾額「遙對武當」

真武寶殿風景好,又有廁所及飲水機,是個很好的休息補給點。

回到玄門書苑,書苑的右側有條綠蔭小徑,路面還算平整,感覺應該是很棒的單車路徑,地圖上顯示這是一條古道,通往嵩山及竹子山前峰,但那裡好像是管制區。往這邊走會越來越偏離原訂計畫,所以就沒再往前探了。是否有車友騎過這段路?路況如何?終點在哪裡?

順著北15往下,看,剛才路過的兩座寶塔連成一線了。

到了青山路,可以看見貝殼廟往右轉的指標,順著指示進入另一段的青山路,在貝殼廟前,路旁擺攤的阿嬤遠遠的就對我微笑,我不自主地在攤前停車與可愛的阿嬤聊天。這些地瓜都是阿嬤自己種的,平日遊客稀少,一天賣不了幾包的,很想跟阿嬤買,但是我貨架上已經綁了大腳架,無法再綁這種不規則的地瓜。下次到農村旅行一定要帶馬鞍袋來。

我們常用雕樑畫棟來形容一座廟,但這樣的形容詞不適合貝殼廟(頂山寺),貝殼廟的所有裝飾都是利用貝殼完成的,真是另一種奇觀,有圖有真相喔。




下一個目標是石門鄉的青山瀑布,行前研究地圖知道可從北15轉橫山中路再轉小坑路。但剛剛在北15上看到圓山村地圖,地圖上顯示這段青山路可以通往石門。探險的心又讓全身亢奮,就往下走吧!

緩坡下滑,沿途綠意環繞。

在這麼棒的小路上騎車真是享受

很慶幸選擇走這條路,看到這畫面,你應該也舉雙手歡呼吧!

看到石門發電廠的風車了,應該很快下滑到石門往青山瀑布的小坑路了。

慢慢的樹蔭越來越濃

怎麼樹幹橫亙在路中,想想一路上都沒遇到一輛車,不詳的預感湧上心頭,去年在三峽竹菕的九份路硬闖地圖上沒有的產業道路就遇到類似的路況。

頭洗一半,還是繼續下去了吧!換個角度看,即使這是個錯誤的決定,應該也是美麗的錯誤!

終於來到一片箭竹林中,道路的終點與GPS圖資吻合,現在可以確定北15那張圓山村地圖是錯誤的,在終點前的空曠處可以看到下方的道路與農舍,GPS上有條通往橫山中路的產業道路就在左下方,海拔高度只差不到30公尺。

接下來要往哪裡走呢?且聽下回分解。

地圖、路線、軌跡及拍照地點地圖左上角的加減號可放大縮小,在地圖中持續按著滑鼠左鍵再移動滑鼠可以捲動地圖,點擊圖上的相機可以秀出照片的圖示,再點擊照片的圖示可以秀出照片

路線圖

坡度分析圖

GPS航跡檔、軌跡檔(GPX格式)

  


Facebook 留言板
[回首頁]         [ 留言與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