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雙」小滿貫
石碇-坪林-雙溪-泰平-大溪-礁溪
20081216

里程 131km, 總爬升 1992m
均速 14.92, 極速 46 km/h
騎乘時間 8:47, 旅行時間 10:40
留言與討論

  

十二月初到新竹騎了大滿貫,真的很過癮。回來後就想要在台北規劃一條類似的路線,同時,心理也浮現幾個月來想要將幾條「雙」字輩的路串成一條路線的念頭。

打開MapSource,一條結合這兩個念頭的路線慢慢從地圖上浮現出來。坪林到柑腳稱為「坪雙路」(北42),柑腳到雙溪是「雙柑公路」,雙溪到泰平是「雙泰產業道路」,這是三「雙」串連,為了達到宇老大滿貫的挑戰度,前段再加上石碇到坪林的「豐田道路」(106乙),後段從泰平接上宜蘭的大溪產業道路(宜1)。





從台北出發,繞一圈到礁溪,全長約130公里,總爬升約2000公尺,與大滿貫相當,風景也不錯,所以我稱這條路線為 三「雙」小滿貫

106與106乙分道揚鑣的地方,石碇的雙溪隧道,現在有一個好聽的名字「石碇堡」

看似已經廢棄的「山林禮拜堂」,漸漸歸隱山林了。

石碇老街中最蒼老的在這裡

進入上坡路段,楓紅也開始現跡了。

低角度的光線是拍照的好時機

一個不起眼的地方,用心經營也可以變成一個桃花源

華梵大學前的大型髮夾彎

過了華梵,有幾個不錯的瞭望點可以回望來時路。

過了豐田社區後,沿路都是夾道的芒草

106乙的高點前,連續的髮夾彎、大遍的芒草、配合遠方的山巒,共同建構出冬季的美景。

現在YUKON上裝的是26x1.0的光頭胎,這是上週五Steve相贈的。Steve形容這輪胎如龍泉寶劍,「龍泉寶劍在手,削鐵如泥,只要是硬地騎乘尤其是上坡就如熱刀切奶油般俐落」,今日騎來果然輕快啊!

這寶物是Steve專程從台北騎車南下台中建大背回來的,Steve一背就是八條,上週五與Steve碰面時,他是斜背兩條來給我,我也學著斜背回家,但卻一路扭捏,常常需要動手調整。

這次爬坡輕快,再次想到寶劍相贈的Steve,推想這位英雄如何夜騎到台中,如何一夜未眠又背著八條輪胎回來?就如瑜珈行者,苦行的目的是清醒心靈,但我一路上坡還是不禁推想著Steve是怎麼背負的?斜背?八個捆一起、雙肩背負在後?還是如石田裕輔直接掛在貨架與後泥除之間?

106乙高點,YUKON與龍泉寶劍

Steve 萬般交代,下坡要小心,平地試騎時就已明顯感覺捉地力不如防刺胎,所以下坡路段騎的比以往保守,菩薩保佑,一路平安。

看到這吸收天地靈氣的茶園,想到好幾次嘆著要帶著蜘蛛爐與個人茶具出門,騎到這俊秀的地方,茶香與靈氣一起入口。

國五,希望傍晚的時候順利坐在往台北的巴士上。

一路下到坪林,轉北42往北走,就如照片中的道路,北42一路上上下下,不像106乙直上直下來的乾脆。

雖然一路上下,但沿著北勢溪而行,河床、溪石、岩壁、森林、梯田等構成壯麗的景觀,一直讓我停下拍照,完全忘了雙腳的辛苦。




看這梯田真讓人佩服,有人會講「最牛的田」,也有人說「最硬頸的田」,你想到什麼?我想到一位老兵的銘言「敢向天要,不與人爭!」

紅葉雖美,可惜周遭太雜亂!

無名的瀑布,不要錯過了!

過了闊賴以後一路爬升,人煙也很稀少,但北42的路面仍維持不錯的品質。

海拔563公尺,一度以為這裡是最高點了

北42的20公里處,海拔584,是北42的最高點,再過去一點的大茶壺,就是坪林鄉與雙溪鄉的鄉界。

穿上風雨衣,享受芒草、楓紅夾道的滑行。





滑行到柑腳,找不到食堂,只有一家乾仔店,一口氣向阿桑買了四包花生糖,促進在地消費,兩包下肚,暫時止住飢餓。

柑腳到雙溪是筆直的大道,車速提升。在雙溪午餐,算是今天唯一的一次休息。一路拍照已經用掉許多時間,只能把拍照當成休息的時間了。

雙泰產業道路起點,下半場要開始了。

雙泰產業道路可以賞櫻喔,明春要再來一次,想像車輪輕輕揚起滿地的櫻花瓣,前進的視野中,整排的櫻花慢慢的後退,幸福喔!

經過一早上的美景,雙泰路一開始是在山谷中爬升,沒有溪水,也無法眺望遠方,覺得有點悶。沒有櫻花,就看看野花了。

一直爬升到稜線上,終於可以往東眺望山巒了,依照方位判斷,遠方應該是草嶺古道一帶。

繼續爬升,迎面來了一輛房車,四面窗戶都開著,三位著工作服的原住民停了下來,

「這樣騎會不會很累阿?」

「還好啦!」

「需要水嗎?」

「我還有」

「來,吃這個」

伸手接過一個雙胞胎,「謝謝! 感謝!」

吃在嘴裡,甜在心裡!

再度看到東邊山巒,從依稀可見的步道更確定那是草嶺古道了。

不用羨慕草嶺古道,雙泰公路旁也有一條辭職嶺古道

蘭平千里瞭望台,雙泰公路的高點。

登上瞭望台,由北往南連拍



結合四張連拍的全景圖(按一下看大圖

虎豹潭,泰平之前的一個景點

泰平,位在山谷中,住戶不多,派出所也很小巧。

小小的河谷,耕地更顯珍貴。

冬日午後的山谷裡,太陽公公三點半不到就打烊了,古樸的水泥橋在漫射的光線中更顯蒼鬱。

原以為會一路下滑,但過泰平後又開始爬坡,左轉大溪產業道路(宜1)後一直上到海拔500公尺,終於可以滑行了,心情也跟著放鬆!

不久,海平面出現了。

再越過一個個山坡,濱海公路也出現了。

連續的髮夾彎是大溪產業道路最美的地方

望見龜山島,山區路段就要結束了。

4:20回到平地,大溪到礁溪還有20公里,不敢休息,一路時速30巡航,五點多一點到達礁溪的首都客運,買了三盒特產,把單車放到巴士的行李廂中,嘴角上揚的回家了!

地圖、路線、軌跡及拍照地點地圖左上角的加減號可放大縮小,在地圖中持續按著滑鼠左鍵再移動滑鼠可以捲動地圖,點擊圖上的相機可以秀出照片的圖示,再點擊照片的圖示可以秀出照片

路線圖

坡度分析圖

GPS航跡檔、軌跡檔(GPX格式)

  


Facebook 留言板
[回首頁]         [ 留言與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