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梅雨下了一整個星期,終於放晴了,想規劃一條健腳的路線, 把目光焦點移到地圖上106縣道與坪雙路(北42)中間這塊區域,許多農路與鄉道交雜在這片山區中,如果利用乾溪路、番子坑農路、及北43在右側,再加上106縣道、豐田道路(106乙)及坪雙路(北42),就可構成一個環繞這片山區的三角環形路線,除了106縣道假日時車輛稍多外,其他路段的車輛都不多,應該是條不錯的黃金三角單車路線: 迫不及待地把航線的海拔變化show出來,賓果!挑戰度應該超過巴拉卡+大屯山!心動了嗎?趕快看完,準備出發了。 黃金三角的起點,石碇雙溪橋旁的休息區,目前正改建中... MapSource 上標示 109的道路(前段稱為豐田道路),現地的路牌是106乙,Garmin 地圖更新的速度該加油了! 過了石碇市區,開始慢慢爬升,路況不錯,但時有機車及重車,尤其是一些深怕人家不注意他的超級噪音製造者,將自己的快樂建築在別人的痛苦上,可憐阿! 第一次玩行進中的自拍 從九寮坡開始,坡度開始變陡 隨著海拔的升高,兩旁的景色也越來越有看頭。 望見華梵大學了,這是106乙的一個重要里程碑。 持續的髮夾彎上升 過了往華梵大學的叉路,車輛幾乎瞬間蒸發。 回望來時路 到了觀音像時,可以看到國五,原來需要抬頭望國五,現在國五車道上的車子只有螞蟻大小了。 整山的油桐花很美,萬綠叢中一點白,努力作自己,也是另一種美。 熱到快中暑了,終於,106乙的最高點,海拔約600公尺,在此休息拍照時,有幾位騎公路車的車友也上來了。 為了避免曬傷,穿上風衣,開始下坡,路幅變小了,坡度陡,轉彎多,沿途的茶園及遠山構成一幅幅美景,慢慢欣賞,也就不急著下滑了。 快到坪林了,北勢溪在此切割出漂亮的溪谷 下到坪林,遇到一位騎TCR2的車友,小鍾,大四學生,我們的路線一樣,就一起騎了。 接上北42(坪雙路),路幅明顯比106乙小很多,但是北42伴著北勢溪蜿蜒而上,雖然坡度時有起伏,騎起來格外舒適。 出發前用MapSource、Papago、Google Earth分析過,北42沿路有兩條鄉道可以連接平溪,一條在漁光國小之前(璋空子路),一條在過了漁光派出所後的乾溪附近(乾溪路),我選擇乾溪路往北經番子坑農路接北43到平溪。 從北42轉進乾溪路,開始飄雨,陡坡上升,坡度類似上大屯山的那一段,最陡的時候,還要使出很久沒有使用的蛇行上坡法,原來我覺得自己太遜了,但看著前方騎著公路車的小鐘,也是同樣的騎法,我比他長二十歲以上,又騎登山車,只要腳不落地,就應該算不錯了! 靠近此路段的最高點前,小鐘說這裡有點像北橫,上個月他曾經挑戰單日北橫北宜來回,清晨五點出發,晚上九點回到台北,阿!年輕真有本錢! 到了最高點,回望來時路。 氣象預報降雨機率是零,但我卻在細雨中快速下滑,一小時前曬到差點中暑,此刻卻寒風刺骨,早上出發前將雨衣從車手袋取出,真是不測。應該記著以前爬山的經驗,山區的午後多雲雨,走山路最好帶著雨衣。 從轉進乾溪路上坡開始,到最高點,再下坡到東勢格路、番子坑農路、北43叉路口為止,途中完全沒有遇到任何機動車輛或單車。 這裡就是北43接上106雙菁公路的地方 往平溪騎,隔著芊蓁林溪遙望對岸的山頭,可以欣賞五月特有的油桐景致。 平溪國小,可愛小巧的山中學校。 菁桐,有高挑金髮的白人旅者,有忙著蓋章的日本遊客,賣冰的阿嬤用廣東話向拖著行李箱的香港同胞叫賣,阿嬤告訴我這兩位小姐在找名宿,路過的小孩講著聽不懂的語言,阿嬤問小孩的新移民媽媽,這是越南話嗎?媽媽說是國台越混合著,我告訴阿嬤,菁桐是個聯合國了! 回來後,利用軌跡觀看實際的坡度分析圖,並沒有如原來航線所預估的有許多小的升落,看來,MapSource的路線資料可能有些偏差,尤其在山區,幾公尺的偏差可能就會造成明顯的海拔變化,這可能是利用航線預估的爬升圖會有許多小升落的原因。 坡度分析圖 GPS 軌跡檔 , Google Earth 軌跡檔 (請安裝 Google Earth 就可觀看詳細的路徑與地形結合圖,並可以播放旅程空中遊覽) Facebook 留言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