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1102 台灣媽媽
環島第十二天
台中-豐原-泰安-勝興-苗栗-新竹

Dist 111 km
總爬升 922 m
騎乘時間 7:40
留言與討論

  

感謝台中國軍英雄館給我們一夜好眠,環島已經讓我們的生活遵循一套準則來運作,與往常一樣6:00AM起床,舒服的享用一頓早餐,八點多牽出單車,走台3朝豐原出發。

熱身了一個小時,抵達豐原,吃香蕉的時間到了。在台3與台13交接處,有一家蠻大水果攤,老闆娘看起來很親切,讓人看了就想跟她買。一共買了六根,每個人就在攤前當起了猴子。

老闆娘及一些媽媽們開始圍過來看這三隻會騎單車的猴子,大家你一句我一言的問單車、問裝備、問旅程、問住宿... 大家都瞭解了以後,許多媽媽們開始為我們加油打氣,老闆娘轉身裝了一大袋的橘子要贊助我們,我們很感激的收下!拿起相機要為老闆娘拍一張紀念照,但相機一拿出來,老闆娘立刻不好意思的回過頭去。

「好!不照了」,將相機放到胸前,老闆娘才回過頭來,老闆娘一直都是笑瞇瞇的,她的眼中流露著深深的關懷,轉身又拿起一棵西瓜,
「騎車火氣大,送你們一棵西瓜,我幫你們剖了,帶在路上吃」
趕緊婉拒
「老闆娘,謝謝啦!不過,西瓜我們騎車不好載,一路震動,只怕會撞爛了」
「那多拿幾顆橘子給你們」
「謝謝,這些已經夠了」
「那多帶幾瓶水在路上喝,我這兒有一箱礦泉水」,說完就叫老闆去後頭搬水,
「老闆娘,謝謝啦!我們的水已經夠了,等一下要爬坡到勝興,水帶多了太重,不好爬」
「真的夠了嗎?」
「真的夠了,謝謝!」

老闆娘年紀應該與我相當(也許Jimmy看起來像她兒子),擺攤賺錢已經夠辛苦了,但對我們卻是如此的關懷與慷慨,就像台灣的媽媽對待子女一樣,即使子女已經獨立,已經豐衣足食,每次回家時,仍然會關心這兒、關心那兒,再把家中有的食物、小東西塞給子女。

沒有取景,直接按下胸前相機的快門,悄悄地留下這張豐原媽媽的紀念照。(也許你已經注意到了,前景是猴群吃剩的香蕉皮)

豐原媽媽的心意

帶著滿心的感動,走台13離開豐原市區

要穿越大甲溪,美景當前

眺望大甲溪上游石岡一帶

東北季風又開始發威了,越往北,風中的寒氣越深,在后里暫停,大家將風衣穿上。

滑下后里台地,來到泰安鐵道文化園區,由舊泰安站當地社區所營造的懷舊鐵道文化園區。

陶醉其中

非假日,這裡感覺閒適恬靜

舊泰安站

泰安的名氣沒有勝興大,遊客比勝興少很多,也因為這樣,保留了這個車站原來的氣氛。

火車時刻表,車站的作息表

遊子歸來地方,許多歡喜的相聚從這裡開始

這裡有站長青春的回憶

謝幕的燈光已經熄滅

立在鐵道旁的「台中線震災復興紀念碑」,用日文記錄了民國二十四年四月二十一日在大安溪中游發生的強烈地震,這次地震為當時的鐵道台中線帶來非常大的破壞,經過三年艱苦的復建工程,才在民國二十七年七月十五日完成全線通車。

可能假日才營業的鐵路飯館

整個社區都很乾淨

新舊交雜的雜貨店

泰安,就像一位傳統的台灣媽媽,安靜的在此等待遊子回來。

走舊台13線,離開車潮,義里橋,享受西部難得的寬闊、從容,讓心靜下來,開始自己與心的對話,開始自己與自然的對話。

藍色的11月,我的YUKON與義里橋

大安溪與火燄山,在高速公路上不曉得經過了幾次,卻從未停下來細細品味。

觀察Daniel鼓起像拖曳傘的外套,應該可以體會東北季風對我們行進的影響。

在義里橋碰到小黃,他好像很喜歡我們,開始跟著我們

進入「苗51」,許多年代重疊的空間

停下來拍照,小黃就趴下來休息

一上路又跟上來了

后里台地旁的世外桃源

走「苗49」,開始一路爬坡,東北季風被隔絕了。雖然坡度很陡,但與逆風比起來,我還是喜歡用汗水來交換海拔高度。

山中處處驚豔

小黃一路跟著我們爬坡,我們爬得全身汗水,小黃卻一派輕鬆的玩耍!小黃,回去吧,跟太遠了,會迷路的!

也許小黃是被人拋棄了,現在想認我們當新主人

爬升到海拔320公尺,接著一段小下坡,滑行到大安溪上游一條支流(魚藤坪溪)的溪谷,龍騰斷橋出現在眼前。

斷橋旁有龍騰斷橋史蹟簡介,是由世居魚藤的賴鼎公所作:

中日甲午戰爭後,日本佔據了台灣,開闢了縱貫鐵路山線最險峻壯觀之路段泰安至勝興,短短八公里路段,經過了六座隘道,三座橋樑是鐵路縱貫線坡度最陡的路段。尤其3號隘道口至勝興車站間每十公尺爬升一點五公尺至2公尺。勝興車站是縱貫鐵路最高點,龍騰剛好在兩站中間。

龍騰斷橋建於西元一九零五年,完工於一九零六年,總長200公尺。橫越魚藤坪溪。橋面離溪底50公尺。建北橋墩時需質地堅硬之磚塊,還特地至鶯歌挑選一座磚窯,專責燒製。在燒製過程都經過專人指導,嚴格品管,所以磚塊的硬度和質地都符合最高要求。在當時要建一座堅固之火車行駛之橋樑,確實是一大挑戰。 此座橋墩沒用一根鋼筋,一包水泥,只用紅磚塊及花崗石塊供平衡及火車行駛時有吸震功能。石灰功效同海菜粉黏著劑,以高超的施工水準,及優美幾何弧度,建立此座目前仍殘存且聞名國內的龍騰斷橋。

一九三五年四月二十一日凌晨六時發生七點三級的關刀山大地震,距離龍騰斷橋僅5公里,天搖地動,短短數十秒之間,魚藤坪兩百戶人家無一棟房屋倖存。當然也包括當時被認為最堅固的魚藤坪橋。

浩劫過後,為儘速恢復南北交通,但因斷橋受損嚴重無法修復,便在斷橋以西 60公尺處,建新的鐵橋。當時是日本發動二次大戰前夕,因此日夜趕工,除師父及技術人員之外,也再當地招募民工義務勞動。

一九零五年建造龍騰斷橋時,日本人對火車行駛之鐵路橋樑建造技術還未成熟,所以請了英國鐵路技師來技術指導。龍騰斷橋在關刀山大地震橋面受損不堪使用之外,其堅固的橋墩絲毫不受影響。

一九九九年九二一大地震,第六支橋墩又斷了一節,原外側弧度最優美最壯觀一支斷掉,深感惋惜。

龍騰斷橋見證二次地震災難,依然殘蹟保留。二條廢棄鐵道併行存在, 世上罕見,蔚為奇觀。

兩次大地震的活見證

Yukon不到一歲,跑了一千多公里,來看百歲的爺爺

老中青三代合影

新人與舊橋

繼續爬坡往勝興,咦!好有意思的指示牌,「苗49」並非單車專用道呀,可能是要汽車駕駛人注意單車吧!

山中美景處處,塵囂紛擾微不足道,爬坡完全不覺辛勞

爬到最高點,開始有一些人潮,沒錯,勝興火車站到了。

勝興火車站是縣定古蹟,以下是苗栗縣文化資產資料手冊內對勝興火車站歷史的考據:

勝興火車站的前身是「十六份信號場」,於1908年設立,「十六份」是勝興舊名,早年山區盛產樟木,先民曾在當地設置 16 座蒸餾樟腦的爐灶,因此而得名。「信號場」就是「號誌站」,主要辦理上下列車交會運轉業務。

車站建築主體於1912年3月31日興建,最早式樣為一層樓木造兩水波屋頂,日式屋架,鍍梓鐵板,土庇 11 坪,木構架上覆亞鉛板。

1930 年,因為山產運輸需要,十六份信號場改為十六份停車場,開辦客貨運業務,當時貨運業務繁忙,遠在大湖地區出產之木炭、香茅油、水果等,皆由本站運出。

1935 年中部大地震,十六份停車場到台中間的舊山線鐵路橋樑、隧道受損嚴重,停駛整修 3 年,到 1938年才恢復通車。

台灣光復後,車站附近設勝興村,1958 年(民國 47 年)十六份驛才正式改名為勝興火車站。

1973 年(民國 62 年),增設 167 號誌站及兩處安全側線,並架設電氣化設備。

台灣經濟產業結構改變,加上公路交通發達,勝興火車站貨運業萎縮,1983 年(民國 72年)勝興車站停辦貨運,專辦客運。

勝興火車站標高 402.326 公尺,為台灣縱貫鐵路最高點,三義到后里舊山線是西部幹線最陡峭路段(坡度達25 / 1000),早年蒸汽、柴油火車頭馬力不足,經過這段路,速度奇慢無比,下雨天還會後退,有時要有兩台蒸汽火車頭,前拉後推,天雨鐵軌還有鋪砂,增加車輪摩擦力。

勝興村搭火車通勤就學、上班的住民,為節省勝興站下車再走路回家的時間,經常趁列車爬坡「龜速」時「跳車」,有些司機善體人意,還會刻意放慢速度,方便大家。

除了乘客可以跳車,連米袋等貨物,也衍生一套「丟包」卸貨的專業功夫。

舊山線鐵路三義到后里段單線設計,而且設施老舊,台灣鐵路局執行改線工程,截彎取直設計新山線鐵路與雙軌化工程, 1998年(民國 87 年)9 月 23 日新山線鐵路完工通車,列車改線,舊山線鐵路、勝興站功成身退,從此走入歷史。

勝興火站於 1974 年曾擴建運轉室,1996 年曾全面整修,但主體結構、格局、材料,均維持原貌、原材料,但無論其海拔高度、建築歷史,在台灣鐵道歷史文化上,占有重要地位。





站內保留著最後一份時課表,這份時課表是民國87年5月26日修訂的,大約四個月後,民國87年9月23日勝興站功成身退。

有點殺風景的人形板,真傷腦筋!

已經下午兩點了,先吃飯吧,就到Daniel推薦的邱媽媽客家餐廳。已過吃飯時間,老闆娘邱媽媽知道我們很寶貝單車,就叫我們將單車牽到入口處以便幫我們看著。

老闆娘待人很親切,店內的裝潢很有古意

招牌的客家板條是一定要點的啦!

勝興車站前的商店街,總體來說,有懷舊的味道,但欠缺整理規劃,招牌較雜亂。

勝興火車站新地標「勝興虎泉」,虎泉是勝興車站廣場前一個抽水唧筒,在自來水引進前是勝興周邊最重要的民生用水來源。

在一片仿古的商店街中,這棟廢棄的老房子才是真正的古物

鐵道對面也有幾家咖啡餐飲店,裝潢與當地環境頗為相配

細細的品味勝興車站周遭,回到邱媽媽的店,繼續品味邱媽媽的挫冰。

品嚐完挫冰,時間已經是下午三點半了。今天玩得真過癮,但到目前才騎了四十多公里。離今天的目的地新竹還有七十多公里,再一個半小時就天黑了,要趕快上路了。

明天就要回到家了,邱媽媽的花生糖看起來蠻好吃的,買點回去當作禮物!

邱媽媽知道我們要一直騎到新竹後,包了好多根的棒棒糖塞給Jimmy,「要騎很久耶,這些給你們在路上邊騎邊吃,大家都要吃喔,會很有力的!」

我們何其有幸,一天內遇到兩位台灣媽媽。

從勝興一路滑到三義,回到台13,開始趕路了。

4:20PM抵達銅鑼,在加油站休息,站長瞭解我們的旅程後,頻頻向我們致敬加油,真不好意思,我們只是做一件想做的事而已。

拿出邱媽媽的大力水手棒棒糖,含在口中繼續北上!

到達苗栗時天色已經全黑,趁著Daniel更換碼表電池時,再拿出一根大力水手含到口中,接著是一段在丘陵間上上下下的山路,車不多,路燈少,人煙稀少,感覺在黑暗中騎了好久好久才回到文明世界,竹南。

在一家超商旁休息,吃完綠豆蒟蒻,三個人又合力將豐原媽媽的橘子嗑完。雖然已是晚餐時間,但心裡想著新竹城隍廟的小吃,GPS估算到新竹市區約剩20公里,就繼續上路往新竹騎了。

原來就預估最後這一段不好騎,果然,在香山路段風勢就變大了,在新竹市的內湖接上台1線,風勢變得更強。新竹的風真不是蓋的!

大逆風下,只能龜速的前進,看著碼表,時速常常不到十公里,有一度,Daniel還想把泥除拔掉,以便降低風阻。這20公里的路程,我們花了快兩個小時才騎完。

晚餐後,依照Papago的導航去找新竹國軍英雄館,但到達Papago地圖上的地點時卻是一間大飯店,在附近找了好久都沒個影子,最後打104問電話,才知道新竹根本就沒有國軍英雄館,Papago的資料庫顯然有誤。真的讓我們在環島的最後一晚又學到一個教訓。

已經晚上九點多了,連續趕了四個半小時的路,大家都有點疲累,在附近看了幾間旅館,都不太滿意,最後,Jimmy電話找到了他的一位同事可以收留我們,十點鐘住進他同事家,真的很感激他的這位同事(及她的老公),今天的第三位台灣媽媽(恭喜她,快當媽媽了喔)!

路線圖

坡度分析圖

Facebook 留言板

 

[回首頁]         [ 留言與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