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1024 風雨中挺進蘇花
環島第三天 蘇澳-花蓮

Dist 108 km 總爬升1400 m
總騎乘時間 7:29
Max 49.6 km/h
留言與討論

  

整晚雨都滴答滴答的下著,早上醒來,大家的情緒都有點低落,望向窗外,行人都撐著傘,老天爺一點也沒有要停的意思。

要出發嗎?大家都還沒有收拾行李的意思。

看了氣象預告,宜蘭降雨機率是40%,花蓮市20%,繼續在這裡苦等也不是辦法,老天爺不給走,但雙腳長在我腿上,好吧,風雨中挺進蘇花!

打包、上架了!

早餐後遇到一樓的環島車友,他決定續住一天,知道我們要出發南下了,特別提醒我們注意安全。

一離開市區就是蘇花公路的起點,馬上開始爬坡。經過前兩天的操練,大腿變硬了,好像也比較有力了。往常爬坡到最後都會用到1x1或1x2的檔位,現在大多數的狀態放在2x3或1x3,這樣轉速不會太大,在腿力可以負擔的情況下,也有稍高的前進速度。

蘇花的路肩很小,有很多地方可以說沒有路肩,所以常常需要騎到車道內,車道寬度剛好可以容下一台遊覽車,遊覽車超越我們時常常需要佔用到對向車道,如果碰到對向也是大型車時就容不下我們在車道內了。

連續爬了四公里,走在路肩上,看到前方路面上有一大片先前的落石,此時後方剛好有連續的遊覽車開過來,無法轉到車道上,只好從這一大片滿是落石的路肩騎過,小心不要壓到太尖銳的石頭,但是,實在太多了,還是壓到了一些,連續發出好幾聲石頭與輪胎接觸後被彈開的聲音,心裡祈禱不要被刺破了。

再往前半公里,前輪開始出現異狀,胎壓明顯降低,騎到較寬闊的地方,停車檢查,防刺胎還是被刺穿了。

先將前輪拆下來

刺穿的地方還有一塊東西鑲在外胎上,用拔胎棒將外胎卸下來,卸下後從裡面將刺穿物頂出來,是一塊很尖銳的半透明物體,可能是石英材質的石塊。再檢查一次外胎內部,確定沒有其他東西,直接換上新的內胎,破掉的內胎就等晚上休息時再補了。

繼續努力往上爬,雨衣外面下大雨,雨衣裡面下小雨。相機放在車首袋中,外面有雨套,袋內還有一個塑膠袋包住,要拿出相機很不方便,而且一拿出來就會淋到雨,所以雨天拍的照片很少。

一直爬升到這一段的最高點,海拔約380公尺,這裡有一座慶安堂,裡面立有「開路先鋒爺」的石碑,是為了紀念修築蘇花公路而殉職的開路英雄設立的。在金爐旁停下來休息一下,吃香蕉補充能量也防抽筋。

這裡可以欣賞美麗的烏石鼻及東澳海灘,雨天雖然看不清楚,但有一種朦朧的美。注意看看下方的照片,分辨出烏石鼻了嗎?

接著就一路往下滑,下雨天,下滑速度不敢放太快,雙手不停煞車,就這樣一路滑到東澳。

東澳有一座很漂亮了小學,因為下雨,就沒有進去參觀,只在東澳車站繞了一下,就開始第二段爬坡。

第二段的最高點是在新澳隧道前,海拔約280公尺。

雨中爬坡的感覺還算好,雖然穿著雨衣會感覺悶悶的,但外頭的氣溫低,不會感覺到熱的受不了。

爬到最高點,要進隧道了,將前燈與後燈都打開,這時發現碼表正在重置,要求設定基本資料,再按幾下,整個螢幕都消失了!應該是從按鍵的地方進水了。 出發前兩天,原來使用的碼表CATEYE VELO8掛了(壽命四個月),緊急上網購買面交的這一支 Sigma BC1160,竟然壽命只有兩天 !

新澳隧道的燈很暗,還好,雙向是分開的,卡車經過時都會離我們很遠,只有一些小車會按喇叭貼近通過!

過隧道後就一路滑到南澳,要開始找地方吃午餐了。

將車停在餐廳前,脫下雨一,開始卸下車首袋,發現雨套下方積滿了水,心裡有不祥的預感,趕緊打開車首袋,整個車手袋都濕了,幸好相機及電子用品都再用塑膠袋包起來還保持乾燥的狀態,但車首袋上方地圖袋內的地圖,及放在車首袋前袋內的錢包都濕透了,唉!如此高「貴」的Topeak車首袋,還是擋不住大雨的摧殘,只有塑膠袋最好用。

處理完車首袋,才感覺到冷,原來全身都濕了,趕快換上乾的上衣,飽餐一頓,身體又熱起來了。

南澳有一個很重要的古蹟,走蘇花的旅人一定一去看 - 「羅堤督開路碑」。

清同治13 年( 1874 年)夏天,福建陸路提督羅大春奉旨開闢北路(今稱蘇花古道),起點蘇澳,終點花蓮,是蘇花公路的前身。當時駐軍於蘇澳,約千人負責開路。

「羅堤督開路碑」位於南澳路震安宮旁,碑座下埋的是戰士的枯骨。碑文記載著這段縋幽鑿險、 宿瘴食雱、疫癘不侵,將校用命的開路歷史。

大雨中來緬懷前人

開始趕路了,離開南澳市區,有一大段平路,平路的終點是武塔村,這裡有「莎韻公園」,公園裡有「莎韻之鐘」。

「莎韻之鐘」是老一代蠻熟悉的日本歌謠,「月光小夜曲」的原曲。「莎韻之鐘」是為了紀念一位泰雅族的少女莎韻哈勇。日據時代,一位兼任教師的日本警察,接到召集令下山報到,由當地青年背負行李一起下山,莎韻哈勇也是成員之一,剛好遇到大雨,途中經過南澳南溪時,莎韻不慎滑落急流中喪生。日本總督特別贈鐘給其家人,並且寫歌、甚至拍電影,塑造成原住民「愛國」行為,但電影將故事改寫成「師生戀」,後來未在台灣上映以避免反彈。

「莎韻之鐘」雖然是真實的事件,但後來各方卻有不同的解釋,皇民化教育手段?少女愛鄉愛國?尊師重道?單純意外?

故事先擺一邊,接下來是第三段的爬坡,這段路較長,還好並不高,最高點海拔約200公尺,途中會有幾次小幅度的上下坡。

爬完這一段,就會來到我女兒最喜歡的一個車站漢本。一定要多拍幾張照片給她看。

這裡雨勢較小,只飄著毛毛雨。

漢本只是進入和平前的一個小站,屬於宜蘭縣南澳鄉,是宜蘭最南方,越過和平溪後,就是花蓮縣了。

也許你會問,為何我女兒會特別喜歡這個小站,如果你看過環島電影「練習曲」就會明白了,片中那個美麗的model就是在漢本車站與男主角相遇,這一段電影女兒看了好幾次呢!

像不相片中的場景,只是時間換成我的環島日期

「練習曲」中也拍了這張時課表

片中站長種花的場景

注意地上,有一片是乾的,那塊地不下雨,夠奇吧!

經過和平後,開始第四段爬坡,一開始要通過和平隧道,這個隧道算是比較危險的隧道,隧道內很黑,除了隧道口附近以外,內部都沒有燈,而且雙向通行,只能小心的快速通過。

這段爬坡較短,但最高點也有海拔267公尺,下滑時會經過一個隧道,正在享受速度的快感時,大帽延因為速度快、風速強、帽延又只是夾在頭上,所以就被吹落到對向車道,對向前方剛好有車,我的車速也很快,隧道內停車也很危險,當下沒有遲疑,丟了就丟了,就繼續滑下去了。

一出隧道,馬上被眼前的景象所震攝,這是一片良里溪沖積出來的小小平原。兩座高聳的山峰從平地促然而立,白雲籠罩著兩座山,宛如仙境。

 

 

從山腳下繞過兩座山峰,進入最後一段爬坡,最高處約海拔200公尺。這一段是蘇花公路最精彩的路段 - 清水斷崖,是由崇德、清水、 和平等山臨海所造成的大塊石崖,石崖幾乎成90 度插入太平洋,高度都在800公尺以上,號稱世界第二大斷崖。

進入清水斷崖後雨勢又變大了,天色也很暗,很可惜無法拍照了,就一路衝到崇德,找一個屋簷避雨休息,吃乾糧補充能量。

原來今晚預定到合流營地紮營,但是下雨天露營很辛苦,那個營地沒有熱水,我們現在全身濕透了,靠著騎車維持體溫,而且從太魯閣到合流這十八公里都沒路燈且多斷崖,所以決定另覓住宿的地方。

原來今晚不想進入花蓮市區,在黑暗中騎到新城村,但這裡也是漆黑一片,繞了一圈,沒有旅店,再折回台九線。印象中花蓮鬧區有一間國軍英雄館,乾淨又平價,雖然屁股已經很痛,但想到有熱水、乾淨的床、還有液香扁食,就忍痛繼續往花蓮市區前進。

進入市區後,有許多路段的路況變的很差,尤其是市政府前的府前路,路況更是差得受不了,為了避免消耗踩踏的力量,前輪的避震器已經關閉多時,竟然必須在市區的馬路打開。

憑著印象騎到遠東百貨附近,詢問幾個商家,知道花蓮有兩間國軍英雄館,在鬧區的這一間已更名為青年住宿會館。找到會館check-in,櫃臺通融讓我們將單車遷入房內,住宿費3人1350元,另一間值得推推推的環島旅店。

看看單車及馬鞍袋上沾滿的泥沙,就知道今天的戰果豐碩。將單車推進浴室,先拆掉行李、車首袋、馬鞍袋,雨套一掀開,就有許多積水流出來。

直接用水沖掉單車上的泥沙,用牙刷除去鍊條上的沙子,最後再用布擦乾,明天要找鍊條油來除鏽及潤滑。

等大家都梳洗完,已經九點了,到液香扁食報到,一大碗的扁食下肚,帶著幸福的微笑入眠!

路線圖

沒有注意到GPS電池耗盡,有蠻長的兩段路沒有紀錄到,水平高度資料較不具參考價值,所以無法提供此段的坡度分析圖。

Facebook 留言板

 

[回首頁]         [ 留言與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