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裡醒來幾次,睡得還算安穩,這次帶了自動充氣睡墊及枕頭,雖然增加了不少重量及風阻,但相對的也提升了睡眠品質。夜裡很涼,躲在睡袋裡很舒適。 5:40分醒來,從帳棚裡往外瞧,天氣應該還可以,但草地是濕的,可見整晚露水都很重。 一大群的樹鵲就在帳棚旁的果樹覓食,稍遠一點的地方還有台灣藍鵲,這群樹鵲很聒噪,一點都不怕人,排泄物也直接落下,幸好不是在帳棚上方,不用收拾殘局。 喝完咖啡,太陽露臉了,外帳及昨晚洗的衣物都是濕的,只好先將濕的外帳收起來,休息時再找地方晾,而濕的衣物就直接綁在馬鞍袋及行李上方晾。 今天的行程較輕鬆,宜蘭縣有許多人文古蹟與景點可看,就邊騎邊玩。 出發了,很有個性的咖啡店一家接著一家開,我們的經濟在轉型當中 回頭眺望貢寮及龍門一帶 「單兵注意,今天的第一個目標就在後面那座山頭上,騎車快跑前進」 從這裡右轉,陡坡直上三貂角燈塔 「報告班長,前有陡坡,單兵跑不動了!」 汗水與雙腿酸痛,換來台灣的最東點,環島四個極點中的第二個。 從三貂角眺望龜山島及海面 三貂角燈塔內部 三貂角北方的漁村 石城遠眺龜山 石城附近的礁岩地質景觀 北關 開蘭第一城 下一個目的地是武暖石板橋,只知道在四城火車站附近,騎到當地遍尋不著,車站前面有一間郵局,進入郵局詢問,郵局員工詳細的指引,也對我們的環島行程很有興趣,我們當然熱於分享,加滿水,在加油聲中離開。 武暖是古早噶瑪蘭族的聚落,武暖石板橋,在礁溪鄉四城火車站後面,是清代礁溪通往宜蘭的官道必經之路。清代時橋寬只有一米,光復後拓寬,石板建材全是來自中國。 光緒十七年(西元 1891),曾重修石板橋, 在橋旁立有『重修石橋捐碑』,上頭碑面已磨損,據說是日據時期,附近農民不知是寶物,將此碑當作磨刀石所致。 石頭橋旁有座福德廟,嘉慶元年(西元1796)吳沙率先民由三貂角入宜蘭開墾,供奉的福德正神金身就是武暖石頭橋福德廟的開基神。
午餐找到宜蘭醫院旁的一家復古餐廳,裡面陳列了許多宜蘭的歷史,牛肉麵也蠻特別的。 下一個目標是舊宜蘭監獄,問了餐廳老闆,他說舊宜蘭監獄的地上物已經搬到三星鄉了,原地正在改建商業大樓。有點失望!再問老闆,「宜蘭設治紀念館」怎麼走,他叫來幾位員工詢問,好像都不知所云。後來,在路上問一位擺攤的阿伯,他終於知道了,指引我們正確的道路。 宜蘭設治紀念館曾是宜蘭縣長的官邸,建於1906 年,是一棟和洋式建築,使用當時太平山的檜木所建造,日治時代,這裡是宜蘭郡郡守的宿舍。 在宜蘭公園內,有座近百年歷史的日式石碑「獻馘碑」,他見證了一段泰雅族與漢人、日本人之間從戰爭到和平的歷史。這做碑塔下埋有泰雅族馘獵的頭骨,故又稱「首塚」。 獻馘碑對面有塊刻有「忠靈塔」的石塊,忠靈塔於1936年遷建於此,埋有13名日本官兵分骨,曾與靖國神社同步舉行祭典。 公園對面的小學,很特別的校名,現在應該不是只收女生的國小吧! 有神蹟的宜蘭運動公園 繼續往羅東騎,來到羅東林業文化園區,是日治時期貯木池舊址。自民國71年(1982年)太平山伐木終止至今大都維持原貌,林管處於民國93年(2004年)規劃此地為林業文化園區,以彰顯太平山林業及羅東鎮發展的歷史地位。 森林鐵路車站 當年奔馳在土場與羅東之間的老火車 抱歉,借車站曬一下露營裝備,其實在此露營應該也很棒。 來杯咖啡吧! 林業英雄,森林鐵路 貯木池仍保持原樣,目前已變成自然生態池,有許多水生植物及鳥類。 臨水木棧道 園區內的藝術村,不知道是否因為非假日,門窗都緊閉著 Solo時間 離開林業園區,曬了一整天,去買防曬乳,買完後竟然就下起大雨,先等等看雨會不會停,看來今天應該趕不到南澳,就打電話到蘇澳的備案住宿地點 - 許多環島網友推薦的南天宮金媽祖香客大樓,沒想到接電話的先生很不友善的說「我們只接香客喔」。真的有夠xxx... 等了很久,雨都不停,好吧,環島車友必備的台灣精品「藍白拖」上場了。 冒著雨,從羅東夜騎到蘇澳 在蘇澳冷泉旁找到「金華冷泉旅館」,印象中好像有環島網友提過,進去問老闆房價並看房間,房間很乾淨,我們三個人,一個人只要300元,老闆知道我們騎單車,還開了一間浴室讓我們放單車,還有洗衣機、脫水機,衣服可以吊在鍋爐旁較快乾。老們說,每天都會有好幾輛單車投宿,真的是環島者的好朋友。在此一定要大力推薦,地址是宜蘭縣蘇澳鎮冷泉路一號,電話(03)9962526 進房後不久,就有人來敲門,原來是住在一樓的一位單車環島旅人,他從台北出發,走逆時針路線,已經旅行二十幾天了,還去過離島。知道我們往南走,提醒我們和平隧道要小心,我們也建議他去看看今天我們去過的幾個點。 旅店的對街就有網咖,晚餐後邊整理照片邊洗衣服,睡前到網咖上傳照片與親友分享。 坡度分析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