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1022 寧願燒盡,不願鏽壞
環島第一天
台北-淡水-金山-萬里-基隆-龍門

Dist 133 km, Avg 15.62
Max 45 km/h
騎乘時間 8:31
留言與討論

  

五點四十分自動醒來,行李最後檢查,電腦包上塑膠袋,全部打包到後架上。

女兒一向很敏感,六點鐘不到就提早起來道別,和她抱抱親一下小臉,讓她再回去睡一下。抱著十分複雜的心情出門,開始踩踏出第一步。

來到社區中這個較空曠的地方,每次騎乘都在此啟動GPS,碼表歸零,趁GPS搜尋衛星定位的時間,做一下伸展操。拍下這次旅程的第一張照片,13天後,旅程也要在此劃上句點。

順著河濱公園的單車專用道往關渡與Daniel及Jimmy會合

騎了18公里到關渡,熱身完畢

放在電腦上方的物品有點往右頃,因為電腦包的零件袋只有全袋的2/3寬,所以不對稱,把脫鞋抽出來墊在這另外1/3的,這樣就比較平衡了。

拍下此行第一張個人照,早起運動的阿伯好奇的問在這麼多的行李要去哪裡,詳細的跟他說明這次環島的規劃,並解釋車上所有的配備,阿伯一直點頭幫我加油。

與Daniel聯絡後知道他們有點迷路,加上路況因素,可能會比預定時間晚半個小時,所以就約好到淡水會合吃早餐。我就開始今天的旅程了。

紅樹林步道

車道旁的小壁畫讓騎單車更有味道

今天的第一個目的地,淡水鄞山寺,鄞山寺是二級古蹟,建於清道光2年(西元1822 年),是台灣目前唯一保存完整的定光佛寺,奉祀的是閩西汀洲一帶的守護神「定光古佛」。

鄞山寺整座建築倚山坡而建,廟前有半月池,廟後有兩口井,風水上有「蝦蟆穴」之稱。

建築格局為二殿二廊二護室

寺中的古樸木雕出自奧東名匠

光緒年間的石碑

寺前的地磚

兩位建廟兄弟之墓

下一個目的地是淡水龍山寺,依照地圖的位置,沿著清水街過去,過中山路以後,清水街變成當地的市集,兩旁的攤位都擺到路上,天棚幾乎遮蓋了整條街的天空,牽著車子緩緩地走在時空的隧道中

龍山寺就位在街尾的右側,寺前也都擺滿了攤子

淡水龍山寺是三級古蹟,建於咸豐八年(1858),由晉江安海龍山寺分靈來台,據說光緒中法戰爭時,觀音曾顯靈助陣,獲光緒皇帝御書「慈航普渡」匾額。

福佑宮是三級古蹟,根據連雅堂的台灣通史記載:「福佑宮在縣轄滬尾街,乾隆間建,祀天上聖母,光緒12年,巡撫劉銘傳奏請賜匾,御書『翼天昭佑』四字,懸於廟中,今猶存。」

光緒十年,中法戰爭波及淡水,鎮台孫開華告求顯靈庇佑,忽爾仰望雲端,似見媽祖指揮作戰,因而軍威大振。大挫法軍,後經巡撫劉銘傳轉奏光緒帝,隨棘頒『翼天昭佑』匾一方。

寺內的木作

命運之籤

晨鐘暮鼓

猜猜看台灣第一座燈塔在哪裡?不是鵝鑾鼻燈塔喔!台灣第一座燈塔在淡水,叫做「望高樓」,且是一座民營燈塔。
在福佑宮進門的左邊,嵌著一塊石碑,上面刻著「望高樓碑誌」,記載「望高樓」的事蹟,碑誌如下:

全立望高樓泉廈郊出海 戶尾街董事共為設立守望以便利涉事竊,惟淡江港口係諸船出入要津之所其東北勢旁有假港一處每遇黑夜沙汕擋蔽莫辨真假前經一二船隻誤認假港致遭不利奚另邀同船戶相議捐資建立望高樓一座在假港水涯付與。
福佑官住僧慶西倩工守護每夜明燈照應諸船由燈下南勢進港可保無慮其走立費須業經在港諸船允捐銀壹六元外再到本港者每次出銀肆錢以為守樓工資油火等費願我同人玉成其事捐金不替則眾生無迷津而諸船皆利涉矣。
嘉慶元年端月 公立

參觀完福佑宮,Daniel及Jimmy剛好來會合,一起吃淡水魚丸加包子當早餐,有兩位遊客詢問單車裝備及目的地,將環島計畫簡述一次與他們分享,並得到他們的加油與祝福。

接下來的淡水古蹟巡禮都跟馬偕博士相關

馬偕街的入口

滬尾偕醫館 ,臺灣第一所西醫院,馬偕博士最初行醫的處所,也是今日馬偕醫院的前身。

淡水教會是馬偕博士於1872年親自建立的第一間教會,是馬偕博士開始傳教的地方,這座教堂也就成為台灣教會的發源地,1932年重建時改用紅磚成為今天的「仿歌德式」教堂。

淡水中學內的紅磚建築,在此遇到一家人出遊,先生對我們的環島旅程很有興趣,他也想環島,我們就為他們做了詳細的介紹。阿嬤問我們三個人的關係,他猜我是爸爸,Jimmy是小孩,但Daniel是?

原來我是如此蒼老!?最後全家還為我們加油。

離開淡水,開始北海岸的旅程

進入三芝,碰到的第一個海灣,淺水灣

三芝的水車

進入石門鄉後爬了一個較長的坡,到坡頂,再度看到藍色的海灣就在路的盡頭,路邊有慵懶的Bar與coffee shop,感覺好像到了舊金山灣區。

遠眺富貴角

富貴角我來了

老梅海岸位於富貴角東南側,這裡有著名的石槽景觀,是許多攝影者喜歡拍攝的對象。
石槽景觀起因於海岸地層上升,礁岩經海浪長期沖刷而侵蝕,剩下較硬的部分就形成槽溝。

富貴角東側有許多漂亮的風稜石,風稜石是來自大屯火山群噴發下來的安山岩塊,經由東北季風長期挾帶細沙吹蝕,造成平坦的蝕面,如風向改變,就形成尖銳的稜角。

富貴角我到了,台灣的最北點,環島四個極點中的第一個。

老梅公園中的風剪樹,東北季風的威力實在驚人!

經過老梅社區,剛好遇到國小放學,許多小朋友都盯著我們看,在一個路口等紅燈,一位小女孩從箱型車探出頭來好奇的望著我,我對她微笑,箱型車駛離,她還是一直望著我。也許,在這位小女孩的心裡、在放學的小朋友的心裡,已經銘記著一個單車旅行的形象,一、二十年後,這顆小種子就會發酵!

午餐到石門市區吃著名的粽子,剛好又遇到早上在淡水中學遇到的一家人,真是有緣。

十八王公廟, 相傳清朝時有十七位商人渡海來台,在海中不幸罹難,他們的忠犬也以身殉主,被海浪沖到廟址附近,村人發現後乃將其與十七主人合建一塚。

進入金山鄉,路旁有許多浪漫的餐廳與coffee shop

之前蒐集旅遊資訊時曾經看到北觀處新建的自行車道,從金山到萬里,於是從最北端的中角海灘進入,進入海灘旁馬上遇到海沙將自行車道掩蓋,完全騎不動,只好下來牽車。

牽上木板高架的專用道,希望能一路愜意的騎到萬里。

但是........
一下高架道,馬上又碰到大片的泥沙道,這條自行車道的規劃真的有問題,北觀處的官員應該來自己騎騎看!

對這條自行車道不敢再報希望,天色漸暗,趕路的壓力開始增加,趕快轉回台二線,一路往基隆騎

進入基隆,直接往廟口衝去。

騎單車消耗的能量很多,食量增大了,趕快來補充一下了, 首先是天婦羅,伙計們很好奇的打量我們的行程,當然我們也是樂於分享。

接著是廟前的鼎邊挫正宗老店,口感真不錯,離開前,還到廟內裝滿水。

秋天環島氣候較舒適,但天黑的很快,五點多就需要開燈了,沒想到第一天就必須夜騎趕路。

九份的燈光很美,開採金礦的極盛時期,曾被稱為「小香港」及「小上海」

金瓜石夜景

東北角本來很美,但夜騎還有點恐怖,路燈很少,車燈不夠亮,只能沿著模糊的邊線前進,就這樣在黑暗中踩踏了兩個半小時,幾乎要睡著了。

本來想騎到福隆吃便當,但七點半騎到澳底時就完全沒有能量了,就到澳底的新港海鮮補充吧,環島的第一頓晚餐就如此豐盛,往後可要勒緊褲袋了。

離開餐廳時,隔桌的幾位中年男女對我們的單車及旅程很有興趣,我們又詳細的為他們解說環島的規劃,在加油聲中道別,感覺全身有充滿能量了!

到附近超市買香蕉,香蕉可以預防抽筋,澱粉也可轉換成能量,是長途騎乘不可或缺的補給品。

九點鐘到達龍門營地,發現睡袋、睡墊的袋子外已經有一層露水,看來,即使好天氣,最好也包上塑膠袋較好。

路線圖

坡度分析圖

Facebook 留言板

 

[回首頁]         [ 留言與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