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島準備負重練習
20071010 北投-小坪頂-淡水

Dist 64 km
總爬升 490 m
Max 46 km/h
留言與討論

  

環島的日期近了,好不容易有一個上午可以騎車,清晨一醒來就一直思索要要往哪裡騎,想要有一點新鮮感,至少其中一段是沒騎過的,心裡浮現兩個地方,瑪鍊溪、及小坪頂,看看天色,當心往基隆的方向下雨的機會大,就選擇小坪頂了!

馬鞍袋內裝了書及兩公升的水,上路了。

沿著基隆河走到關渡平原,沿路都是颱風摧殘的遺跡。

接上貴子坑溪整治道路

貴子坑溪兩旁的水道充沛的水量注入溪中

溪邊的護牆也做了美化

前方山區有岩層裸露的地方就是貴子坑,它前方往左邊緩緩升高的稜線下方隱約可看到一條爬升的道路就是稻香路(北2)-今天的主要目標。

面天山、向天山一直在雲霧中,中正山時隱時現,美景常在,就待你來發覺。

轉進稻香路,起點處的集應廟,這是源自於福建省泉州府安溪縣高姓族人信奉的保儀尊王(俗稱「尪公」),高姓族人渡臺後,先是在淡水、竹圍、北投等地落腳,後來有些族人往景美新店山區開墾,為了祭祀方便,就雕製尪公、尪媽神像各一座奉為「二祖」、「二媽」。五十年前,族人將稻香里石頭厝之高姓族人大厝改建為「北投集應廟」,為了不忘當地為該族發基所在地,故廟中門對聯書有「集福降祥靈分景美,應辰迪集廟建稻香」以為見證。

剛從貴子坑溪看稻香路並不覺得陡,但實際騎上來後才知道那是錯覺,彎道再碰上陡坡,只好以時間換取空間

拍拍路旁的美景,比較容易忘記辛勞。

一路爬升,高度計突破三百,不久來到大坪頂,這裡是三叉路口,左邊是北3,前方是北4,決定取北4,再爬升一段後,就一直往淡水鄧公路滑去。

淡水老街正在舉辦藝術街坊的活動。

往古蹟園區走, 真理街15 號小白宮,清朝時期的淡水海關宿舍,紅色屋頂的白色洋樓,西班牙式的熱帶風味,將維多利亞時代的紅磚鄉村建築與印度熱帶建築拱廊結合在一起,充滿南方殖民地的色彩 。

維修中的不知名古蹟

淡江中學的八角塔,興建於1923年,由加拿大的傳教士羅虔益所設計,結合中國寶塔與西式建築的中西混合的特殊風格,是淡江中學的精神地標。

沒有時間進入淡江中學參觀,往回家的路走,老街,隨著時代的變遷,也有不同的風貌。

三級古蹟福佑宮,淡水的發源中心

關渡越來越美了,請不要在這裡蓋機場

向天山、面天山上的雲已經開了,前方的山丘就是剛騎過的北2。閒適、慢行,這才是光觀的本錢。

路徑與地形結合圖

路線圖

坡度分析圖

Facebook 留言板

 

[回首頁]         [ 留言與討論]